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3年的第3轮珠海市香洲区对口帮扶阳春市工作正式开展一年来,对口帮扶工作组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完善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对口帮扶协作机制的意见》精神,在两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阳春实际,克服疫情困境,主动作为,用心用情用力投入到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同心同德开新局,稳扎稳打谱新篇。2020年1月工作组到位后,受疫情影响,各级党委政府工作重心转移。工作组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团队是帮扶工作的保障。工作组与阳春市委市政府紧密沟通,组建工作团队,制定完善了资金、人员管理规章并明确了成员职责。深入所有地搞座谈、看实地,向珠海精准扶贫驻村干部及当地干部群众了解情况,为新一轮帮扶工作摸清家底、找准方向,争取更多资源资本对接。工作组深入园区企业,协助解决防疫物资紧缺、员工不能到岗、原材料和市场运输受限等问题,指导企业分期分批安全有序复工复产,园区102家投产企业于4月全部复工复产。同时,协助组织阳春籍务工人员安全有序返程珠海,提供免费交通服务,助力珠海企业复工复产。
载体不足是阳春产业发展瓶颈,工作组为此积极督促园区加大征地工作力度,不断拓展新空间。疫情稍有好转,工作组主动出击对外招商,赴珠三角、长三角及京津冀多个城市,考察对接了数十家企业,努力为阳春找好项目、大项目。为加快推进项目动工建设、竣工投产,工作组参与策划全市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动工竣工仪式,2020年共有26个项目签约、15个项目动工建设、8个项目竣工投产;2021年共有4个项目签约、10个项目动工建设、10个项目竣工投产,一批高质量项目进一步壮大了园区经济,为阳春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主业促成效,担当主责结硕果。工作组“以产业促帮扶共建”的工作思路,成效明显。
一是大力推进“孵化器+加速器”项目建设。工作组和阳春市共同筹资1.5亿元建设的产业孵化中心和标准厂房项目,总建筑面积4.2万平米,已竣工验收并从深圳引进永昌和3D打印、铠硕达智能和中科台富等项目;同时拟引进专业团队运营打造省级孵化器,该项目对提升园区产业功能和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积极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规划1200亩用地,打造以精密数控机床为核心的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2020年已引进总投资40亿元的项目26个。工作组以补链、强链为重点,拟引进50家企业打造百亿级全产业链装备制造基地。
三是努力完善“LED光电产业制造基地”。规划用地面积600亩,已引进LED照明光电企业14家,9家竣工投产,计划再引进20个链上项目,打造50亿级LED光电产业基地。
四是积极谋划“珠海香洲(阳春)中医药科技产业园”项目。抓住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机遇,依托阳春南药资源,谋划构建产业体系,打造中医药“富士康”。已整合本地龙头、省级春砂仁基地等与珠海横琴粤澳中医药产业园、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的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及内地高校进行对接、开展论证。
五是全力推进华夏新时代文旅康养综合项目。拟投资260亿元,水陆面积1万亩,打造国家乡村振兴样板项目。2020年10月邀请圣荣集团高层到阳春,达成初步意向,双方共同成立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今年7月进入实质性规划建设阶段。
六是全面启动省级高新区申报迎检工作。申报材料已于2020年7月递交省科技厅,通过初审并列入考察名单,2021年8月省专家组考察阳春市工业园申报省级高新区工作。
统筹资源献爱心,精准帮扶惠民生。工作组深入调研民生实际,按照“阳春所需、香洲所能”原则,精准发力。在补齐基础教育短板、提高基层医疗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劳动力就业创业、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本轮帮扶香洲区每年投入资金超过2000万元,工作组与当地党委政府及部门、镇(街道)多方沟通,立足产业与民生帮扶,统筹兼顾产业链建设、打造产业集群、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补齐基础教育短板、提高基层医疗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引导劳动力就业、培育创新创业氛围并建设相关平台等方面工作。
下一步工作组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在珠海对口帮扶阳江指挥部的统筹下,明确工作分工和工作重点,将帮扶共建目标任务分类细化、落到实处。优化帮扶合作关系,提升帮扶科学性、合理性,完善帮扶任务推进保障机制,强化对口帮扶干部、项目、资金等统筹安排。注重产业帮扶质量,融入大湾区产业体系的先进装备制造、LED光电、中医药科技三大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努力争取民生帮扶出亮点。(图/文 岑飞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