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梨状肌综合征
……
这些筋骨疾病
让许多患者苦不堪言
对此有什么解决的好办法呢
我院方坚教授
从事中医骨伤科教学、临床、科研三十余载
用中西医治疗骨伤科各类疑难杂症有很深造诣
深得患者信赖称赞
让我们走进这位中医专家的诊室
来看看他的诊疗故事
痛风性关节炎
61岁的冯婆婆, 10年前开始右足第一跖趾关节肿痛,每遇饮酒或食高嘌呤食物即出现肿痛症状。2天前因食入大量海鲜后出现病症,在家服用止痛药后疼痛仍未缓解,遂来就诊。现患处肿痛,午后为甚,胸脘痞闷,腹胀纳呆,大便黏腻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辅助检查】尿酸652μmol/L。(女性血尿酸正常标准为360μmol/L)
【体格检查】患处局部黯红肿胀,痛不可触,关节活动受限。
【西医诊断】痛风性关节炎
【中医诊断】痹证(湿热痹阻型)
【治法】清热祛湿,除痹通络,消肿止痛
【处方】二四汤加枳椇子、茺蔚子、两面针、车前子。
【分析】本方君以四妙散为主方,苍术燥湿健脾,黄柏性味苦寒,虚实之热皆可用。
《珍珠囊》曰:“黄柏之用有六:泻膀胱龙火,一也;利小便结,二也;除下焦湿肿,三也;痢疾先见血,四也;脐中痛,五也;补肾不足,壮骨髓,六也”牛膝活血化瘀通络,为引经药,薏苡仁祛湿热而利筋络。臣药以枳椇子解酒毒利大小便,两面针行气止痛,活血化瘀,茺蔚子活血祛瘀,渗湿利尿,车前子清热利湿。辅以四物汤活血养血,通络止痛。
在方坚教授看来,冯婆婆的病的病机主要在于湿热下注,由于过食肥甘而致湿热内生。湿热之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久之血脉瘀阻,痰浊阻于经络肢节而出现关节赤热、肿大、畸形等。本方标本兼治,急则治其标,以四妙丸为首,臣以枳椇子、两面针、茺蔚子、车前子四味,清热解毒、利湿燥湿、消肿止痛,佐以四物汤活血养血通经络。
冯婆婆复诊时,右足趾肿痛缓解,处方以上方去两面针,车前子,加萆薢15g、土茯苓30g,以利尿通淋,加速嘌呤排泄。
第三次就诊时,冯婆婆右足趾已基本无痛,稍有肿胀,肤色正常,患者诉平日时有便溏。舌淡苔白腻,脉细弱。
【治法】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健脾养血
【处方】二四汤合五苓散
方坚教授解释,本方以四物汤、四妙散合五苓散为主方加减。以四物汤养血活血通经络,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破血,不中有三,散中有收。以五苓散渗湿利水,水行气化,表解脾健,消肿止痛。配合四妙散清热祛湿,寒热并用,标本兼治。
结果,患者连服中药21剂,患处肿痛消失,活动正常,嘱患者平日注意饮食,少食高嘌呤食物。
强直性脊柱炎
27岁的陈女士7个月开始出现腰部隐痛、晨僵,遇阴雨天加重,活动后有所改善,腰部屈伸活动稍受限,未伴下肢症状。自行贴了些膏药进行治疗,症状反而更重了,遂前来就诊。经过方坚教授的询问及体格检查后,陈女士月经正常,睡眠质量差,大便稀,一日两次,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随后,陈女士进行了影像学检查,X线和CT均显示双骶髂关节炎边缘模糊,间隙变窄。而实验室检查的HLA-B27(一种强直性脊柱炎特异性指标)呈阳性。
综上,方教授诊断陈女士为强直性脊柱炎,属于脾虚湿蕴的痹症,根据其情况,开出了处方蠲痹汤合异功散加减,配合抗炎的药物。
蠲痹汤出自《杨氏家藏方》,方中羌活、姜黄、防风祛风除湿,当归、黄芪补益气血,白芍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异功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两方合用,共奏健脾益气,祛风除湿之功效。
在方坚教授看来,陈女士的腰部隐痛,乃因先天脾胃不足,痰湿内生,闭阻经络,不通则痛;夜间眠睡少动,加之湿邪重着黏腻,易阻滞气机,故晨僵;湿乃阴邪,同气相求,故遇阴雨天加重,得暖则舒;纳眠差,大便稀,一日两次,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皆是脾虚湿蕴之外象。
一周后,陈女士前来复诊,自诉活动受限稍好转,余无不适。方药守上方,陈女士腰部疼痛减轻,故去西药。
第三次就诊时,陈女士腰部疼痛好转,晨僵改善,但月经量少,面白少华。由此方教授开出处方,自拟养血汤合两千透、白芍、甘草加减,7剂,水煎服,每天1剂。
据方坚教授分析,陈女士月经量少,面白少华,考虑肝肾不足、血不荣筋,予自拟养血汤加减治疗。
自拟养血汤方中淫羊藿、牛膝、鹿衔草、千年健、千斤拔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熟地黄、当归、鸡血藤养血滋阴,活血止痛;木瓜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白芍、甘草柔筋缓急止痛。
患者连服中药21剂,腰部疼痛、晨僵明显好转,嘱患者加强功能锻炼,不适随诊。
除了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外,梨状肌综合征、臀上皮神经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这些少见的筋骨疾病,方坚教授也有自己的独特的治验,篇幅有限,在这里为大家展现一例。
梨状肌综合征病例
65岁的梁婆婆,近来右臀部疼痛伴右小腿麻木3月,上1周加进加重。方教授问及原因,原来梁婆婆酷爱喝酒,3个月前进食大量啤酒后开始出现右臀部疼痛并伴有右小腿麻木感,在家休养及在当地社区门诊行针灸按摩等治疗,症状可稍缓解,但仍有右臀部疼痛及右小腿麻木感。1周前梁婆婆自觉右臀部疼痛症状加重,疼痛可放射到右侧大腿后侧,右小腿麻木,屈曲困难,发生过夜间痛醒的情况。遂至门诊就诊。梁婆婆就诊时胃纳可,平素喜食肥甘厚味,喜饮酒。久居广州。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体格检查】患者右臀部稍肿胀,压痛(+),环跳穴处压痛(+)。“4”字试验时诱发坐骨神经痛,疼痛从右臀部经大腿后方向小腿和足部放射。右下肢肌力4级+。
【辅助检查】腰椎X线片示腰椎骨质增生,椎间隙稍变窄。
【西医诊断】梨状肌综合征
【中医诊断】筋结(湿热痹阻型)
【治法】补血养血,清利湿热,通络止痛
【处方】二四汤合两千透加减。清水煎服,每天1剂。紫草油纱外用。西药配合使用。
在方教授看来,梁婆婆生长于广州,久居岭南。岭南毗邻沿海,气候炎热,降雨充沛,环境湿热。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说:“东南之人,多是湿土生痰,痰生热”。再加上患者喜食肥甘厚腻,肥甘之味容易积滞,导致痰饮湿邪停积于体内,日久化热,体内之湿热之邪与外界自然环境之湿热之邪同气相求,互为影响,因而造成了患者湿热集聚,阻滞经脉气机。痰湿为阴邪,易趋人体下位,因而患者右臀部及右下肢痹痛。
首诊所拟处方为四物汤、四妙散加千斤拔、千年健、透骨草所化裁组成。“四物汤”是中医补血、养血的经典药方,四物汤药方化裁于仲景的芎归胶艾汤,最早出现记载于唐朝的蔺道人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王晋三在《古方选注》中曰:“四物汤,物,类也,四者相类而仍各具一性,各建一功”、“并行不悖,芎归入少阳主升,芍地入阴主降,芎穷郁者达之,当归虚者补之,芍药实者泻之,地黄急者缓之”本方以甘温味厚的熟地为主,滋阴养血。配伍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白芍养血和营以增强补血之力;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综合全方,补血而不滞血,和血而不伤血,因此,血虚者可用之以补血,血瘀者可用之以活血,是既能补血养血,又能活血的常用方剂。
四妙散出自《成方便读》,四妙中黄柏为君,取其苦以燥湿,寒以清热,其性沉降,善清下焦湿热;苍术辛散苦燥,长于健脾燥湿,二药配伍,清热燥湿,标本兼顾。牛膝补肝肾、祛风湿,引药下行,薏苡仁利湿舒筋。《黄帝内经》云“治痿独取阳明”,薏苡仁独入阳明,祛湿热而利经筋,以上四味药物合用,为治痿之妙药也。千年健味苦、有祛风湿,壮筋骨的功效。《本草正义》曰:“千年健,今恒用以宣通经络,祛风逐痹颇有应验”,千斤拔有祛风利湿,消瘀解毒的作用,《岭南采药录》云千斤拔有“祛风去湿”之效。透骨草善祛风除湿,《本草纲目》记载“治筋骨一切风湿疼痛挛缩”。
纵观全方,用四物汤、四妙散等合方,四物汤功用补血调血,其组合得体,补血行血而不破血滞血,补中有散,散中有收;四妙散功用清热利湿,主治湿热下注的四肢麻痹肿痛,再加上祛除风湿的千斤拔、千年健、透骨草共同成方,从而起到清热祛湿、补血养血、舒筋通络之功。
复诊时,梁婆婆右臀部疼痛较首诊时减轻过半,右小腿麻木感明显好转,但出现腰部酸痛无力,大便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壮阳,温煦经脉
【处方】自拟养肾方加减。清水煎服,每天1剂。温通膏外用,西药配合使用。
方坚教授解释,梁婆婆经过首诊处理以后,自觉右臀部疼痛较首诊时减轻过半,右小腿麻木感明显好转。但梁婆婆自觉自己为湿热体质,在服用中药的同时,又自行煲苦瓜等苦寒伤中之物,复加劳累耗损正气,导致阳气受损。时值隆冬,阳气闭藏,阴气旺盛,阴冷之邪耗损,导致梁婆婆肾阳严重受损,阳气衰败,因而出现腰部酸痛无力,大便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等一派肾阳虚衰之象。故二诊在拟方时,以温肾壮阳、温煦经脉为治法。
锁阳补肾阳,益精血,是为君药,熟地补血养阴,填精益髓,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金樱子补肾固精,《本草经疏》记载(金樱子):“此药气温味酸涩,入三经而收敛虚脱之气”。覆盆子、肉苁蓉补肾固精益精,《药性论》曰:(肉苁蓉)“益髓,悦颜色,壮阳,大补益”。益智仁补肾涩精。熟地、金樱子、覆盆子、肉苁蓉、益智仁是为臣药,为防滋腻太过,以丹参活血化瘀、乌药行气止痛,是为佐药。以上诸药合用,共奏温阳补肾、通络止痛之效。
在第三次就诊时,梁婆婆告诉方教授,右臀部稍有疼痛,已无下肢麻木,腰部酸痛明显改善,二便调,时有头晕不适。舌微红,脉弦。
遂在二诊自拟养肾方的基础上,增加天麻、钩藤、决明子 、白芷,以清肝息风、定眩止痛。余治疗同前。
结果,连服中药21剂,患者右臀部已无疼痛,右下肢无麻木,腰痛及头晕等症状皆消失,查体触诊右臀部条索状物消失。
中西并重相得益彰疗骨疾
方坚教授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对骨伤科疾病辨证论治,每获良效,其学术观点认为:坚持中医为主,西医为用,对临床骨伤科疾病诊治应在参照西医明确诊断标准下,进行中医辨证论治,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坚持师古而不泥于古,与时俱进,从新于今,采用综合有效的方法治病,往往事半功倍。方坚教授诊治骨伤科疾病可用八字概而述之:师古从新,崇中参西。
为此,方坚教授常常说:“治病疗疾,中西合璧,相得益彰,1+1>2!中医、西医好比是两条腿,有两条腿总比一条好,中西结合,取长补短,因人而异,因病灵活运用,常能大大提高临床疗效。中医骨伤科传承和创新要与时俱进,师古不泥!”
专家介绍
方坚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2017)、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第二批)、第三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
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诊疗骨伤疾患,能解决本学科较复杂、较疑难病证的诊治问题,特别在中医药参与、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科疾病(骨关节炎、骨质疏松、骨肿瘤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临床疗效卓著,深得病人信赖及国内外有关专家的认可。
擅长疾病
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疾患、骨肿瘤 、骨质疏松、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
出诊信息
院本部(总院)周四上午
院本部(总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龙溪大道261、263号
骨伤科分院 周二上午
骨伤科分院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南西路青竹大街22号
责任编辑:叶美琪
校对编辑:李镓洧
初审:方坚
审核:王剑
审定发布:范琳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