权威访谈|高树林:持续推进珠海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南方+ 记者

12月27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珠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期间,南方日报、南方+邀请到了珠海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高树林,就聚焦“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珠海”“统筹发展和安全”等话题分享了观点,并畅谈下一步推进珠海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行动计划。

南方日报:结合党代会的部署,您对未来五年的发展机遇和工作思路有何认识和理解?

高树林:党代会报告令人备受鼓舞,是一份创新务实、充满民本情怀的报告,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是珠海今后一段时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行动纲领和指南。

珠海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珠海、法治珠海,书写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新篇章,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建设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城市。”对于应急管理来说,就是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增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守好安全生产底线,提升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持续提供发展安全保障。

接下来,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将深入学习、科学谋划,在未来五年的应急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南方日报:有部署见行动,围绕应急管理相关领域的内容,在未来几年有哪些重点推进的行动计划?

高树林:今年11月珠海市已发布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应急管理部门将统筹发展和安全,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建设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灾害事故预防体系、应急综合救援体系、社会多元参与体系、依法规范治理体系,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按照计划,到2025年,要全面建成具有珠海特色的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基本实现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在持续深化改革方面,要进一步优化机构编制设置,紧扣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防灾减灾救灾“三条主线”,深入推进应急指挥体系和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夯实基层防灾减灾基础、执法规范化建设和基层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到2025年,全面建成具有珠海特色应急管理体制,基本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围绕体制机制创新,要建立应急管理“五个体系”。即统分结合的应急指挥体系,精准严密的安全生产体系,科学高效的自然灾害防抗救体系,系统完备的法规预案体系,以及协同联动的区域防控体系。

如在指挥体系中,要实现应急响应统一发布,应急处置统一指挥。进一步完善应急指挥体系,修订完善三防、森林防灭火、应急处突等指挥机制,构建全市统一领导、权威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

在安全生产体系建设中,要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同时,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推动市、区、镇(街)层层制定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年度“工作清单”,把履职情况纳入述职考核、巡查内容,研究建立履职情况通报制度,对不认真履职的及时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约谈。此外,还将探索在危化品等重点领域实施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年度报告制度,提高企业主动性自觉性。

要统筹开展全市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评估、重点隐患排查,形成全市自然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编制全市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推进网格化管理制度的规范化、长效化,逐步实现基层安全风险网格化全覆盖。

此外,还将建立应急预案定期评估机制,推动应急预案数字化建设,完善应急演练制度,推动应急演练工作常态化。全面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应急管理合作交流,积极推进与周边市域应急管理协同机制建设。加强跨区域应急救援队伍共训共练,提高联合作战能力。

围绕全过程管控,建设应急管理“五个能力”。即应急指挥统筹协调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应急救援能力,灾害救助能力以及应急队伍能力。

具体来看,在统筹协调上,要建立健全一个指挥中心、一个前方指挥部、一套工作机制、一个窗口发布的“四个一”应急处置机制。细化规范应急救援力量调动程序,处理好统一指挥和分级负责的关系。

关于风险防范,将系统推进城市安全风险和灾害事故风险调查评估和重点隐患排查,全面形成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数据库,建立风险隐患清单,编制灾害风险和安全风险“一张图”。健全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建立灾害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推动风险分级管控规范化、标准化。构建全域覆盖的风险智能监测感知网络,逐步实现江河洪水、山洪、台风、暴雨、内涝、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和危险化学品、消防、道路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等事故风险的实时综合监测。

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方面,要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打造“空、天、地”立体式、“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的应急指挥通信网络。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建设,全面加强应急通信装备、应急救援专业机械、应急专用车辆等技术装备,无人机、特种作业机器人等应急救援设备建设,建立成系统、成规模的应急救援装备网络。进一步优化部署航空应急救援力量,有序推进航空场站和直升机临时起降点建设。提升海上应急搜救能力,打造统一管控、纵向联通、横向协同的海上搜救力量。

此外,还将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巨灾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多形式金融资本参与灾后重建。持续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应急管理人才。健全应急管理专家聘任制度,为科学预防和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撑。

南方日报:能否结合具体工作,谈谈明年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高树林:2022年,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将勇担使命,以事故教训为警示推动安全生产监管新局面,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应急管理事业新发展,以“两个至上”为核心推动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形成新格局,以高科技应用为支撑打造应急指挥救援新体系,以队伍建设为抓手展现应急管理新气象。从“五个新”着手,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珠海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

如在改革创新方面,将重点推动三项建设:

高标准建设市应急指挥中心,高水平建设城市安全监测运行中心,探索城市安全运营预警感知和精细化、可视化管理。

加快建设安全生产、三防违法违规主体分类“赋码”体系,倒逼安全生产经营企业、自然人等主体依法严格履行安全生产、三防主体责任。

加快建设跨区域联动机制,实现重大突发事件跨市、跨区域联合处置、台风灾害全方位应急响应、海域全域一体化监管、危化品运输车辆全程动态监管等方面联合应对,突出珠海在大湾区西部核心城市地位,实现珠江西域应急管理和救援工作联防联动。

以高科技应用为支撑打造应急指挥救援新体系,则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着手科学配置抢险救援物资装备储备,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抢险救援能力。

着手打造航空救援中心,预备购置适用于森林灭火、城市消防、海上搜救和复杂高层建筑安装等多场景的应急救援直升机,补充固定翼和长航时无人航空设备,强化空中救援能力。

着手强化应急指挥科技信息化能力,推进2022年市区镇(街)三级应急保障信息化建设能力提升清单,提高现场视频会商、现场救援指挥部、单兵图传、实地建模和无人机等设备能力。

【记者】董谦君

【摄影】钱文攀

编辑 文秋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