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飞人”苏炳添
随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19日抵达澳门
开展为期三天的交流活动
在举国欢庆之际
“苏神”的另一则喜讯正式发布
苏炳添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
将于12月27日
在暨南大学正式揭牌!
一个用科研赋能短跑的创新性平台
即将面世
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官方发布截图
产、学、研一体化体育创新研究平台
早在全运会男子百米夺冠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苏炳添就已透露过自己希望在暨南大学成立短跑研究机构的想法。
他的设想是打造出一个模型,为更多运动领域的好苗子提供一个训练和发展的平台,摆脱固有培养模式,对短跑项目“精耕细作”。
如今,这一设想即将实现。
苏炳添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是由暨南大学、广东省体育局、中国田径协会三方共同组建。该中心将以田径(短、跨、跳)训练的前沿技术探索为主攻方向,服务大湾区建设,为国家队备战奥运会、亚运会训练选拔和培养人才提供科学指导,实现覆盖运动训练全周期的训、练、测、评、防、治的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使之成为国内院校体育学科中具有侨校特色的产、学、研一体化、多学科交叉的运动训练与科技创新研究平台。
多维度推动田径运动发展
成立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苏炳添强调“传承”。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一直以来广东省的短跑运动发展都很强,希望能够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家乡传承下去。
成立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是充分配置社会资源,支持体育事业发展的体现。
暨南大学、广东省体育局、中国田径协会作为组建单位,将大胆创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同为苏炳添团队提供全方位的训练、竞赛、科研保障,开创联合培养精英运动员的新模式。
苏炳添认为,暨南大学作为自己的母校,一方面心理上更加熟悉,另一方面也有更好的资源进行对接和支持。
成立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可多维度推动田径运动发展。
苏炳添的成长历程,可称得上是一本田径项目发展的教科书,贡献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与实践成果,而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的重要职责,就是做好总结,推动科学训练理论创新,提高短跑项目竞技水平,推广田径运动广泛开展。
跑得最快的亚洲人,他准备好了!
苏炳添近日除了回暨南大学授课,还在《中国科学:信息科学》上发表论文《科学训练辅助:柔性可穿戴传感器运动检测应用》,该文提供了最新、最前沿的可穿戴传感器技术总结,为制定更为精准、可量化的科学训练方法与理论提供知识与技术支持。
不难看出,“苏教授”已经做好了投身体育科研的准备。
未来,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将以苏炳添团队为核心,围绕体育科研创新开展工作,不仅要聚集高水平体育人才,还要开展高层次、创新性研究,为我国短跑项目竞技水平提升贡献力量,值得期待!
【撰文】朱江伟
【综合来源】新华社、光明网、羊城晚报、南方网、暨南大学公众号、深圳卫视
【图片】新华社、苏炳添微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