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集团:推进业务布局优化,形成“4+X”产业结构

南方+ 记者

12月22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组织举办广州国资国企实施改革三年行动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现场,越秀集团作为国务院国企改革“双百企业”和全国在香港资产规模最大的地方国有企业,介绍了集团开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主要做法以及在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方面取得的成效。

越秀集团首席资本运营官李锋介绍,改革三年行动开展以来,越秀集团将改革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制定了涵盖6大类61项措施的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在改革创新的牵引推动下,越秀集团各项经营指标持续保持高位增长。

1  南方+ 吴伟洪 拍摄

推进业务布局优化,形成“4+X”产业结构

越秀集团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聚焦主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资本布局优化。近年来,集团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大湾区领先食品企业的部署,整合原风行集团组建越秀食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充分发挥国企“保供应、稳物价、保安全、保品质”的社会使命。目前,集团已经形成了以金融、房地产、交通基建、现代农业为核心产业,造纸等传统产业和未来可能进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内的“4+X”现代产业体系,成为横跨一、二、三产业、连通境内外的大型综合性国有企业。

在发展新增主业现代农业的同时,越秀集团对金融、地产、交通等已有板块持续深耕,推动板块发展能级不断提升。金融板块越秀金控成为国内首个地方金控上市平台,构建经营驱动、战略协同、区域领先的金融控股集团,成为中信证券第二大股东,创兴银行致力打造跨境特色的综合性商业银行,已在内地拥有11家分支机构。

地产板块拓展多渠道获地方式,已布局全国29个核心城市,1-10月广州地区销售金额排名第一,打造“开发+运营+金融化+服务”全链条商业运作能力。交通板块拥有18个高速公路(桥梁、码头)项目,收费公路总长度达890公里。

依托资本市场提升发展能级,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坚持产业经营和资本经营双轮驱动、实体产业和金融产业全面协同、内涵增长和外延扩张齐头并进,通过收购兼并、推动上市等方式方法发挥资本经营的放大效应,撬动各方力量助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集团先后实施收购创兴银行、组建越秀金控、重组辉山乳业、在交通板块打造“上市公司+公募REITs+项目孵化”三大平台、构建“地产+房托基金”双平台互动商业模式等一系列重大资本运作项目,成功实现了规模、效益的高速增长和资源、资本的布局优化,越秀服务成为首家在港上市的广州市属物管企业,华夏越秀高速REIT成为国内第二批基础设施公募REITs,目前集团已拥有6家上市平台,未来还将大力推动具备条件的下属企业实现资产证券化。

在推动企业上市的同时,越秀集团还积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集团在2019年联合工商银行成功落地全国首单双非公司市场化债转优先股项目,并引入工商银行作为优先股股东,顺利完成集团层面混改。“各下属企业在开展混改的过程中注重利用合作伙伴的资本和资源增量,有针对性地打通产业链断点堵点,打造有利于主业发展的产业生态圈。”李锋介绍,如越秀地产成功引入广州地铁作为公司第二大股东,进一步筑牢TOD发展模式的战略基础,此外还持续与各省市国有房企和优秀品牌房企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构筑灵活高效体制机制,激发企业动力和活力

深化国企改革,体制机制是激活企业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的关键。越秀集团在开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过程中,结合自身战略规划、业务结构、管控模式和人才需求,持续推动构建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市场化经营体制,用体制机制的灵活高效换来企业发展的生机勃勃。

在公司治理方面,集团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实现集团内部企业董事会“应建尽建”。推进用工市场化和全员绩效考核,实现员工身份能进能出能流转、收入能增能减。

在党管干部原则下搭建职业经理人管理体系,创新实施职业经理人选拔任用机制,全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集团下属各级子企业已全面完成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

强化薪酬激励市场化导向,主业板块推行按行业特性实施市场化薪酬体系,大力推行员工持股、项目跟投等中长期激励机制,主要板块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基本形成。

【南方+记者】马艺天 郭苏莹

【摄影】吴伟洪

编辑 李志颖
校对 陈大钻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