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金融创新奖评选中,建行广东省分行凭借“存房业务(不动产财富管理业务)”及“科技企业‘技术流’专属评价体系”两项创新业务获得一等奖。
这是建行广东省分行践行主动对接国家战略、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创新实践,也是建行广东省分行践行新金融理念,不断用金融手段纾解社会民生痛点难点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把握住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强脉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跳出金融做金融的广阔视野,用金融这把“温柔的手术刀”纾解社会难点、政府焦点、民生痛点。
“技术流”为科创发展注入金融力量
“当前公司在国产芯片的板卡开发和整机设计方面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资金需求大增,但一般融资需要以公司资产做抵押,融资规模很难满足需求。”广电五舟总裁谢高辉向记者介绍说,“后来我们了解到专利权质押贷款,随即拿出一项专利做质押就获得了1000万元贷款,这一点让我们喜出望外”。
让广电五舟的“知本”可以转化为“资本”的秘钥正是来自建行广东省分行的科技企业“技术流”专属评价体系。
众所周知,商业银行传统客户评价模式侧重于“资金流”,更看重抵押物。而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往往研发投入高、资金需求大,但轻资产、无传统抵押物,往往难以达到银行的融资门槛,导致许多先进产品因缺乏资金而无法投入量产。
为解决此堵点,建行广东省分行负责人提出,通过建立大数据,通过科技企业量化、自动评价的方法,把“硬科技”同“弱高新”区分开来。
2015年,建行广东省分行便在业内率先提出“FIT粤”科技金融的系统设计,聚焦高新技术企业的金融支持,打造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2016年,建行总行将全国首个商业银行总行级科技金融创新中心落地广东。2017年,由建行广东省分行在全国首创提出“技术流”评价体系。与传统的授信评价体系不同,该体系首次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要素纳入评价系统,率先从信用评定方面对科技创新型企业作出倾斜。
相较于传统的“资金流”看中抵押物,“技术流”强调的是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DNA。建行广东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企业开展创新活动,会留下行为数据。通过数据,银行可以清晰地判断:这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创造了什么成果;这些成果中,是发明专利多,还是外观设计多;这些创新成果是时断时续的,还是绵延不绝、昂扬向上的。“知识产权数据历年积累、对外公开、不可篡改,还经过了政府知识产权部门的审核把关,因此具有相当的客观性、准确性。”
如今经过4年多的实践,“技术流”在广东发展成为评价体系,主要有两部分作用:一是将企业按照持续创新能力的强弱分为T1—T10十个等级,清晰分层辨别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二是鉴别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前景。银行可根据上述两方面为标的企业提供差别化增信支持,以解决长久以来,轻资产的科技企业仅凭财务指标难以纳入授信门槛的困境。
数据显示,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2017年首次使用至今,“科技企业‘技术流’专属评价体系已惠及广东34698家科技企业,累计提供融资支持超6000亿元。
建行广东省分行五年内将向广东制造业提供金融支持1万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6000亿元。 受访者供图
因首次将企业的科技创新要素纳入商业银行评价体系,打破金融机构只看“资金流”授信的困境,为科技企业在金融领域树立起全新的衡量标准。2020年2月,国务院办公室下发通知推广第三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明确提出要在全国推广“建立科创企业信贷审批授信专属流程、信用评价模型和‘技术流’专属评价体系”,将科技创新企业创新能力作为核心指标,拓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今年,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正式印发“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全行应用推广方案”,服务我国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此项诞生在广东,并经过广东5.3万家高企实践检验的“科创评价”正式在全国建行推广使用。
住房租赁助力美好生活
对于只身“广漂”的广西姑娘小周来说,广州这座城市因为其独有的包容性一直深深吸引着她。这种包容性的体现之一,则是散布在广州的几百个城中村,那里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廉价安居的可能。
“但是出租屋的环境是典型的挤巷子楼,阳光没法透到屋里,加上那段时间工作并不顺心,身心备受煎熬。”小周回忆说。2021年春天,小周带着一线希望走进了广州海珠区北山村的梦享社区,这是她到广州的第三个年头。“社区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简舍’,就像家的感觉,很温馨,一下子提高了生活品质。”小周说,“无论拼搏还是佛系,找到心仪的房子,才是坚定她在这个城市生活下去的信念”。
在小周的安居梦背后,是建行的住房租赁战略。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响应国家号召,2017年8月,中国建设银行率先在金融同业中提出并践行“住房租赁战略”,成为首家进军住房租赁领域的国有大行。建行广东省分行率先行动,在佛山打响建行进军住房租赁市场的全国第一枪,并在各级政府及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搭平台、创存房、投贷款、建联盟,初步形成建行助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广东模式”,为广东市民建房、买房、卖房、租房、存房、以房养老、房改金融等与住房有关的金融业务提供“全景式”“一站式”服务,落地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项目样本,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4年来,建行广东省分行用金融力量引领“房住不炒”的新时代长租新风尚,积极带动各类社会力量共同投入长租市场,不断拓展业务模式,激活市场闲置房源和城市租赁潜力,探讨企业定制、民宿、养老等各类业态,满足环卫工人、蓝领工人、新就业年轻人等各类人群的安居需求。数据显示,建行广东省分行已累计为115家企业163个项目审批住房租赁贷款253亿元。
原本主要服务于空港、航司员工的凤和村长租公寓,在建行的介入下吸引了更多广州新市民入住。 受访者供图
秉承运用金融力量撬动安居未来的理念,建行广东省分行对住房租赁市场的探索与思考,不仅是提供住房租赁贷款,还包括牵头组建安居产业联盟,为有需要的客户搭建定制化租赁运营管理平台等。
“现在年轻人租房子,需求已经从‘有房住’转为‘住得好’,品质是关键要素。”建行广东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做到既“控成本”又“提品质”,建行广东省分行牵头组建安居产业联盟,既有装修公司、设计公司,又有家具家电企业、搬家保洁企业,实行一条龙批量采购,确保质量好、价格优。
此外,面对市场上租房平台没有房源、企业及租客的验真,更没有资金与交易的监管等痛点问题,中国建设银行创新推出“建融家园”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由建行的全资子公司建信住房开展运营。平台可根据政府需求将上线房源联接房管部门验真,也具备租客、房主联接公安部门核验身份功能,协助政府监测行业交易数据,制定有效管理措施。
据介绍,目前建行广东省分行的平台服务已经延伸到整个住房领域,包括协助政府搭建公租房专属运营平台、协助制造业企业搭建员工宿舍智慧管理系统等,希望以金融科技力量,赋能涉房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政务办理的“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建行广东省分行将进一步强化多元融资探索,围绕政府提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五类房源筹集渠道,结合广东特点,充分运用各类表内外融资工具,进一步加大对行业各类主体的资金支持,包括联合集团子公司协助企业在公开市场发行债券,探索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募REITs等。同时,将持续加大优惠利率投放力度,做大产业联盟线上采购平台覆盖范围与优惠力度,通过资源整合和平台助力,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新金融纾解社会痛点
从解决科创企业融资难点,到解决住房市场的痛点问题,此次获奖的两个项目都是建行践行新金融理念,不断探索用金融手段纾解社会民生痛点难点的实践创新。近年来,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主动对接国家战略、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创新变革,在纵深推进新金融实践中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让百姓从安居中真切感受金融向善的温度。
建行大学与梦享社区为租客共建图书室。受访者供图
——如瞄准困扰老百姓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建行广东省分行完善“智慧政务进网点”功能,便利市民办事;推广“粤工惠”平台,打造服务各级工会和会员建设的综合性普惠平台;推出“裕农通+”等多项金融普惠服务,为农民提供新金融服务,让乡村金融更畅通,让农户更便利,充分满足企业客户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如破解当前住房租房等民生痛点,建行广东省分行联合省住建厅成立专业团队展开调研,不仅首创以“小区—项目”为核心的信息管理平台,还推出“青年安居行 无忧毕业季”应届大学生住房保障行动,为毕业生送上饱含国家和社会各方关爱的“安居”大礼包。创新打造“数字住建”系统,助力广东省住建厅建立全事项、全流程、全覆盖、全场景的全省“住建一张网”的“粤安居”工程,提升政府办事效率,推动住房管理数字化、智能建造产业化、城市建设智能化、城市管理精细化,以“互联网+政务”纾解社会痛点难点问题。
——如紧扣“六稳”“六保”任务要求,建行广东省分行推广“小微快贷”系列产品,完善“惠懂你”一站式移动金融服务平台,助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
——破解“三农”领域金融供给不足的痛点难点,建行广东省分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涉农示范园区等重点涉农主体(场景),探索运用新金融手段助力农业农村产业兴旺,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试验田”和“样板间”。
——如践行社会关怀,建行广东省分行在全分行1100多个网点建设“劳动者港湾”并向社会开放,为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等户外劳动者提供歇脚喝水上厕所的地方,目前已服务超1800万人次。开放共建建行大学大湾区金融创新学院,联合华工、广财等高校,成立新金融人才产教融合联盟,创建“乡村学堂”132个,组织开展“金智惠民”公益培训1000余场次,免费组织737名村医培训、900名学子下乡。
一线案例
知识产权战疫贷 让“知本”变“资本”
“仅仅两天就获得了1500万元知识产权贷款,这下可是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真的非常感谢建设银行。”广东春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激地说道。
这是去年疫情期间建行东莞分行发放全省银行业首笔知识产权战疫贷。疫情面前,刻不容缓,及时的贷款为企业稳生产注入了金融“活水”的保障,而其背后正是依托了科技企业“技术流”专属评价体系。
因疫情关系,防疫生产企业广东春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订单激增,导致流动资金持续紧张。建行东莞分行及时向企业宣讲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政策,引导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缓解资金困难,加快生产应急医用物资,并及时加强与广东省分行沟通联动,快速启动授信工作,积极寻求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协助。在一个工作日内为广东春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3项实用新型专利办理了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建设银行东莞分行向广东春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放1500万元贷款,成为广东省首单以应急医用物资企业3项实用新型专利作为质押登记的担保贷款。
因为科技企业“技术流”专属评价体系获益,让“知本”成功秒变“资本”的案例越来越多。
广东益诺欧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同样是一家掌握了多项水处理核心技术和多项专利的硬科技公司,公司通过“废水分流、分类处理、废水回用、资源回收”的技术路线,将电镀重金属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彻底解决了电镀废水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大难题。随着研发投入的持续加大,2017年公司面临较大的资金需求。但由于公司是技术密集型的轻资产企业,想得到银行资金支持并不容易。彼时建行刚试点“技术流”评价体系,公司的评价等级为T5,建行就依托这个体系为公司提供了2000万元的贷款支持,解决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随着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被认定为广东省零排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发明、实用新型专利70项。公司在建行‘技术流’评价体系中的等级也提升到T4,为公司提供的金融支持已增加到1亿元。”公司董事长张恒说。
为适应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需求,广东省分行持续创新,已将“技术流”评价体系从1.0版本迭代升级为2.0版本,让“技术流”评价体系既有时点上的静态评价又有时段上的动态测评,既有对企业个体的评价又有对行业整体的评估,既有数量的评价又有质量的评估。同时,评价体系还兼顾考察企业的科技研发团队的实力、企业所处行业前景和政府的政策支持等更广阔的维度,实现了评价体系由“点”到“面”的升级。
数读创新成果
●审批住房租赁授信超200亿元,投放近百亿元,支持过百家租赁企业新建、购买或改造租赁房源以及日常经营周转,涉及房源过11万套
为超过5600户市场参与主体提供了资金、平台、资源等赋能,包括为2546家企业提供平台运营服务,为近3000家产业联盟客户提供对接服务
累计为115家企业163个项目审批住房租赁贷款253亿元
●科技企业“技术流”专属评价体系已惠及广东34698家科技企业,累计提供融资支持超6000亿元。
【撰文】陈颖
【海报】钟浩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