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事实无人抚养的未成年、遭遇家庭暴力的受害人,到哪里能寻求到救助和庇护?在惠州,他们可以到惠州市救助管理站和“三个中心”(包括惠州市自然灾害庇护中心、惠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惠州市反家庭暴力妇女儿童庇护中心)求助,这里将会伸出援手,为陷入困境的人“保驾护航”。
12月23日,惠州市救助管理站和“三个中心”新址正式揭牌启用。“一站三中心”从位于仲恺区中心路8号的旧址搬迁至惠城区红花湖景区南门附近的福安路12号,自此结束了该市救助管理硬件环境较为落后的历史。
当天,惠州市民政局局长吴素青、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组第十三小组组长冯新玲等参加了揭牌仪式。
市救助站新址床位增至300张
据悉,“一站三中心”项目是2015年惠州市政府重点民心工程之一,该项目于2018年立项,2020年动工。项目位于惠城区福安路12号,总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其中,惠州市救助管理站加挂惠州市自然灾害庇护中心牌子,惠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加挂惠州市反家庭暴力妇女儿童庇护中心牌子。
惠州市救助管理站共有300张床位,主要负责市区内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和其他临时生活无着求助人员的救助管理和安置;接收、护送市内流出和外省流入的流浪乞讨人员;为遭受突发性自然灾害的群众提供紧急避险、临时安置服务。
通讯员 惠州民政 供图
新址投入使用改变了过去市救助管理站环境条件差、硬件设施落后的问题。惠州市救助站站长王旭介绍,原来市救助站和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共用150张床位,一般每间住6人。到了春节期间,救助量较大,经常会出现床位不足的情况,只能增加临时床位。“目前新址按照4人一间配置床位,未来将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床位数。”
“‘一站三中心’新址揭牌启用是惠州市民政事业上的一件大事。”吴素青表示,这不仅是市民政局健全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加强社会救助服务硬件建设的一项务实举措,也是该局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交出的民生答卷。
未保中心为“少年的你”护航
事实上,现今的惠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去年才正式成立,是由原惠州市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改制而来。为了响应《未成年人保护法》,推动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2020年,惠州市以及各县区相继挂牌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部门。
其中,惠州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为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该中心除了能为生活无着的未成年人提供救助保护和临时监护,还将承担协调县(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部门做好辖区内困境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指导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做好政策宣传,开展儿童福利人员培训,协调社会组织参与困境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服务,为遭受家庭暴力暂时不能归家的受害妇女儿童提供食宿、医疗、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职责。
目前,惠州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共有120张床位。新址的揭牌启用,将为全市1.8万余名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保障。
【记者】于蕾
【通讯员】潘燕琼 梁月箫
【图片】惠州市民政局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