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作为| 陆丰市委书记陈德忠:奋力建设粤东蓝色经济崛起示范区

南方+ 记者

12月24日上午,中国共产党汕尾市第八次代表大会开幕。大会报告提出,推进陆丰建设粤东蓝色经济崛起示范区,力争实现全国“百强县”零的突破。

“整篇报告金句频出、亮点纷呈,字里行间闪耀着海陆丰革命老区精神的光芒,提气鼓劲、凝聚民心、催人奋进!”汕尾市党代表,汕尾市委常委、陆丰市委书记陈德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党代会报告通篇贯穿“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新发展理念,紧扣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与汕尾发展实际紧密结合,擘画了未来五年汕尾发展的宏伟蓝图和战略举措,为新起点上谱写新时代汕尾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了前进指南。

陆丰市全景图。

陆丰市全景图。

建设粤东蓝色经济崛起示范区

不久前召开的陆丰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围绕“奋力裂变发展、实现蓝色崛起,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新陆丰”这一主题,确定了到2025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和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县的发展总目标。

“海洋、海岸、海港是陆丰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陈德忠表示,此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推进陆丰建设粤东蓝色经济崛起示范区”,为陆丰进一步挖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更加坚定了陆丰奋力裂变发展、实现蓝色崛起的使命和担当。陆丰将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市党代会精神落实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上来,在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坚持新发展理念,为建设粤东蓝色经济崛起示范区提供产业支撑。聚焦强市支柱产业,以“虎口夺食、榨干吃尽”的大胃口,全力推进电力能源、海工制造、电子信息“三大产业链条”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做大做强海工基地、南海大石化两个万亩千亿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完善沿海经济功能区规划,大力发展海洋渔业产业,不断壮大海洋经济。聚焦富民兴村产业,大力发展都市型精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一批共同富裕示范村。聚焦未来产业,围绕康佳半导体、甲子一、二海上风电、核电、远景零碳产业等科技型、清洁型产业,打造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先行区;加快GEP核算,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高质量建设“零碳未来城”。

二是坚持统筹协调,为建设粤东蓝色经济崛起示范区夯实发展基础。突出抓好乡村振兴,围绕“五大振兴”“九大攻坚”,聚焦“八个美丽”,高质量建成6条示范带,织密水利、交通、能源、信息、市政“五张网”,全力打造陆丰乡村振兴4.0版本;用好用活驻镇帮镇扶村政策红利,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突出抓好镇域改造升级,加快改善镇圩面貌,进一步提升颜值品位,打造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具有示范性的陆丰镇街振兴样板。突出抓好陆城首位度建设和城市规划建设,推动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美丽宜居“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生态城市”。

三是坚持改革开放,为建设粤东蓝色经济崛起示范区注入强劲动能。强化要素市场改革,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探索建立要素市场制度,清除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引导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向新兴产业、重点产业汇聚,充分激发社会投资动力和活力。强化重点领域改革,突出抓好投融资体制改革、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放管服”改革等一批牵引性大、带动性强的关键性改革。重点推进“5+2”农村综合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和医联体改革,努力形成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立得住、叫得响的陆丰改革品牌。全面扩大改革开放,用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一系列政策利好,抢抓“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贯彻汕尾市委“东承西接”“五共联动”战略部署,深度融入“湾+区+带”发展格局,全力发展“陆丰人经济”,借力拓宽陆丰裂变发展的政策空间和发展空间。

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建设粤东蓝色经济崛起示范区擦亮民生底色。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围绕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目标,补齐民生短板,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实施“三项工程”,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保障机制,着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高质量高标准办好民生实事,通过“小切口”推动“大变化”。聚焦创文创卫“三步走”目标,在创建省卫生城市的基础上加大省文明城市创建力度,进一步打好文明建设翻身仗。抓实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进一步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四长制”,全面打好大中小河流整治、污染防治攻坚大会战。

五是坚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建设粤东蓝色经济崛起示范区提供坚实保障。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带头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切实增强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能力定力,不断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有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深入实施新一轮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全面锻造“狮子型”铁军队伍。全面压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深化作风大整治、正风肃纪集中行动,持续保持惩贪治腐高压态势,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陆丰海工基地。

打造安定祥和平安新陆丰

大会报告将“社会治理加快提质增效”作为汕尾今后五年发展的六个具体目标之一,提出未来五年汕尾“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高,建设成为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正义、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陆丰市人口占汕尾市一半。陆丰稳,汕尾就稳,陆丰平安,汕尾就平安。”陈德忠表示,陆丰将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全面打造安定祥和平安新陆丰,高位推进更高水平的“无毒陆丰”、平安陆丰、法治陆丰建设,为建设粤东蓝色经济崛起示范区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点燃基层治理“红色引擎”。强化政治引领,立足陆丰地处海陆丰革命老区核心区红色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加快推进党建文化阵地建设,抓牢镇、村、组三级党组织阵地建设,推动陆丰市1183个村(居)民小组党组织全面过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努力把村社区阵地建设成为宣传贯彻党的主张、引领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红色家园”,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锻造能干善治铁军,进一步完善“一中心四平台”的架构、职责及运行机制,持续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在前期选派193名市直机关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和基层党建指导员基础上,再选派一批机关干部下沉一线,巩固用好“一村一警”“一村一干部”队伍机制。狠抓“头雁”工程,不断提升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质量,切实打造一支能谋善断、能征善战、能干善治的基层治理“狮子型”铁军队伍。

二是牢牢守住底线,绘就基层治理“平安底色”。围绕政治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三大目标”,强化底线思维,守牢安全底线,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聚焦“无抢无盗、无黑无恶、无毒无枪、无假无骗、无黄无赌”,坚决巩固禁毒“摘帽”成果,全面实施“五个加大、五无、五有”工程(加大打击、巡查、管控、监测、宣传力度;做到无制毒窝点、无藏毒之处、无贩毒市场、无涉毒逃犯、无新增吸毒人员;实现有创业、就业、平台、培训、帮扶),高质量创建无毒村(社区)300个以上,无毒镇(场、区)15个以上,全面筑牢“五条底线”,为汕尾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打牢陆丰基础。常态化推进“1+N”专项打击行动和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多元化解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推动全年治安警情、安全生产事故和火灾起数、道路交通事故在上一年下降的基数上,再度下降,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中向好。

陆丰将高质量建成6条乡村振兴示范带。

三是持续深化拓展,打造基层治理“陆丰样板”。拓展运用“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织密建强市、镇、村三级组织体系,全面深化“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运作机制,有效构建共治、自治、法治、德治、善治“五治一体”的基层治理模式,创造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陆丰模式、经验。用活用好数字赋能,聚焦“掌握民情、化解矛盾、优化服务、促进发展”,拓展“民情地图”应用场景,丰富“善美村居”信息发布方式内容,用好“1+23+2”三级联勤指挥中心(1个县级、23个镇级、2个村级),打造基层社会数字化治理矩阵,形成“多网合一、一网通管”的规范化、流程化、常态化全科网格社会治理平台。筑牢筑实网格化管理,扎实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1+N”全科网格建设,健全完善镇、村、组三级网格,有效发挥“全科网格员”十大工作职责(禁毒、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反走私、打击制假售假、消防安全、常态化疫情防控、防灾减灾、民生救济和保障、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治安),围绕巡查“六言诀”(巡山巡水巡农田,防毒防假防走私,查人查车查消防,问需问计问民意;守秩序、守交通、守家园;保安全、保平安、保稳定),着力构建社会治理“一张网”推进体系,推动基层治理力量水平实现“双提升”。走实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落实机关干部“返乡走亲”、镇街干部“驻村连心”、村社干部“入网知心”、基层党员“联户交心”等工作机制,深入了解群众心声,以实际行动为群众排忧解难,有效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切实推动陆丰在汕尾全市基层现代化治理方面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当示范,为加快把汕尾建设成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沿海经济带亮丽明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媒体记者】陈欣欣 南小渭

【通讯员】朱伟菊 陆宗

编辑 童慧
校对 牟元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