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一起来 粤有爱”第二届志愿广东公益之夜,将在广州举行。
这一夜,将有16件名家艺术作品进行义卖,若干件艺术品及其他物品进行静默义卖。
这一夜,所有善款将用于支持广东志愿公益事业发展。
爱心买家将获得主办单位颁发证书牌匾,并获得由广东省志愿者事业发展基金会提供的捐赠票据(可作抵扣所得税用途),在相关报道中展示。如您有意愿成为爱心买家,请与我们联系。
义卖物品持续征集中(不限于艺术品),如您有意愿捐赠,请与我们联系。
指导单位: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主办单位: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省志愿者事业发展基金会、广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联合主办单位:广东省青年联合会、广东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广东省青年商会、广东省青年摄影家协会、广东省青年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20-87786223
“一起来 粤有爱”
第二届志愿广东公益之夜
义卖作品欣赏
01
陈金章
《春山云起》
中国画,138cm×68cm
个人简介:陈金章,历任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主任、教授,岭南画派纪念馆副馆长,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创作理念:《春山云起》作于2020年,陈金章依然致力于建构出一个开阔、悠远的山川空间,峰体的远近虚实、日光下山石阴阳向背的丰富层次,都是精心经营的结果,前景中布置的松木,也延续了其经典的图式。由近景背阴的山石望出,中远景的云雾和辉映着淡金色日光的峰峦构成了画面的视觉中心,云雾的渲染极为审慎克制,主要依靠淡墨皴擦,间以寥寥数笔写出隐约的山影。写实容易写虚难,春山间的风动云起之态,观感上要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殊为不易。春山云起听鸟鸣,万物生机勃发。
本作品由创作者本人捐赠。
02
李劲堃
278x32cm
局部图
个人简介:李劲堃,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文联兼职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广东省美协主席。
创作理念:“艺术只有进,没有退,只可以改变,不可以重复”——秉持这一贯的坚持,李劲堃这幅作品不以笔墨为皈依,为目的,把玩弄笔墨、胡涂乱抹的积习摒除在外,表现出了对传统笔墨的独特理解与深入研究。
本作品由创作者本人捐赠。
(以下作品以作者年龄为序)
03
许固令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中国画,138cm×70cm
个人简介:许固令,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香港特聘馆员,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文化传播委员会顾问,广东省中国画学会顾问,广州画院特聘资深画家,香港广州书画会名誉会长。
创作理念:《映日荷花别样红》是根据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意创作的,描写荷花盛放,气势蓬勃,欣欣向荣的景象,给人别具一格的丰富联想。
本作品由创作者本人捐赠。
04
陈永锵
《火凤飞丹龙》
中国画,63cm×248cm
个人简介:陈永锵,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岭南画派纪念馆名誉馆长、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创作理念:在表现南国风物的众多绘画题材之中,木棉象征着繁荣与美好。虽然以传统花鸟画的写意笔墨来表现木棉的绘画古已有之,而陈永锵“木棉”系列绘画的问世,为此贡献出鲜明独特的个人化艺术符号。他以浑厚粗犷笔墨和个人浓烈的生命激情,以充满动势的艺术线条和符号,挥洒出木棉雄健高拔、丹蕾十万的英雄气概,正如岭南先贤陈恭尹在《木棉花歌》所赞叹道“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陈永锵先生笔下的红棉,正是中华风骨,嶺南精神的艺术呈现。
本作品由创作者本人捐赠。
05
张桂光
《兰亭集序》
书法,180cm×98cm
个人简介:张桂光,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三、四、五、六届理事,第六届篆书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第八、九届政协常委、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第二、三、四届副主席,第五、六届主席。
创作理念:张桂光先生师出名门,自幼便跟随岭南书法大家朱庸斋、李曲斋学诗词与书法,后来又跟随古文字学大师容庚、商承祚研习古文字,国学上修养深厚,在书法上更是造诣非凡。张桂光先生行书以二王、赵子昂、文徵明等妍丽一路为主。《兰亭集序》原为书圣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张桂光先生此作《兰亭集序》清新飘逸、朗润灵动,是值得收藏的佳作。
本作品由创作者本人捐赠。
06
梁如洁
《海韵》
中国画,180cm×97cm
个人简介:梁如洁,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岭南画派纪念馆学术咨询委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顾问,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国画院副院长。
创作理念:有感于历史的变幻、人类的灾难、动荡,我用自然界的大海、动物界的海鸥来组成画面,意念象征、比喻人类在茫茫历史苍海中,面对来自生活、生存的挑战……如海鸥样的,它们时而穿梭在惊涛海浪之中、雷电交加之夜,又常沐浴在阳光明媚的海岸线。《海韵》描绘的是一大群海鸥在海中岩石上象卫士般的站立,波浪汹涌,海潮一浪接一浪的涌动,鸟儿是安静的,它们似乎在观察、聆听那一阵阵变幻着的涛声……尤如人类,在面对社会、自然界动荡时,应保持一颗平稳祥和之心,尤其重要。“口诵菩提声,心念波浪平”,那浪浪汹涌的涛声随着时间的变幻将成为历史。自然界的鸟儿懂得与大自然共息共存,我们人类同样可与社会、自然界以及赖以生存的地球村和谐共息,这是我赋于画作的底蕴。
本作品由创作者本人捐赠。
07
王璜生
《春消息》
中国画,70cm×138cm
个人简介:王璜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美协策展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德国海德堡大学特聘教授等。
创作理念:寒冬未尽处,红梅怒放时。作品《春消息》描绘了满树梅花繁艳如火,一群麻雀跃上枝头喜报春归的画面。蜿蜒苍劲的梅枝,如云中虬龙气势磅礴;争相盛放的红梅,蓬勃之气溢出纸外;数只麻雀跃上枝头沉醉在这繁盛之中,精彩之处在于画面中上部的四只鸟儿,它们似乎按耐不住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之情,迎着风儿在花絮中起舞,想要告诉整个大地春天归来的消息。该作品构图沉稳,墨色浓淡分明,枝干穿插有力,梅花错落有致、色调饱满,鸟儿灵动传神。画面是静止的,无言的,但观者却能轻松感受到风的舞动、梅花的幽香与鸟儿的清鸣欢叫,它们整体营造了一出春天的序幕,闻声观艳,喜出望外。
本作品由创作者本人捐赠。
08
何建成
《天语系列-天寂》
油画,100×120cm
个人简介:何建成,1987-1988年,在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2002-2019年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历任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高级进修班,第一工作室和第三工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杨之光美术创意总监。
创作理念:何建成通过对宇宙广阔无垠的景观描绘,把天地之大美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在内心与天地精神相往还之间,成为沟通天地,表达情愫的艺术式样。何建成的作品将提炼的意象视觉化,并与人的内心世界以及自然进行对话,正所谓“意象欲出,造化已奇”,令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
本作品由创作者本人捐赠。
09
王永
《清泉石上流》
中国画,250cm×125cm
个人简介:王永,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广州画院艺术顾问,研究生导师。
创作理念:从理解志愿公益的性质和重大意义到深为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作品力求在画面上表达出这份情感。画面中的清泉代表着志愿者队伍心中的那份纯洁和美丽并源源不断,整体绿色的色调预示着志愿者事业如春天般生机盎然、蓬勃发展。
本作品由创作者本人捐赠。
10
李东伟
《南岭春晓》
中国画,110cm×110cm
个人简介:李东伟,广东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创作理念:作品蕴含的,是一种清奇超诣的精神自由活动,一种圆满具足而又与宇宙相通灵、相调和的精神状态。创作者就是借这灵动而调和的场景,表达自由奔放的精神。
本作品由创作者本人捐赠。
11
黄唯理
《山川意远》
中国画,180cm×97cm
个人简介:黄唯理,广东画院专业画家,一级美术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协会员,广东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央文史馆书画院南方分院研究员,广东省政协书画院理事、广东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九三学社广东书画院执行院长。
创作理念:中国画《山川意远》在承传传统的写意山水画技法基础上,吸收现代艺术的构图及表现方式。以墨色为主略施淡彩,将多角度多层次视点汇于笔端,集中国画特有的高远、深远、平远之境象于一体,在作品中构建大山大水的大美之象。作者着力营造出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的大山川巍然、浑厚、壮美、辽远的大境界。
本作品由创作者本人捐赠。
12
张彦
《万峰朝宗》
中国画,180cm×97cm
个人简介:张彦,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等。
创作理念:以中国传统写意及青绿山水画为媒介,将著名道家圣地武当山的金顶写生融入创作之中,以万山朝宗之题材来表示一种雄浑的气势和一种包容万象的境界,水墨写意加之重彩去突破传统中的技法,抽象的肆意笔触借助万山之形寓意一种无畏精神、一种民族精神。
本作品由创作者本人捐赠。
13
许鸿飞
《夏日》
铜雕
个人简介:许鸿飞,广州雕塑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从事雕塑艺术创作二十多年,创作了一系列雕塑作品。
创作理念:许鸿飞凸显个人艺术风格的“肥女”系列作品,动静结合,以诙谐、幽默的雕塑语言,雕刻人们喜闻乐见、趣妙横生的生活情景,作品深受人们喜爱。
本作品由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执行会长黄昌伟捐赠。
14
郑阿湃
《一夜春雨送新绿》
中国画,138cm×71cm
个人简介:郑阿湃,广东画院副院长,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创作理念:繁花与各种植物穿插交织,如同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般彰显着肆意生长的力量。郑老师有意减弱了色彩在画面中的比重,拉开墨色的层次,将观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构图的形式感以及物象的质感上。这种做法使其跳脱出了岭南画作给人色彩浓烈丰富的固有印象,但依然带有明显的对特定氛围的刻画以及强烈的象征意味。
本作品由创作者本人捐赠。
15
林蓝
《红棉花》
中国画,180cm×102cm
个人简介:林蓝,广东省画院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
创作理念:以中国南方特有的木棉花为主题,金底金蕊红棉花、蕾盛放,红棉花也称“英雄花”,在南粤民俗中有着红红火火、挺拔向上的吉祥寓意。形式以金红为主,春意盎然,温暖喜庆,花繁树茂,欣欣向荣。画面色墨水渍层层交触,源于岭南画派居廉居巢先师撞水撞粉技法。
本作品由创作者本人捐赠。
16
李若晴/顾作义
《归去来兮辞》
中国画,75cm×1000cm
局部图
个人简介:李若晴,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报》常务副主编、广东省美协理论艺委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创作理念:本图根据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文意进行创作。大致分为三段。第一段以一叶扁舟引出,描绘“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的情景。第二段描绘陶渊明家居的情景,尤其刻划其“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的文意。第三段描绘陶渊明隐居后放怀自然的情景,具体则是表现文中“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全图充分把握文中“归去”的情愫,表达一份隐逸之情。
本作品由创作者本人捐赠。
“一起来 粤有爱”
第二届志愿广东公益之夜
静默义卖作品大赏
(持续征集中)
静默义卖01
许鸿飞
《猪大圣》
雕塑,28×23×29cm
个人简介:许鸿飞,广州雕塑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从事雕塑艺术创作二十多年,创作了一系列雕塑作品。
创作理念:许鸿飞凸显个人艺术风格的“肥女”系列作品,动静结合、趣妙横生。《猪大圣》延续了肥胖的语言,表现猪大圣欢喜威武的气派。
本作品由创作者本人捐赠。
静默义卖02
谢远清
《功夫•靠》
雕塑,36×36×25cm
个人简介:谢远清,曾任教于广东省艺术师范学校(现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州美术学院附中。现工作生活于广州,职业雕塑家。
创作理念:谢远清通过一系列“胖子”的饱满体态,打造一个清晰明确、让人容易留下记忆并且不失趣味的形象,既体现了艺术家对时代的隐喻和关怀,亦是艺术家对现实生存的观照与审视。《功夫•靠》以中国传统武术的招式为基础,将两个“胖子”双目低垂、嘴唇微张,相互较量的动作定格塑造,无论“摔”者还是“靠”者,似乎两者都是艺术家的内心投射,夸张肥胖的体量反衬“四两拨千斤”的轻巧反叛与不动如山的淡定神情,整体呈现一种内在力量的流露与信念的笃定,提示面对生活时应该保持淡然洒脱、举重若轻、悠然自得的人生态度。
本作品由创作者本人捐赠。
静默义卖03
程一峰
《穆忞No.1》
雕塑,高25cm
个人简介:程一峰,现为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雕塑专业教师,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理事、副秘书长。
创作理念:程一峰是国内较少有的,一直专注于抽象雕塑创作的艺术家,他专注于抽象雕塑主要来自两个原因:“首先是不愿意受到客观事物固有原型的限制,受恩师王培波先生的影响与启发,在创作中我产生了对形态与空间自由表现的追求,这种追求比较适合抽象雕塑创作;其次是对雕塑艺术叙事功能的不认同,我认为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用雕塑这一艺术形式进行叙事与宣传,不是最优选项。所以在题材选择上我从微观的自然物入手,进行自由表现,用作品探索远离自然的都市人与自然之间内在的精神联系。”
本作品由创作者本人捐赠。
静默义卖04
魏华
《观自在》
中国画,138×35cm
个人简介:魏华,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广东省高校陶艺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陶艺学会(IAC)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创作理念:心空境寂,归于平和,观自在,得大自在。本件作品通过寥寥淡雅笔触,简练旷然构图,书写心中洒脱自在之情。
本作品由创作者本人捐赠。
静默义卖05
孙晓枫
《天地之心NO.4》
中国画,48cm×48cm
个人简介:孙晓枫,2006-2008年任广东美术馆拓展部副主任、策展人,2011-2015年为汕上空间合伙人及艺术总监,现为广东美术馆学术委员会委员。
创作理念:太湖石就是大自然创作的抽象画,没有固定的形状、质地和色泽,却引人无限遐想。如云似电,若山若水,三山五岳,可居可游,方寸之间,一瞬千里。白居易、宋徽宗、米芾、苏轼等众多文人都对太湖石偏爱至极。此件作品是孙晓枫太湖石题材《天地之心》系列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太湖石形态的描绘表达了艺术家心怀天地,溯古怀今的情感寄托,石头抽象自由的形态成为精神的容器,古朴恬静的画面使得整件作品传递出一份雅致淡然之气。
本作品由创作者本人捐赠。
静默义卖06
许鸿基
《朱熹春日》
书法,181cm×96cm
个人简介:许鸿基,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届理事、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书法家协会第五、六届主席。
创作理念:许鸿基是颜体楷书和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书体的忠实继承者。他的书法追求正大气象,他沿着岭南老一辈书家重气节,重学问,低调而富有创造性的优良传统,在书法上提倡先精后博,坚持走碑帖结合之路,以《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入颜楷,点画干净,结体宽舒,面貌清刚。许鸿基此书《朱熹春日》结体方圆、欹正,点画粗细、长短、续断变化多端,体现了书法之礼、仁、和,讲究主次的谋篇布局、局部之间的关切以及整体对局部的优先、书法的对立统一。积学之深,在传统中踏出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本作品由创作者本人捐赠。
静默义卖07
陈春盛
《苏东坡词水调歌头》
书法,123cm×243cm
个人简介:陈春盛,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外聘副教授、岭南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创作理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著名的一阙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中秋时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脍炙人口传唱至今。陈春盛先生高度自律,少年时即潜心苦练,钻研书法,后师从李伟、李家培老师以后,则从汉碑入手学习隶书。陈春盛的隶书自成一格,厌恶追媚逐俗,喜写意,重情趣;善用篆籀之笔,活用大小二笔,见字如见人,潇洒有力,稳重中见奇趣,有魄力而不失仙骨。
本作品由创作者本人捐赠。
静默义卖08
颜奕端
《破窑赋》
书法,138cm×35cm×4幅
个人简介:颜奕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
创作理念:《破窑赋》是北宋贤宰相吕蒙正为劝诫太子而创作的,文章内容短小,却包含了无穷智慧。颜奕端此作《破窑赋》点画沉厚而结字活脱,疏密、大小、刚柔、方圆、轻重、浓淡、枯润,于林林总总的矛盾中求和谐,一气呵成。
本作品由创作者本人捐赠。
这些名家艺术作品将在“一起来 粤有爱”第二届志愿广东公益之夜
进行爱心义卖
2020年1月2日,首届“一起来 粤有爱”志愿广东公益之夜在广州塔举行,共筹得善款1877.21万元。
义卖所得
将全部用于
广东志愿公益事业发展
感谢所有挂心志愿公益的人
志愿广东,因为有你,才了不起
编辑:安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