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非日记21|中国医疗队永远是海外华人、华侨的港湾

南方+ 记者

在赤道边上的非洲中西部,有一个非洲国家叫赤道几内亚,50年来,有一支医疗队始终默默在那里坚守着。尽管一批又一批医疗队员轮换着,但医疗服务却从来没有间断过。中国和赤道几内亚建交以来,在赤道几内亚当地经营中资企业的华人华侨数量多达8万余人。

疫情期间,赤道几内亚最大的城市巴塔生活着500多位华人华侨。在赤道几内亚,当地医疗条件相对落后,而中国同胞在当地医院就诊时存在语言障碍。不少华人华侨一旦有诊疗需求及医疗问题咨询需求,会第一时间想到中国医疗队。

因为,远在异国他乡,中国医疗队永远是海外华人、华侨的港湾。哪里有病人和就诊需求,哪里就有中国医疗队的身影!

在驻地救治“突如其来”的患者

一位华人患者陈芳(化名),在某天晚上7时突发心悸、胸闷、呼吸困难、抽搐。家人在慌忙无措中,选择送他到中国医疗队的驻地求救。在赤道几内亚,中国医疗队在驻地常常会面对突然而来的患者。面对危急患者,全体医疗队员并没有退缩。

在做好疫情防护的情况下,在巴塔点的全体医疗组成员开展分工合作,立即把患者接进医疗队诊室,迅速有条不紊地为患者进行一系列诊疗措施。

医疗队员们正在抢救患者。

即便来自不同科室,专科医生们却能相互配合,为患者找出病因。外科医生立即予吸氧、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提示,患者血压128/65mmHg,心率128次/分,呼吸20次/分,血氧饱和度SaO296%,体温T36.5℃。这时,患者出现烦躁、多语等表现。内科医生迅速接手,对患者进行心、肺、腹部物理检查。他发现患者心率较快,其它无异常。

见状,儿科医生立即给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建立静脉通道。妇科医生为患者开展心电图检查,并通过网络远程发送心电图报告到马拉博,请心血管专业医疗队员协助分析诊断。经过医疗组全体成员的综合诊断,我们考虑患者心肌缺血,患有失眠症、低钙血症、焦虑症,并给患者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抗凝、降脂、镇静进行治疗。

经治疗,患者心悸好转,情绪恢复平静,抽搐、胸闷、呼吸困难缓解。复查心电图提示,患者心肌缺血情况也明显好转。但在赤道几内亚,仍然没有冠脉造影等专业检查条件,我们最终建议患者回国开展进一步检查,明确心肌缺血原因。

在患者回国前,为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我们为他制定了巩固治疗方案,并定期随访。通过中医师辨证施治,采用中医按摩内关、太冲穴位养心、安神等辅助治疗,患者病情维持稳定。在长期随访中,医疗队的精心治疗得到了患者、家属的感谢及中国驻赤道几内亚巴塔总领馆的赞许。

搭建网络QQ诊疗平台,成为华人“抗疫”主阵地

疫情期间,为了预防疫情蔓延及继续提供诊疗服务,今年3月起,中国第31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增设了网络QQ诊疗平台。期间,通过这个网络诊疗平台,医疗队为中资企业员工、华人华侨提供了大量一对一的专科医疗服务,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今年11月,侨团华人李敏(化名)发热伴全身酸痛五天,自行口服药物后未见好转,紧急联系了中国医疗队。经诊断后,医疗队考虑他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及时给他口服了抗病毒药物,服用中药配方颗粒,帮助他退热。

第二天,李敏的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但由于个人原因,患者希望在家自我隔离、治疗。

患者康复后和家属与医疗队员们的合影。

当天下午,医疗队员在远程视频诊疗时,发现患者再次出现高热,呼吸不畅,吸氧后无明显缓解。中国医疗队立即汇报,考虑该患者存在呼吸困难的情况,病情随时有加重可能。在医疗队员为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病情,并积极劝说患者住院治疗,患者最终在新冠病毒感染定点医院住院治疗。患者在医疗队每天在线病情评估和中医中药协助治疗下,病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已康复出院。

我们是“白衣外交官”

在我看来,医疗队不仅担负着企业员工、华人华侨的诊疗服务,在当地巴塔医院从事医疗活动,同时也要负责为当地政府高层人员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11月25日,赤道几内亚国家一高层政府人员因发热、关节疼痛3天,口服药物治疗无好转,向中国医疗队员求助。

我们立即组织医疗队员前往诊治,医疗队员、医生吕智贵、梁森全对其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医疗队员、副主任检验师张杰良在现场开展疟疾、伤寒、新冠等病原学检查,患者确诊为疟疾。

医疗队对症治疗,为其制定了诊疗方案。患者静脉注射青蒿琥酯及口服药物后不到24小时,就完全退热,关节疼痛也消退了。

医疗队员们与患者(当地政府高层人员)合影。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尽管50年来,在海外开展医疗服务面对各种困难,但一批批援非医疗队员们始终克服艰难险阻,以实际行动践行援外医疗队精神,默默地守护着非洲大陆这片热土。

【整理】南方日报记者曾艳春

【作者】中国第31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队员 陈壮浩

编辑 朱晓宇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