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巴士上新了!广州巴士集团揭牌成立
1915年,广州无轨电车开始筹建,到20世纪50年代,广州的第一条公共汽车线路1路车从东山缓缓驶向黄沙,贯穿城东城西,从东山百货大楼到上下九“买好嘢”,引领时尚潮流。从无到有,广州公交迈开创业兴家第一步。
12月23日,广州巴士集团在广州市越秀区动物园南门公交总站正式揭牌。
新成立的广州巴士集团隶属于广州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将此前广州公交集团第二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广州公交集团第三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广州公交集团电车有限公司战略重组,并划入广州市一汽巴士有限公司(占比50%)和广州快速公交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占比100%)国有股权。标志着广州市国有公共交通资源整合向纵深、向更高质量发展迈进。
细数往昔,广州公交在发展道路上,以实干为基,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在这百年旅途里满目风华。从有到优,百年巴士迸发新机,立足湾区公交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焕新前行。
全面重组后的巴士集团资产规模超124亿元,拥有职工人数近4万人,公交线路1800余条,公交车辆1.3万余辆,营运线路270余条,年客运量预计达11亿人次。
“市区公交一体化的目的就是推动市区公交事业的发展,我们将在致力于构建快速、准点、可预期、社区化公交,以科技为突破,以优质服务为纽带,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用数字化、智慧化、精细化的新运行模式为市民提供更为便捷、安全、优质、舒适的出行服务。”广州巴士集团临时党委书记、董事、董事长彭伟表示,将以新巴士集团成立为契机,努力建成与市区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公交体系,让更多的市民真真切切享受到一体化所带来的获得感。
巴士集团传承了深厚底蕴和丰富资源,“友爱在车厢”“广州二汽,为生活提速”“三汽风格,真诚为客”“百年电车”等经典品牌将凝聚成“广州公交”服务品牌,在人民美好出行需求中践行国企责任担当,努力打造建设大湾区公交运营服务标准体系。
自动驾驶微循环巴士及如约城际中巴。
喜越校巴、陆地A380及纯电动双层观光大巴。
“巴士集团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对标世界一流、争创全国领先,以提质、增效、降本为导向,聚焦资源整合、服务提升和品牌输出,深入实施‘数字化、走出去、单打冠军’三大发展战略,争取用两到三年时间,做大做强‘广州公交’品牌,全面实现公交服务智能化、个性化、低碳化发展,切实增强新时代市民群众出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成为广州公交高质量发展压舱石,粤港澳大湾区公交服务排头兵,全国公交创新发展新典范。”广州公交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万雄表示。
在传承中更将砥砺前行,巴士集团将大力拓展业务布局,探索“交通+旅游”融合发展,实现更广范围的产业跨界融合与互利共赢,以互联网思维深耕定制出行系列服务和一站式出行服务,逐步构建“公共出行+定制出行”的出行服务体系,率先推动公交自动驾驶领域突破,在“快速、准点、可预期、社区化”等利民便民的公交属性中取得更快的发展。
巴士集团纯电动公交、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新型双源无轨电车。
广州双城观光巴士及旅游大巴。
【广州公交百年大事记】
一路走来,公交的身影穿梭于城市的历史,用车轮勾勒出城市发展的足迹,用沿途的风景承载一代代市民的记忆。
1921年,广州试办市内公共汽车运输,有4辆汽车,共设6站,每站收铜元8枚。这是广州真正意义上公共汽车业的开始。
1922年,加拿大华侨蒋寿石等人引进15辆8座汽车,扬手即停,车资白银1毫,市民称之为“加拿大”汽车。“搭上加拿大,快趣好世界”,也渐渐简化成了更顺口的口头禅“行得快,好世界”。
1936年,民国时期的广州市政府正式决定将“长途汽车”易名为“公共汽车”,“公共汽车”的名称开始使用。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辆公营公共汽车是广州人民政府收缴的军车改装而成,后来陆续接收三辆旧车,改装成公共汽车,于1950年7月投入营运,这为公共交通走向国家经营模式埋下了伏笔。
80年代末期,广州在全国率先大量引入双层公共汽车投入营运;同时,广州又在国内首创在公共汽车上安装、使用自动报站器。
1992年,广州公交上试行“前门上车、后门下车”,为全国首创,极大改善了乘车秩序,也为后来的公交“无人售票”打了基础。
1993年,202路专线开始实行无人售票,成为全国首条冷气公共汽车无人售票线路,获得“中华之最”的荣誉证书。推动着车票和月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2010年,广州快速公交(GBRT)系统正式开通试运营。广州BRT快速公交系统一度跃居亚洲第一大、全世界第二大的BRT快速公交系统。
2018年,累计推广应用纯电动公交车首次超过10000辆,相比传统燃料公交车,实现年度减排氮氧化物约1.94万吨,打响蓝天保卫战。
2020年,创新打造B27路为全国首条5G快速公交智能调度试点线,在强大的硬件支持下,首次打通5G数据集成传输通道,开启智慧出行服务。
百年广州巴士历史展板。
疫情下,全覆盖落实防疫措施,逆向而行,承担应急防疫运输任务,挺进疫情区管控区开通医护专线、爱心送考专线、公交移动超市专线,打造疫苗流动接种车,筑牢公共交通疫情防控网。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郑慧梓
【摄影】刘力勤
【剪辑】王俊涛
【通讯员】广州巴士集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