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为探讨江门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新路径,江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举办主题为“唤醒侨乡记忆,传承历史文脉”的江门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题研讨会。
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应邀实地考察启明里、长堤历史风貌区、新会学宫、梁启超故居,并在研讨会上就江门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建言献策。
长堤风貌街。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江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受多方肯定
作为著名侨乡,江门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更孕育了独特的广府文化和华侨文化。这里有中西合璧、风格独特的侨乡建筑特色风貌,更有陈白沙、梁启超、冯如、司徒美堂等名人。
到蓬江区、新会区两地进行实地考察后,江门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获得专家团的点赞。
新会学宫。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启明里。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江门的村落、碉楼、洋楼、民居、河流、山丘、田野、古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构成了美丽的图画。”本次活动的系列考察点给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荣誉委员傅爽留下深刻印象,她认为,江门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方面很有潜力,希望江门能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经理、副院长王磊表示:“江门是著名侨乡,各个区县的文化领域有大量资源可供挖掘。”他鼓励江门各个区县申报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主任委员付清远同样提到,江门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做了非常多工作,遗憾的是,江门至今不是历史文化名城。付清远也建议,江门应积极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下去。
广东五邑大学学术委员会、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国雄深耕江门多年。他提到,长堤历史风貌区是华侨历史文化街区,完整记录了江门核心城区发展的脉络。在广东,能保留面积如此大的历史文化街区实属少见,而江门历届政府都将长堤风貌街一带保留下来。张国雄认为,后续如何将长堤历史风貌区保护好,如何将其开发利用好,江门还可多探索。
江门历史建筑。叶芷晴 摄
广东南秀古建筑石雕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欧阳仑也感慨,江门历来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讲师禤文昊看来,江门孕育了众多建筑界的名人,尤其在岭南地区,传统建筑的开发和投资都与江门人有着密切的关系。禤文昊还提到,江门保存了大量历史建筑,数量在大湾区里占比高;江门还有大量建筑领域的民间文献,比如旧时华侨手中的建筑设计图纸、房地产的契证等等,这对中国建筑史的研究来说意义重大。
梁启超像。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精准建言献策助力侨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江门拥有如此璀璨的历史文化,这笔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应如何保护好、传承好?
启明里。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在研讨会上,傅爽详细介绍了我国历史文化保护制度建构的历程,提出渐进式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整体保护策略,为江门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荣誉委员傅爽。叶芷晴 摄
“城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文化遗产的支撑,高质量发展是不全面的。”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科学技术委员会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中枢认为,《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的出台,体现了国家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而顶层设计政策要落地才能产生效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科学技术委员会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中枢。叶芷晴 摄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建筑学博士曹劲提出:“我们经常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是我们要想一下,城市更新是为了谁,谁才是城市的主人,谁才会让城市生生不息。人们有权利留在他们生长的地方,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护城市的风貌,增加基础设施,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参与者有利可图。”曹劲分享了获得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的深圳沙井古墟新生项目,为江门市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建筑学博士曹劲。叶芷晴 摄
王磊表示,对于开平碉楼等文化遗产,要结合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力量,做好共建共治共享;在保护现有传统村落方面,既要和周边的社区及居民的生产生活联动起来,更要串联起各方资源,比如可把陈皮村、小鸟天堂等资源串联起来,不仅是串成“线”,更要串成“面”,把能促进共同富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要素融入保护工作中。
小鸟天堂。黄永照 摄
此外,针对江门建筑大师众多这一特点,王磊建议,可深入发掘做文章,将其打造成江门的“金字招牌”。
“文物保护是为了让文物活起来,在不改变文物主体的结构原状的同时,要让文物能得到合理利用。”付清远指出,比如长堤历史风貌区的骑楼,一层基本得到较好利用,而二层以上如何结合政府、社会、居民和环境整治的需求进行活化以及多元利用,这是一个有待思考的问题。
欧阳仑则建议,可多挖掘江门地区历史建筑的特征及传统工艺;针对江门籍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众多这一特点,江门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挖掘可与侨文化结合;江门是建筑之乡,历史建筑群数量众多,可尝试根据不同建筑的构造特征和工艺特点,申报具有侨文化特征的历史街区。
禤文昊期待,今后能通过高校研究机构之间的互动和学习,争取发掘更多江门的建筑文化底蕴。禤文昊也希望,能访谈江门历史街区的原住民,他认为这类口述史是一笔不可复制的宝贵财富,对于后辈如何正确认识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而言非常重要。
“传承,意味着不只是保存下来或者从旅游、社区的角度来利用,还需要教育的传承、研究的传承。” 禤文昊认为,江门有大量华侨投资建设的建筑,是开展相关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好地方,因此江门可更着重在教育和研究方面传承保护历史文化。
【撰文】叶芷晴
【摄影】杨兴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