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们通过元宇宙,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把我们的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同步贡献给元宇宙,通过元宇宙的作用,价值在物理世界被得到承认。”
近日,在深圳举行的2021第六届中国国际人工智能领袖峰会上,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专家委主任刘宏作《智能元宇宙:人类工具发展的全新阶段》主题分享。
元宇宙会造成社会大冲击?
他介绍,“元宇宙”英文叫Metaverse,直译是“超元域”,Meta表示超越,Verse代表宇宙,因而翻译成元宇宙。
在他看来,元宇宙是继机器人之后中国人又一个伟大的“翻译”——Robert原译是奴隶,而中国人创造性地把它翻译成机器人,又是机器又是人,非常容易受青少年追捧。
元宇宙为什么会热?以Facebook为代表,认为元宇宙代表了科技进步的方向。也有人认为是老酒装新瓶,不过就是VR/AR或者3D增强现实,顶多就是数字孪生;也有人认为,元宇宙只是一个概念,是遥不可及的美好想法,甚至是为了商业炒作、圈地盖楼,还有极端的理解,靠网络接触,人和人不见面了,社会交流也衰退了,人和人之间距离越来越远。
“像元宇宙这样的两极分化的观点,20年前对机器人的看法也出现过。”刘宏说,当时也有人忧虑,“机器换人”会带来大规模失业; 机器人会不会对人类的感情造成冲击?机器人会带来伦理危机吗?人机会一体化吗?机器人会伤害人类吗?机器人会不会成为“人类社会”掘墓人?等。
刘宏认为,首先,“机器换人”会大规模出现,但若干年后当机器人替代人类20%劳动时,不是20%的人失业,而是全社会必要劳动缩短20%。也就是每个星期只工作四天,那时候多生一个孩子根本不是事了。
再过几十年后,当机器人替代人类80%的劳动力,也不是80%的人失业,而是全社会必要劳动之间缩短80%,相当于每周只工作一天就够了,那时候竞争压力没有了,岗位问题没有了,交通堵塞没有了,照顾老人、孩子的时间都有了,未来智能化社会才是真正理想的人性化社会。
其次,在刘宏看来,机器人会跟人类成为非常好的朋友。“机器人会带来伦理危机?未来的社会是男人、女人、机器人构成的。现在西方立法允许男人和男人结婚,女人和女人结婚,未来一定会承认人和机器人结婚。”刘宏说,人机一体化,机器人越来越像人,人机已经一体化了。
那么,机器人会伤害人类吗?刘宏继续介绍,未来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后,仍然可能成为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员,就跟今天的汽车一样,即便每一年交通事故伤亡不少于几十万,但我们已经离不开了,未来的服务机器人也一样。
操控机器人就可跨国购物?
从机器人到元宇宙,未来又会是怎样的?
在刘宏看来,关于元宇宙,已经形成了基本共识,它是物理世界、虚拟世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的高度融合,包括虚拟化、真实感、个性化、价值化等四大要素,以及并行性、等价性、泛在性、跨时空、智能体等五大特征。
从要素来看,虚拟化,即无限传输、无限复制、无限共享,将突破人类发展的瓶颈和局限,这是所谓虚拟性存在的最重要的基础;真实感,给人一个真实的感受,机器人长人样、说人话、办人事,真实感是人类社会和虚拟世界“共融”的关键,没有这种真实感,人类就找不到亲切的感觉,也很难进入到虚拟世界当中去;个性化,同样一个虚拟空间,每个人感受到的宇宙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得到的体验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人付出不一样得到的也不一样;价值化,元宇宙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延伸,也是价值输出的窗口,人们坐在家里,通过元宇宙的界面和接口,就可以完成教学工作、学习任务。
从特征来看,并行性,即实则虚之,物理世界逐步进入“数字孪生”的虚拟世界;虚则实之,虚拟世界越来越具备物理世界的丰富多变。等价性,虚拟世界提供的劳动,在现实世界是等价的,虚拟的机器人可以刷碗。泛在性。真实当中有的逐渐都要放在元宇宙当中去,元宇宙当中能够实时开展的劳动,在真实世界中都有它的镜像,都能得到承认。
跨时空,比如,克服时间的局限性,录音就是一个办法。“如果想看‘关公战秦琼’在元宇宙中是可以实现,你需要什么,我们就可以跨越时空,把所需要的信息聚集在一起,给你一个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相融合的体验。”刘宏说。
元宇宙的最后一个特征是智能体。这个概念最关键,刘宏举例说,用户到国外购买一件商品,只需要操控机器人就够了,想看哪个商品就操控机器人走到货架前面,可以看到生产日期、有效期甚至可以手感,甚至还可以喝一喝,做个体验品尝。这样的事情就是“物理替身”机器人完成的。
物质、能量、信息转换可得元宇宙?
“牛顿聪明还是当今的教授聪明?如果今天的会场有院士在,他也会承认牛顿聪明。”刘宏说,但这并不代表,院士就不如牛顿——人类社会的进步不在于个体,而在于这个社会使用什么样的工具,“我们之所以比牛顿、爱因斯坦、诸葛亮过得好,不是因为我们比他们聪明,而是因为我们始终在利用现代化工具,比如互联网、汽车、飞机、机器人等等”。
刘宏介绍,客观世界是物质、能量、信息三要素构成的,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可以相互转化:从新石器开始,新石器、旧石器、铜器、铁器都是物质工具;从电气时代开始,太阳能、电能、原子能都是能量工具;从计算机诞生开始,则是信息工具的革命。过去人类的历史,将物质、能量、信息三个要素都重塑了一遍。
那么。物质、能量、信息有没有相互转化的工具?刘宏以指南针为例,通过检测地球存在的磁场,然后定向输出信息,因此指南针就是一个典型的能量向信息转化的二元工具。
现代社会,物体的存在信息、运动信息、属性信息,通过传感器获取数字化,可以实现传输、共享、使用,物联网则是最典型的从物质向信息转化的二元工具。
“什么样的工具既是物质工具,可以对人类肢体进行延伸,同时又是能量工具,实现对人类体力劳动的解放,更重要的还是信息工具,实现对人类脑力劳动的解放?”刘宏说,这个工具是一个物质的载体,消耗能量后会产生运动,运动受到信息的控制——这样的工具就是智能机器人,它是真正意义上的三元工具,是人类工具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工具发展的最高形态。
在刘宏看来,智能机器人是以物体运动为中心的三元工具,消耗的是“能量”,受的是“信息”的控制,但中心还是“载体”的运动。对应的,宇宙本身是一个三元工具——宇宙是物质世界构成的,存在的形式就是运动,运动规律就是信息,而这个信息是大自然客观规律决定的,今天的宇宙,本质上就是以能量为中心的三元工具。
由此推论,元宇宙也是以信息为中心的一个“三元工具”,在这里,实现虚实结合,实是物质,会消耗能量,所完成的劳动在工厂可以兑现和等价值的承认。这就是以虚拟世界为中心的三元工具。
“在这个意义上分析,我们发现,元宇宙是一种新型的三元工具,和机器人一样,是人类工具发展的全新阶段,未来将全面深刻的影响人类的生活。”刘宏说。
刘宏最后断言,未来几十年,机器人会彻底改变我们的社会生活,未来上百年甚至几百年,元宇宙都有可能彻底颠覆人类的工作和生活,以至于今天不用顾虑它能热多久。
【记者】郜小平
【出品】南方产业智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