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精准”为陆丰创绿开“良方”

南方+ 记者

“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保护修复,积极保护发展森林和湿地生态环境,全面增强森林碳汇功能和湿地净化功能,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多重需求。”12月18日,陆丰市委书记陈德忠宣布全市打响新一轮绿水青山攻坚战。

在今年10月,陆丰市委确立了“奋力裂变发展、实现蓝色崛起,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新陆丰”发展要求,提出打造全省重要清洁能源基地、低碳产业高地和全国“双碳”先锋城市的目标。

愿景如何落地?在“增绿”上精准发力,在“护绿”上精准发力,在“用绿”上精准发力,在“活绿”上精准发力,新“上任”的林长们担上新担子。这也是陆丰市针对自身林业管理难题开出的四副“精准药方”。

“增绿”要义在于见缝插针

做好“开源”,见缝插针添绿色。未来,陆丰市将集中抓好森林和湿地生态修复保护、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乡村绿化美化、万里碧道建设、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六大生态工程”。突出抓好荒山绿化,力争到2023年基本实现宜林荒山全部绿化。结合乡村振兴景观示范带建设,发动乡贤和社会各界人士推广“乡贤名树”,开展“我为美丽陆丰种一棵树”活动,让更多乡贤有归属感认同感。

“护绿”落脚在于生态安全

做好“节流”,护住每一丝绿色不流失。目前,陆丰全市已进入新一轮森林防火期,并大力推进以道路网、水源网、阻隔网、监控网为重点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实战模拟演练,提升森林防火的综合防控能力。同时,坚决做好古树、老树、名树调查,实施挂牌公示保护责任人制度。积极推进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

“用绿”重点在于经济创效

绿水青山变“金山”,群众造绿的热情也更高涨。陆丰市未来将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林下生态种植、林下生态养殖等多业态融合的循环经济模式。围绕林、果、花、苗、草作文章,充分利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生态资源,创新“生态+”“旅游+”“文化+”“健康+”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培植生态游、乡村游、森林康养等绿色产业。

“活绿”关键在于智慧赋能

未来陆丰市将积极推广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等信息技术,加快林业数据与民情地图的有效融合,坚持数字赋能林长制信息化建设,建立高效、共享、智能的“智慧林长”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全市林业“一网通管”,提高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保护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记者]彭骏

[通讯员]朱伟菊

编辑 伍青
校对 洪江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