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云浮“镇”能量 | 乡村蹲点调研全媒体报道⑲

云浮发布
+订阅

昔为“补充粮” 今成“黄金薯”

“以前穷的时候,木薯是重要补充粮食。”郁南县千官镇上水村55岁的谢伯手捧着金黄色的木薯,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他指着一筐筐新鲜肥硕的木薯说,困难时期大米不够吃,只能以木薯作为“补充粮”,如今生活好了,木薯又成了增收的“黄金薯”。

谢伯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不少家庭一天三顿饭有两顿是吃木薯。近年来,得益于党委政府的好政策,村民依靠种植水果和蔬菜致富,但仍有不少村民利用山地边坡种植优质木薯,他没闲着,也跟着种。“挖一个上午的木薯可以卖250多元,镇党委政府还组织专人专车上门收购,一手交货一手付款,非常方便。隔壁邻居昨天卖了400多元木薯呢。”谢伯的妻子王姨笑着说。  

近年来,千官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种植和销售问题,打通技术、种苗、销路等“关节”,让农民百姓足不出户就能销售“山货”,价格稳定,销路保证,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吃下稳富增收的“定心丸”。(记者 林峰 通讯员 黄文源)

昔日“脏乱差” 今朝“洁净美”

12月7日傍晚,蹲点记者来到稔村镇坝塘村,只见文化活动中心前的大树底下坐满了正拉闲散闷的老人,边上的休闲娱乐设施围着几个小孩,时而发出阵阵笑声,尽显一派生态和谐、生活宜居的美好景象,让人真切感受到这里“宜居村庄美如画,百姓生活乐开怀”。  

“没想到村里竟然能有现在这番景象。”见到有人到村走访,正在带孙儿玩耍的崔伯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坝塘村的变化历历在目,曾经村里也是道路坑洼、容貌脏乱,如今,鱼塘变广场、猪舍变文化楼,村庄得到美化,村民生活越来越幸福。

坝塘村能有今天这般景象,是在稔村镇党委和坝塘村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另一方面,该镇充分发挥乡贤、企业作用,助推乡村振兴,特别是有新兴本土企业翔顺控股集团的鼎力支持。上世纪90年代,新兴每个乡镇都有一个建筑队,从坝塘村走出去的第七建筑队,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转变,成为了如今的翔顺集团。“没有翔顺,就没有今天的坝塘。在坝塘村,每一位村民都深知曾经从坝塘走出去的翔顺集团近20年来给予村里的支持和帮助,企业支持家乡建设、捐资助教、助力乡村振兴等一直被传为美谈。”稔村镇坝塘村党委书记崔剑海说。

多年来,在稔村镇党委和坝塘村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翔顺控股集团党委的支持下,稔村镇的乡村振兴工作迅速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坝塘村,其发展尤为显著,村落的配套设施及村民的文化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升。(记者 何玮珊)

油茶种植:绿了荒山 富了百姓

12月1日,蹲点记者来到云城街土门村油茶种植基地,一抬头便看到漫山遍野的油茶花正绽放枝头,远远望去,整座山如同被雪花覆盖一般,令人惊艳与震撼。  

土门村村委书记告诉记者,该村共种植油茶835亩,从事油茶种植230人,依托两家专业种植公司带动农户一年可增收3000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村原是沙糖桔盛产区,此前因受“黄龙病”影响,沙糖桔树大都枯死,大片土地撂荒,于是该村另辟蹊径,从2011年开始改种油茶树,让这片荒山又重新绿了起来。“油茶树是高经济价值的作物,油茶果榨油可供食用,也可作为润滑油、防锈油用于工业,茶饼则是绿色农药和天然肥料。”种植户告诉记者。  

土门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剩余劳动力,以产业为抓手,围绕“油茶+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建立油茶规范化种植基地,开辟农户增收新渠道,对推动云浮特色经济作物的开发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记者 赖秀梅)

龙虾养殖:销售火了 名片响了

12月9日,晴,罗定市罗平镇。

记者在罗平镇蹲点期间,听说围头村有升级版的“小龙虾”,虾靓价高供不应求,于是前往围头村一探究竟。原来这并不是我们平时在市面上吃到的小龙虾,而是一种澳洲淡水龙虾。

在围头村宇信农业合作社的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基地,多个养殖池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与蓝天、毗邻的长岗坡渡槽,勾画出一幅美好的画面。水塘边,工人把做好的虾食一把一把地撒到水塘里,一只只硕大的澳洲淡水龙虾贪婪地吞食着水中的食物。随手捞起数只澳洲淡水龙虾,活蹦乱跳、生猛有力。

该基地是由围头村村民陈超能建设。4年前,陈超能回乡创业,看中本地水源优质的自然环境条件与兴起的淡水龙虾市场,成立了宇信农业合作社,通过盘活村民农田,带动村民一起养虾置业。“澳洲淡水虾颜色多为青绿色,所以我们常叫它‘小青龙’,具有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生长速度快等优点,养殖利润空间较大。”陈超能告诉记者,基地的龙虾用萝卜、南瓜、黄豆等食物喂养,不喂食饲料,加上围头村优越的自然环境,基地产出的龙虾肉厚结实,味道甘甜,上市以来受到消费者的热捧。“目前我们的龙虾每天都供不应求,每斤价格在60-65元之间。每天保持出产100斤以上,除了在罗定本地市场销售外,还通过线上销售,销往广西、珠三角等地,深受市场欢迎。”陈超能说。

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围头村的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基地已发展到50多亩,年产值达300多万元,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就业。“我在这里工作已经有几年了,负责龙虾喂食,工作时间不长,一个月下来有3000多元,很满足了。”负责龙虾喂食的一位老伯说。

围头村澳洲淡水小龙虾养殖基地毗邻长岗坡渡槽,土壤优良、水资源丰富,是发展水产养殖的好地方。如今,围头村利用该村的电商销售平台,帮助更多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出去,打造出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实现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陈超能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注重养殖技术水平的提升,计划扩大养殖规模,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借助网络平台,进一步拓宽市场,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当地村民奔康致富,让围头村生产的澳洲淡水龙虾走向更多城市,成为罗平特色农产品的响亮名片。(记者 游思明)


云浮融媒中心

来源:云浮日报

责编:陆致彤

值班主任:赵军鳗

值班总编:卢利文

投稿邮箱:yunffb@qq.com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