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又传喜讯!
我区“以追溯为手段,构建食品安全全链条社会共治管理模式”获评首届全国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十大优秀案例,食品安全智慧监管“顺德经验”通传全国!食品安全监管领域“我为群众办实事”成效凸显!
12月27日,中国工商出版社公布第一届全国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成果征集评审结果,其中我区申报的“以追溯为手段,构建食品安全全链条社会共治管理模式”获评十大优秀案例,顺德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又添殊荣。
这是顺德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实践。顺德是“世界美食之都”,目前拥有食品生产企业295家、食品加工小作坊107家,食品销售单位2.6万家,餐饮服务单位2.8万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量多面广、规模不一、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监管部门人手力量紧张。
为回应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美好期待,顺德近年来着力构建“食品安全全链条社会共治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顺德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平台)和日常检查执法相结合,建立起政府监管部门、行业组织、生产经营主体、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共治体系,做到了食品生产、经营(餐饮)环节全程留痕、信息可追溯,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全。
该管理模式共分为四大模块,主要解决群众密切关注的食品安全监管痛点堵点问题。
▼▼▼
解决食品生产环节
溯源“全覆盖”问题
食品生产企业溯源管理模块以“商品条码+批号”为追溯主线,在不增加生产企业资金投入、不改变销售环节的工作流程,不影响消费者购物便利性的前提下,对辖区内食品生产企业的采购、生产、流通过程实时动态显示,实施“来源可查、过程可控、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链条溯源管理。
目前顺德区295家食品生产企业上马该模块,实现了24326批次食品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追溯。
解决食品小作坊
食品安全水平不可控问题
在乐从镇先行先试食品小作坊“互联网+”监管模块,以“电子追溯+阳光车间+电子支付+食安保险”为手段实现了小作坊从原料查验入库、生产加工、产品检测、销售出货、配送售卖五个环节的电子化追溯和实时视频监控管理,在农贸市场内设立小作坊集中加工中心直供点,确保原材料从进货查验到市场终端销售的全过程数量一一对应,杜绝小作坊在加工过程中掺杂掺假的可能。
截至目前,该模块已经在乐从、伦教、北滘、均安、容桂等镇街的5个小作坊集中加工中心全部推广应用。
解决食用农产品
检测时效性问题
食品快检追溯管理模块将共治平台与快检小程序结合,食品快检技术人员通过使用小程序现场扫描GLN码标识市场摊位,自动生成摊位信息、打印抽样信息标签标示抽样样品,提升快检信息录入效率,群众买菜前即可便捷查询市场当天检测结果。
目前已在大良观光市场、北滘德云市场、龙江仙塘亨利市场全面落实,未来将推进至全区139家农贸市场。
解决餐饮服务单位后厨卫生、
食材来源“不透明”问题
餐饮服务单位通过“阳光餐饮”管理模块上传相关购货票据,后厨监控视频实时对外展播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信息、后厨加工操作过程等,消除了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在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目前,顺德全区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养老机构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大型餐馆等餐饮服务单位已100%应用“阳光餐饮”模块,同时超2万家其他餐饮服务单位注册共治平台阳光餐饮模块,检查执法人员100%应用阳光餐饮模块,实现监督检查电子化。
目前顺德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平台注册企业达35672家,可追溯产品达445313个次,产生台帐信息8634990条,包括企业、行业协会、监管部门、消费者在内的各方均可登陆平台进行信息查询,形成政府、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消费者三方“多赢”局面。
来源:顺德市场监管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