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农民工吴桂春的留言
让东莞图书馆成功“出圈”
目前,东莞图书馆已在全市建立起
1个总馆、52个分馆、102个服务站
东莞何以成为“图书馆之城”?
南方日报整版聚焦
探寻一座制造业名城的文化温度
▼
南方日报 2021/12/28 东莞观察A02版
近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公共文化建设现场——2021广东公共文化研讨会”在潮州市举行。莞城社区图书馆“志愿馆长”(下称“志愿馆长”)项目获评广东省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志愿馆长”项目的获奖不是偶然,它是东莞近几年文化建设的缩影。东莞是制造业名城,长久以来,人们总是将人才、制造业与东莞紧密相连,却容易忽略与这座制造业名城共同成长的文化气息。
国庆期间,东莞图书馆吸引众多市民游客打卡
早晨,在东莞图书馆开门之前,总能见到读者排起一条长长的队伍,秩序井然。这样的场景,除了闭馆日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我一直为东莞‘图书馆之城’的城市定位感到欣慰和自豪。”东莞图书馆馆长李东来说。21世纪之初,东莞提出打造“图书馆之城”目标,在近20年的耕耘下,不但硕果累累,还为建设“品质文化之都”提供支撑,这背后反映的是东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完善,是图书馆人的不懈努力,更是无数读者的信任跟随……
今天,我们谈论东莞,不仅意识到这是一座因制造业而闻名的城市,更不可忽视在这座产、城、人共生共荣的都市中,“文化绿洲”建设正热火朝天、欣欣向荣。
不断完善总分馆体系
莞图有规划
2020年农民工吴桂春的留言让东莞图书馆成功“出圈”,人们开始意识到这座现代、年轻的城市不仅温暖还弥漫着书香。
从进入新世纪以来,东莞图书馆就致力于打造完善的总分馆体系。目前,东莞图书馆通过总馆、分馆、服务站等三级网络、多种形态的合理布局,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1个总馆、52个分馆、102个服务站,实现全市33个镇(街、园区)24小时自助借阅服务全覆盖的服务体系,形成了“一馆办证,多馆借书;一馆借书,多馆还书”的服务模式。
走进东莞图书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透明旋转楼梯和中间大面积的休闲区域,这个区域常常承担着开设各种展览的任务。今年8月18日,“东莞图书馆知识生产成果展”举行,以多种形式展出了东莞图书馆20年来的知识生产成果。
国庆期间,东莞图书馆吸引众多市民游客打卡
这次展览成果之丰硕几乎打破了很多人对现代图书馆职能的想象,“东莞图书馆经过多年积淀,已经成为业务与学术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业界翘楚。”国家图书馆研究院院长申晓娟评价道。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余光曾说:“东莞图书馆是中国公共图书馆的明星。”东莞图书馆一直在为“书香东莞”的建设添砖加瓦,同时它也带领着每一个分馆不断提升、不断成长。
如果说知识生产是东莞图书馆的重要方向,那对于不同镇街的分馆来说,充分发挥地区特色打造专题图书馆则是主要追求。
大岭山图书馆
以大岭山分馆为例,除了打造别具一格的品牌活动,大岭山地区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也成为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大岭山分馆探索“一红二源三香”的文化发展路径。“一红”指大岭山作为抗日根据地革命老区,传承着宝贵的红色基因;“二源”指大岭山是东江纵队的重要策源地,也是莞香制作技艺的重要源头;“三香”指大岭山有醇甜的荔香、智慧的书香、清幽的莞香。
东莞的几何中心松山湖产业园区是松山湖分馆的所在地,2018年2月,松山湖管委会与东莞图书馆签订共建协议,正式委托东莞图书馆独立运营管理松山湖图书馆。
“科技+人文”是松山湖分馆的服务定位,松山湖分馆的定位源于该科技园的发展现状,华为、散裂中子源等高新技术企业、团队的入驻以及大量科技人才的涌入对松山湖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的松山湖分馆既是园区的文献中心和科技信息平台,又是园区居民的文化休闲场所。
大岭山图书馆
除却大岭山和松山湖分馆,还有以艺术、文史、古籍为特色的莞城分馆,以茶文化著名的茶山分馆,与民国初年建筑虎门医院旧址交相辉映的虎门分馆……各镇街分馆正在总分馆体系的带领下焕发新生机。
“未来图书馆将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除保障公众的基本权利以外,将更加注重满足读者价值性需求。”大岭山分馆副馆长黎少玲说。正如黎少玲所说,图书馆职能正在不断升级,而这也对专业的图书馆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营造全市阅读氛围
馆员有素养
东莞图书馆成为业界翘楚,一方面得益于不断完善的总分馆体系,另一方面东莞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某种意义上,专业的图书馆员既是东莞这片文化绿洲的“植树人”,也是“拓荒者”。
“据我所知,在国内图书馆界,还没有哪一家图书馆如此重视专业队伍的培养。”王余光说。
10余年前,东莞图书馆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结下渊源,东莞图书馆每年都派数名年轻馆员到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进修访学。除此之外,东莞图书馆还与北大信息管理系合作,举办多次“图书馆学开放论坛”。
2006年,东莞图书馆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合作举办在职人员硕士学位研修班,让一批青年馆员获得了图书馆学硕士学位。2012年,东莞图书馆又与北京大学合作申请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成为国内除国家图书馆外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公共图书馆。
“东莞图书馆正是由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才有今天的丰富成果与广泛影响。”王余光提到。2009年12月,因大朗图书馆需要整顿业务和提升工作,中山大学图书馆学专业的梁丹婷进入图书馆工作,打造“朗”字系列阅读推广品牌是梁丹婷这12年来的主要任务之一。
“朗”字系列阅读品牌活动是大朗分馆的品牌活动,于2018年获中国图书馆学会2017年阅读推广优秀项目。
大朗分馆大井头城市阅读驿站
“我们平均一年要举办超过1000场阅读推广活动。”梁丹婷提到。目前,大朗图书馆对外利用面积仅有300平方米,梁丹婷的办公室也小巧质朴。谈及未来,梁丹婷说:“在大朗图书馆任职12年,我和大朗居民一样,最期盼新图书馆能早点建成投入使用,打造一个颜值与内涵并重的公共图书馆。”
和梁丹婷对新馆建设的期待不同,在东莞图书馆工作19年的李晓辉,2009年已经完成万江分馆的开馆事宜。2009年3月,李晓辉接到馆里通知,被外派到万江挂职馆长,并确保万江分馆在当年4月23日开馆。
“分馆的功能布局如何安排?如何优化市民阅读体验?”新婚不久的李晓辉结束婚假,立刻投入到工作中,一边借鉴国内外同行经验,一边结合当地居民实际需求,形成实施方案。
为了让进馆读者有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李晓辉和团队参考书店的新书推荐方式,将最受读者欢迎的图书放置在显眼位置,文学类图书被单独放置在书库的右边,在中间还设有专题书架,引导进馆读者借阅。
由于在功能布局、图书推荐等方面有了新的探索,万江分馆成为全市分馆的建设标杆,如期开馆后,万江分馆的图书借阅量、进馆人次跃居全市各分馆前列。
梁丹婷和李晓辉是东莞图书馆人的缩影,他们坚守自己的岗位,坐得住“冷板凳”,以专业涵养图书馆事业,不仅是图书馆的重要人才,也是无数读者的知识“引路人”。
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读者有追求
无论是“图书馆之城”的建设,还是“书香东莞”的打造,图书馆都是中流砥柱,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阅读深入人心。读者则是基础,一座城市只有拥有一批愿意阅读的人,才能真正将书香手手相传。
东莞图书馆外停车场经常“爆满”,除了停满汽车,还有各类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来到图书馆的人也不计其数。在开馆日,大朗图书馆的借阅室也有不少人,读者零星散落在各个角落,享受阅读的静谧时光;而在茶山图书馆,依然保留着报纸阅读桌,“每天下午会有老人过来看报纸。”茶山图书馆工作人员桂林说。
在东莞,正是有无数将阅读作为一生追求的读者,才能发生吴桂春留言事件般的暖心故事。在东莞,阅读没有边界。
“看到这个群满五百人了,觉得好遗憾,要是能容纳一千人就好了,我在山东,谢谢这个友好的读书群,大家分享的文字带给我许多平静温和。”在“莞读书友会”的微信群中,读者“好柿花生”发表感言。
“莞读书友会”是莞城图书馆的读书分享群,每天会有读者在里面进行阅读分享,或是几句阅读感言,或是自己摘抄的文学片段,又或是几句生活感悟。在互联网的助攻下,东莞的阅读氛围也在影响全国各地的人。
得益于东莞浓厚的阅读氛围,今年,东莞图书馆启动“我+书房”项目,让家庭链接家庭,读者带动读者,向社会输出自助、互助和共享的图书馆服务理念。截至12月,已新建“我+书房”家庭图书馆127个,“我+书房”的普及,让读者成为阅读推广人,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更为深度的合作模式。
东莞地铁站里的迷你地铁图书馆
为了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今年3月,东莞首个面向长者群体的东莞图书馆服务站在东莞市老干部大学揭牌;7月,两个大型书柜“空降”东莞地铁鸿福路站A号口,装有240册图书的智能借阅柜和系列扫码即读的电子书资源现身地铁站……开展以读者需求为基础的阅读推广行动,东莞一直在路上。
正如李东来所言:“图书馆不仅仅是文明城市的装饰品,也不仅仅是文明城市的营养品,图书馆应成为文明城市的必需品。”我们见证了东莞图书馆在时间长河中以知识生产丰富了东莞文化;也理解每一位图书馆人的苦心经营;更感受到东莞这座制造业名城的阅读氛围。未来,我们更加期待“图书馆之城”东莞散发书香阵阵。
故事
莞城社区图书馆“志愿馆长”项目成立6年
从“心”出发为阅读点灯
“无法细数,多少人,多少激情,多少无私的付出与坚持,才孕育了此刻的喜悦。继续加油,愿前路更精彩!”12月22日,莞城图书馆工作人员洪慧萍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文字,而这也是自“志愿馆长”项目成立6年以来她少有的真情流露。
“如果不是真的喜欢这份事业,是没有办法坚持下来的,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熬夜制作PPT、写活动方案的志愿者不计其数,本次荣誉的获得真的要感谢各位‘志愿馆长’和志愿者的用心。”洪慧萍说。
孩子们口中的“馆长妈妈”
“志愿馆长”项目创立于2015年7月,是莞城文化服务中心、莞城图书馆联合各社区图书馆共同打造的一个文化志愿者阅读推广类项目,于2019年2月入选“广东省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名单。
据统计,“志愿馆长”项目成立至今,累计超200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共计举办阅读推广活动达700场次,直接参与活动近4万人次。
“我本身就是一个爱看书的人,之前想着争取做社区志愿馆长就是换一个地方看书,顺便值值班,但真成为志愿馆长后,想做的事情就越来越多了。”兴塘社区志愿馆长徐洪告诉记者。
除了爱看书外,徐洪在投身“志愿馆长”项目之前也热衷于公益事业,“我工作的企业有志愿者服务队,算起来我参与公益事业已有十五六年的时间了。”
徐洪是“志愿馆长”项目中的元老级人物,“2016年的时候我在网上看到志愿馆长的招募,于是就报名参加了。”徐洪提到网上报名只是第一道程序,后面还进行了线下面试环节,最终从100多名参与者里选出了8名志愿馆长。
成为志愿馆长后,徐洪便把大部分闲暇时间花在阅读推广相关工作中,也成了兴塘社区很多小朋友口中的“馆长妈妈”。“兴塘社区住着很多外来人口,大人平时工作都很忙,很多小朋友都自己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徐洪说。
孩子们的笑脸成为徐洪坚持下来的动力之一,“每次我走进兴塘广场的巷子,小朋友们看到我,都会很开心地围过来问今天是不是有故事会?这个时候我就会觉得很开心。”徐洪对很多小读者都印象深刻,“之前有一个小女孩经常来参加我的活动,后来她回老家读中学,我还送了她一本书,让我感动的是,有一年暑假她回东莞还专程来看我。”
作为第一批入选“志愿馆长”项目的人,徐洪坦言,最大的收获就是带动了社区的阅读氛围,尽管偶有感到辛苦的时候,但她没有想过放弃。“2019年,感觉志愿馆长活动遇到了瓶颈,我们的活动太固定化了,后来就尝试做专题活动,希望创新突破。”徐洪说。
“这个群体各种人才都有”
专题阅读活动的开展给洪慧萍和徐洪提出了新一轮挑战。“专题阅读活动对图书馆人的要求更高了,比如要开展一个安全用电专题阅读活动,主讲人肯定要对这方面知识非常了解,才能正确引导读者。”洪慧萍说。
开展专题阅读活动,专业故事人的挖掘是个问题,通过何种渠道找到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呢?“幸运的是,我们志愿者团队什么样的人才都有,基本能够满足主题阅读活动的人才需求。”洪慧萍告诉记者。
据悉,“志愿馆长”项目的突出特色就是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团队会注重招募具有专项特长的志愿者,并刻意培养;同时,以志愿馆长团队作为阅读推广活动的主力,主导活动的策划执行。在此期间,图书馆更多是履行为文化志愿者搭建平台的职能。
令洪慧萍和徐洪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次关于儿童性教育的专题阅读活动。“这个主题是大家一起想出来的,我们也一致认为这个主题非常专业,不能马虎,如果抱着随便说一说的态度很有可能误导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徐洪说。
为了准备这次主题阅读活动,莞城图书馆组织专业老师来给志愿者团队上课,完成4期的学习后,志愿者再把儿童性教育这个主题推广到各个社区。“这个过程中志愿者也学到了新的知识,自己收获了成长。”徐洪表示,“也正因为自己的成长,才能更好地推广这个主题。”
南方+ 龚名扬/摄
随着志愿者团队的不断壮大,人才累积也日益多元化。“我们的环保主题阅读活动会有莞城环保分局的工作人员前来坐镇;也曾经邀请银行职员来教小朋友如何打理自己的压岁钱,我们只要在群里发出招募,名额就会被‘秒抢’,有的志愿者没来得及报名,还会预约下一场。”洪慧萍告诉记者。
成立6年多,“志愿馆长”项目对志愿者的培训也在向深度、多元、常态化发展,目前已经形成“志愿馆长+志愿馆员+特色阅读推广团队”互为补益的完善团队架构。
洪慧萍表示:“现在志愿者办活动会有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全程跟进,接下来我们的想法更加大胆,能不能让志愿者团队独立完成策划活动?我们希望通过赋予志愿者团队更大的自主权来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文/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章倩倩 策划/靳延明 摄影/龚名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