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说】冬季养生在于藏

禅城区人民医院
+订阅

随着“三九天”的到来,气温的降低和冷空气的频频来袭,各医院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一些慢性疾病的患者明显增多。对于一些亚健康人群,经过春、夏、秋三季,机体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损耗,都需要在冬季适时调养,才能平稳过冬,或为来年有个好的状态打下良好基础。自然界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冬天来了,冬季养生归于藏,这是动植物的生长规律,也是天人相应的中医原理。中医认为,顺应天地之气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内涵丰富,对人类养生意义重大。那么冬季该如何养生呢?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刘华为大家指点迷津。

岭南药材资源富足,中医传承更是源远流长,潜隐于民间,荟萃在医院。步入新时代,中医正以健康管理为内涵,运用中医治未病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造福于民。历经了春季的草长莺飞、夏季的生机勃发、秋季的沉稳收敛,由冬至开始,万物开始归于沉寂,进入封藏时期,自然如此,人亦如是。所以,古人认为冬三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要讲究“养藏之道”。

在禅城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刘华看来,冬季意味着阳气潜藏,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但同时也代表着万物正以收藏的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的勃勃生机作准备,因此冬季养生,重点在于一个“藏”字。中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入侵。对许多人而言,冬季正是养生进补的好时节。

| 冬令进补,辨证施治

刘华说,冬令进补与冬病夏治一样,均为中华医学之瑰宝,都源于《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其中,冬令进补是指在冬季服用滋补之品,以补充人体的营养物质,调节和改善生理功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的一种方法。

《四季调神大论》里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在人体尚未出现疾病时,利用外在环境最寒冷之际进补,一方面使人体在冬天有抵抗力,不致受寒气的侵袭而生大病;一方面又可蓄积能量,以待来年春夏利用,避免来年因阳气不足,阴寒内伏而发病。所以,冬令进补是中医养生观的生动实践。

不过,进补并非只限于冬季,只要是身体需要,何时进补对人体都有益处,但冬令进补则效果更佳,刘华解释,这是因为冬季属于四季中保养积蓄的阶段,因气候渐寒,人体为适应外界环境会做出相应调整。如消化机能增强,食欲旺盛,体内高热量食品需求增多,容易吸收;皮肤肌腠比较致密,出汗少,摄入的营养物质易贮藏等。

因此,相较于“冬病夏治”“夏病冬防”的外敷贴剂(天灸),“冬令”是另一种方式养生进补,冬令进补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进体内,以滋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所以冬季进补是数千年来用以防病强身的传统方法。通俗地讲,冬季更多地表现为“补得进”,这也为开春的生发奠定物质和能量基础,减少疾病,正所谓“冬藏于精,春不病温”。同时“冬令进补能增强老年人体质、延缓衰老;对女性常见疾病可进行调养和治疗;对慢性病患者也可促进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刘华说,进补的最佳时间是冬至前后至第二年立春。慢性病患者、老人、更年期女性、儿童、亚健康人群、肿瘤放化疗后及疾病康复期、体质虚弱等患者等人群都适宜冬令进补。

刘华同时强调,冬季进补,也要因人而异,辨证施治,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冬令进补。比如从体质来看,现代人多发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的情况,就没有进补的必要,正在感冒或是处于疾病急性期者也不宜进补。相同的体质也不会全是相同的药方,例如:从药效上看,阿胶、鹿胶、龟板胶等虽同属胶制补品,但发挥的功效却截然不同。再如虽然鹿茸、鹿角、鹿角霜都是取自同一种材质,但根据生长周期及加工过程的不同,所发挥的效用和适用人群也都不尽相同。刘华强调,冬令进补并不是千人一方,千篇一律。相比普通的诊脉开方,冬令进补更要讲究辨证施治,由中医专家把脉问诊,了解病情、辨明体质,根据不同情况合理选择最科学的方法进行调理治疗,才能确保疗效,盲目进补只会适得其反。

刘华说:“冬令进补”,成为大多数人们的共识,食补、药补(膏方、汤方等)、穴位(温灸、三九天九)进补等相辅相成,构成了冬令进补的核心内容。

●食补:是利用食物如肉果蔬五谷之类来进行补养,如人们在冬天尤爱进食白木耳、金丝枣等养生补品,就是滋补身体,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

●药补: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服用天然的中药,如膏方,汤剂、丸药、散剂、茶剂等都属于冬令进补的范畴;

●穴位进补:是采用具有补益作用的穴位,如气海、关元、肾俞等进行艾灸、针刺或穴位贴敷、穴位注射,从而疏通经络,达到补充气血的目的。

同时,在冬令进补的过程中,不仅要养身、养精,还要养神。刘华说,药物疗法和心理疗法同等重要,在问诊治病的过程中,医生不仅要看病人的身体状况,更要关注病人思想,开导调解。中医认为,肝主腧穴、主调达、主情志、主心情,肝气郁结心情不好,即便如何大补,都达不到养生效果。冬令进补、冬藏养生,藏身、藏精、藏身缺一不可,是一脉相通相辅相成的。

|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

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与传承,无论是‘冬病夏治’还是‘冬令进补’,时代都在赋予中医新的技法和内涵。”刘华说,针灸、理疗、康复、推拿、拔罐等传统进补方法都在传承中历久弥新,后来居上的温灸贴、小针刀等新技法,都是顺应时代出现的新产物。从传统的汤药制剂,到如今的方便快捷的中药颗粒等,中药制法日新月异,在传承中创新,在现代中突显古典,都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从冬藏养生开始,中医蕴含的健康管理养生观,势必将焕发新的光彩。

供稿:中医科刘华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区颖涛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