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即将拉开帷幕。当下,不少外国人士正将目光聚焦北京,他们或与中国有不解之缘,或热衷于冬季运动,或期待运动员的赛场表现,他们热切关注北京冬奥会的筹办。
南方日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外眼看冬奥”,通过外国人士视角,讲述中国冬奥故事,以及世界对中国的期待。敬请关注。
【人物小传】
扎法尔·乌丁·马赫默德
曾任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经济和商务参赞、巴基斯坦驻上海总领事、中巴经济走廊特使,在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卸任特使一职后,扎法尔成立了巴基斯坦“读懂中国”组织,向巴基斯坦讲述真实的中国。
扎法尔曾在广州生活过8年,酷爱早茶和点心。
“作为中国的亲密朋友,巴基斯坦人民兴奋不已,期待中国又一次成功举办奥运会,这将使世界更加紧密,国与国之间更为融洽。”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中巴经济走廊前特使扎法尔·乌丁·马赫默德如是说。
扎法尔博士在中国生活过十几年,俨然是亲友眼中的“中国通”——他几乎走过中国所有的省会城市,在广州生活过8年,还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仪式。扎法尔说,那几乎是他一生中最愉快的时刻。
“衷心祝愿北京冬奥会成功、安全、顺利举办,为世界树立新的标准。”扎法尔说,随着疫苗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手段逐渐完善,中国已经证明了自己有能力安全、顺利、成功地举办奥运会,“对此,我从不怀疑”。
中国为世界树立了榜样
虽然身在巴基斯坦,扎法尔仍时刻关注北京冬奥会筹备情况——
2008年惊艳世界的“水立方”,运用高科技摇身一变为“冰立方”,将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冰壶和轮椅冰壶的比赛场馆;国家速滑馆外观形似“冰丝带”,静待运动员的速度与激情……
扎法尔说,作为中国的亲密朋友,巴基斯坦民众兴奋不已,期待着中国又一次成功举办奥运会,这将使世界更加紧密,国与国之间更为融洽。
今年7月,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投票表决,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后加入“更团结”。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当前我们更需要团结一致,这不仅是为了应对新冠疫情,更是为了应对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中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方面表现出色,在不影响生产生活的情况下,将疫情传播和死亡控制在最低限度,为世界树立了榜样。”扎法尔说,随着疫苗接种不断普及,整个社会的防疫网络逐渐完善,相信中国有能力安全、顺利、成功地举办冬奥会。
本届冬奥会上,除了运动员外,由体育部长和巴基斯坦奥林匹克协会官员率领的官方代表团也将出席。巴基斯坦奥委会主席赛义德·哈桑此前介绍,巴基斯坦已有3名运动员取得了北京冬奥会的比赛资格,将参加高山滑雪项目,目前正在刻苦训练。
“巴基斯坦运动员都准备好了,期待在北京冬奥会上一展风采。”扎法尔说,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冬季运动在巴基斯坦并不流行。巴基斯坦首次参加冬季奥运会是在2010年的温哥华,此后一直参加。
“我期待观看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闭幕式,还将重点关注高山滑雪项目。”扎法尔说。
独一无二的“双奥之城”
12月1日,长达5分钟的“北京欢迎您”冬奥主题片在巴基斯坦国家电视台黄金时间首次播出,向巴基斯坦人民展示“双奥之城”北京的瑰丽画卷。
“北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既举办了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扎法尔向身边人炫耀。在担任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经济和商务参赞时,他在北京生活过几年,对这座城市印象深刻。
北京为何能成为独一无二的“双奥之城”?在扎法尔看来,北京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良的基础设施、成功举办重大体育赛事的良好记录,更重要的是政府和广大民众的大力支持。
在中国生活十余年,扎法尔目睹了中国为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所做的准备:“我当时的真实感受是,中国也许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奥运申办不仅得到政府的支持,而且得到所有国民特别是举办地民众支持的国家。”
扎法尔回忆,北京的每一个人,出租车司机、商店销售员、警察、志愿者及普通民众,都以某种方式做好准备并参与其中——人们努力学习英语,欢迎世界各地的代表团。“他们都非常兴奋,愿意尽一切努力使奥运会获得真正的成功。”
在扎法尔的印象里,北京申奥成功后,到处都是节日般的气氛。奥运会的准备工作全面开始后,每个人都想成为这个大型活动的一部分,并以任何可能的方式作出贡献。
“我很幸运地拿到了开幕式的门票,这几乎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时刻。”扎法尔说,“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奥运会的安排都非常出色,开幕式为奥运会历史树立了新的榜样,它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有能力组织任何卓越的活动。”
“体育在增进友谊、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一直视体育和比赛超越政治。”扎法尔说,中巴一直通过交换教练和建立体育设施互相学习。“在发展体育基础设施和建设方面,巴基斯坦有很多东西要向中国学习。”
向巴基斯坦讲述中国故事
今年是中巴建交70周年。扎法尔说,未来中巴两国“铁兄弟”情谊将长久持续。
除了国际活动外,中巴两国人文交往也非常频繁。卸任中巴经济走廊特使一职后,他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巴两国友好,并创办了巴基斯坦“读懂中国”组织,向巴基斯坦公众和社会讲述真实的中国。
“我在中国生活过那么多年,几乎去过中国所有省会城市,也接触过很多中国朋友,见证了中国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再到2000年以来的发展。”扎法尔说,“我认为我有责任和义务向巴基斯坦讲述中国故事。”
在中国生活的那些年,扎法尔拥有很多美好回忆。扎法尔说,他曾在广州生活过8年,最早是在1976年,他在中山医学院读了6年书;1989年,又作为一家国际银行的代表在广州生活了两年。
“我对广州很有感情,这里有我的母校,有我的朋友、老师和同事。我最喜欢吃广州的早茶。我的女儿在广州读了幼儿园,双胞胎儿子是在广州出生的,他们护照上的出生地写的是‘广州’,我们与广州结下了不解之缘。”扎法尔说。
扎法尔回忆,在广州上学时,为了练习中文,他会带上一张公交月卡,早上登上一辆公交车,坐一整天满城转,和人们聊天,这个习惯延续了很多年。“公交车上,很多人问我:你是哪个国家的?我说我是巴基斯坦的,他们都竖起大拇指说:‘巴基斯坦好朋友!’”
回忆起往事,扎法尔十分动情。1977年春节,他在中山医学院读书,老师邀请他过年去家里吃饭、包饺子。当时中国的工资水平很低,肉、粮食、食用油、鸡蛋都要凭票购买。“吃饭时,老师说今天做饭的锅是新买的,因为你们是伊斯兰教,我怕对你们不尊重。”扎法尔当时大为感动。他说,在并不富裕的条件下,不知道老师攒了多久的票,才能请他们吃上这样一顿饭。
虽然已经过去四十多年,这件事仍然令扎法尔深刻铭记。“我觉得中国人的精神是值得佩服和尊重的。”扎法尔说,“我经常感觉,中国确实是对巴基斯坦最好的那一个。”
【记者】赵晓娜
【海报设计】郑炜良
【策划】黄灿
【统筹】刘江涛 胡念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