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已过,位于华侨城附近的西枝江小学传来琅琅读书声,让冬日里的惠东显得生机勃勃,这是惠东县今年9月开学的7所新建学校之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惠东县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推进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以优质、均衡、协调为目标,加大投入,采取有力措施,争创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县,推进了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整体提高和教育的进一步均衡发展。
扩大教育资源供给,让家长不再被孩子“入学难”“入园难”的问题困扰。近年来,惠东将推进中小学校扩容增位作为重要的民生实事工程,坚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服务水平,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开创教育发展新局面。
提高硬实力
今年7所学校(幼儿园)建成投用
走进西枝江小学,校园环境安静优美。在这里,长长的柏油路环绕着教学楼,崭新的教学楼色彩缤纷,还有宽敞的操场、优美的长廊,给予了学生宁静舒心的学习环境。
“孩子正在上一年级,学校离家近,接送也方便。”金光社区居民张女士说,她的孩子9月份开始上小学,此前这个社区附近学位特别紧张,西枝江小学的建成投用,帮助她解决了大问题。
金光社区是惠东县城一处大的市民居住区,近年来,随着本地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当地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今年9月1日,随着惠东县西枝江小学的正式招生开学,43个教学班提供2200多个学位,有效缓解了当地小学学位紧张的问题。
同样的改变还发生在大岭街道新安社区。作为2020年惠东“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的大岭第五小学,今年也迎来了新校园的开学。据介绍,大岭五小共提供1200多个学位,除一年级新生以外,二到四年级各开设2个班,有效解决新安社区适龄儿童入学难问题。
“班额超规模、大班额等问题,是制约惠东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主要瓶颈。”惠东县教育局局长邓永强介绍,此前,面对学位紧张问题,惠东通过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方式进行缓解,但随着需求量不断提升,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改扩建学校成为满足教育需求的关键。
近年来,惠东先后投入11.8亿元改善办学条件,新建12所公办学校(幼儿园)、15所民办学校(幼儿园),改扩建35栋教学楼、宿舍楼,实现“一镇一公办幼儿园”,新增公、民办学位超过3.7万个,进一步满足了群众子女对优质学位的需求。
特别是今年内,惠东共有7所学校(幼儿园)建成投用,包括惠东县西枝江小学、平山第八小学、大岭第五小学、安墩黄沙小学、稔山中心幼儿园、白盆珠坑屯幼儿园、新庵幼儿园等学校,加上改扩建学校,全县陆续增加了7245个学位,让学位紧张、大班额等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今年7月,《惠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惠东将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增加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学位供给,100%实现全县每个乡镇建成1所规范化公办中心幼儿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提升教师教学教育水平,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推进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办学,到2022年,建立形成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办学的良好发展态势。
升级软实力
今年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333人
校舍的增加和扩建是硬实力的提升,教学质量的增强则是软实力的升级。前不久,2021—2023年全省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名单公布,其中惠东实验小学、稔山中学榜上有名。
“每个月定期开展班级评比,从文明礼仪美、卫生值日美、课间纪律美、两操两会美、校园秩序美五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惠东实验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以“立美”为特色的“立美教育活动”,倡导全校师生围绕这个主题,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让师生一同体验文明带来的快乐,曾于2016年获评惠州市“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作为中国象棋大师吕钦的母校,惠东县稔山中学将象棋作为办学特色。稔山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拙介绍,该校把红旗的引领向前精神和象棋的一步领先、步步为先要领融合在一起,提炼出“双QI文化”,形成“敢为人先,信步方圆”的学校精神,全力实施素质教育。
创建文明校园,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当前,惠东全县学校将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软实力的抓手之一,逐步形成各类具有品牌特色的文明校园。
惠东还着力优化师资队伍、加大教师队伍培训力度,师资综合素质得以不断提高;同时,惠东率先在全市成立县教师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选拔任用一批综合素质高、业绩好的中小学校长等。
据统计,今年以来,惠东已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333人,其中高层次教师36人、中小学教师77人、专项教师6人、合同制教师214人,进一步满足了全县教育教学需求。
邓永强表示,今年以来,随着教育“双减”工作的全面实施,惠东通过健全制度方案,在县级层面和学校层面全面制订校内课后服务、教学、作业、手机、睡眠、读物和体质健康管理等“双减”相关制度,规范学生课后作业管理;同时,在规范校内课后服务管理方面,惠东成立了校内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科学引导56所学校开展校内课后服务。
“目前,参与基本托管服务的全部为学校教师,校内课后服务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和有需求的学生两个全覆盖。”邓永强说。
相关
惠东出台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建设专项规划
2025年前启动新建66所学校
为进一步满足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惠东县日前出台“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建设专项规划”(下称“规划”)指出,远景至2035年,惠东将拥有679所学校,合计提供学位40余万个,全面实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调查显示,目前惠东全县共有学校389所,其中幼儿园105所、小学229所、初中2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8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共计招收幼儿园学生3.5万人,小学生11.6万人,初中生4.5万人,教育设施呈“县、镇、村三级配套体系”。
规划指出,在不考虑超规模办学、大班额现象、未来人口增长的前提下,惠东公办学校加上民办学校供给学位的总体规模,基本可以满足适龄人口的入学需求。
不过,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依然存在教育设施的建设未能与城市建设同步、学位规模跟不上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教育设施分布不均、大班额和麻雀学校并存等现象。
按照现有户籍人口就学高峰情况推算,现阶段惠东在校生人数最多的为小学一年级、小学二年级、小学三年级,未来五年,惠东将迎来初中学位需求的高峰,而2025年将迎来现状初中生学位需求高峰,由此也将带来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需求增速加快。
对此,该规划提出,在空间上,要均衡布局基础教育设施,保障学龄人口就近入学;资源上均衡配置教育及财政资源,不断缩小公办、民办学校的校际差异;同时,也要均衡储备投放土地,居住与配套设施捆绑开发,成熟一片、开发一片。
具体到街道以及不同的镇区,面临的情况和问题有很大差异,规划提出,应结合不同区域的矛盾关键点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并结合惠东县实际情况,在学位供给上的策略分为建设成熟区域、三旧改造区域、新建区域进行分类引导。
据悉,近期至2025年,惠东将启动新建66所学校,其中包括42所幼儿园、15所小学、2所初中、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完全中学和1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改扩建60所学校,其中包括3所幼儿园、38所小学、15所初中、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记者】乌天宇
【通讯员】钟飞翔 叶衍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