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珠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珠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下称《实施计划》),规划了珠海新周期全民健身发展方向,提出要以市民体育健身需求为导向,创新全民健身开展模式,构建和完善覆盖全市、功能齐全、均衡发展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扩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优质供给。
《实施计划》的主要目标提出,到2025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以2025年珠海市常住人口达300万计算),每万人足球场地不少于1.1块,市、区10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0%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5名以上,上岗指导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每万人体育类社会组织(经主管部门登记和乡镇、街道备案)超过2个。市民体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不低于93%,优良率达到55%以上。具备开放条件公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比例达到65%以上。
围绕发展目标,《实施计划》该计划梳理了八项主要任务,包括优化完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工程、优化完善全民健身活动普及工程、优化完善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工程、优化完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工程、优化完善体育文化建设工程、优化完善青少年体育发展促进工程、优化完善体育产业升级工程、推进大湾区城市区域体育新融合等方面。
2021年10月16日在市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的2021年珠海市民健身运动会容国团杯乒乓球比赛,主办单位:珠海市体育总会。
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方面,“十四五”期间,珠海市要全面推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及运营,建成珠海市全民健身综合馆(全民健身中心),推动香洲和金湾体育中心的规划和建设。全市至少新建成10个社区体育公园,全面推动珠海特色的滨海体育公园、体育特色市政公园和健身步道工程建设,构建“健走(缓跑)道+骑行道+登山(徒步)道”的步道体系,实现全市全覆盖。
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方面,《实施计划》提出:经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同意,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可以在全市、全国范围内招收体育特长生,拓宽学校培养优秀学生运动员的招生渠道,打通学校招生选才面单一狭窄的瓶颈,构建幼(儿)——小(学)——中(学)——大(学)衔接有序的“一条龙”完整的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珠海市青少年帆船帆板基地启用。
《实施计划》还提到要积极争取2025年全运会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竞赛项目落户珠海,通过承办全运会竞赛项目向全国展示珠海经济特区建设成果、宣传珠海城市形象,推动珠海市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深入高质量发展。
珠海大镜山社区体育公园。
值得关注的是,在推进大湾区城市体育新融合方面,《实施计划》提出,珠海将认真落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珠澳体育合作框架协议》《珠海市体育总会与中国澳门体育总会体育交流合作框架协议》等要求,加强与澳门体育的交流合作,实现珠澳两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信息交流,澳门居民使用公共体育场馆、参加市民健身运动会赛事活动、体质测定等公共体育服务同等享受市民待遇,促进珠澳两地体育和谐共进、共同发展。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品牌赛事,加强大湾区区域城市体育社会组织合作交流,鼓励开展多样化的体育交流,促进体育文化深度融合,增强珠海软实力,提升珠海影响力。
【记者】胡钰衎
【通讯员】冯玉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