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东亚文化之都” | 中国小吃名县——大埔欢迎您!

梅州文广旅游
+订阅

中国小吃名县——大埔欢迎您!

梅州市大埔县作为中国小吃名县,小吃达到200多种,品种繁多、口味纯正、做工精良、绿色健康。今天小编为您带来各式各样香喷喷的——大埔“中华名小吃”,看看你吃过几样?

百侯薄饼

新梅互联 摄

百侯薄饼相传为清朝雍正年间百侯人杨缵绪在离任陕西省按察使,告老还乡时带回家乡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的四种点心之一。有“锦囊藏宝”之美称。

新梅互联 摄

百侯薄饼以瘦肉丝、豆腐干,虾仁等为原料,饼皮韧,馅香,口感丰富,味美而不腻,风味独特。不少离乡赤子,包括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回乡后,都要品尝品尝此风味小吃。2014年百侯薄饼传统技艺被列入梅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算盘子

wonder弯弯 摄

“算盘子”是大埔人用芋头、木薯粉做成的一种粄食,因外形像算盘上的算盘子而得名。是大埔地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小吃。

来源:掌上梅州

算盘子的主要配料有瘦肉碎、鱿鱼丝、香菇、虾米、葱、香菜等。食用时,将配料放进热油锅里爆炒,加酱油、食盐、胡椒粉拌匀,放入算盘子热炒,放进葱和香菜,即成美味的大埔传统小吃——算盘子。2016年大埔算盘子制作技艺被列入大埔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鸭双羹

来源:梅州市广播电视台

鸭双羹制作原料为纯净洁白的雪粉、红糖、猪油、生姜及山柑子碎末。其制法先把生粉炒熟,再加入红糖和适量的水煮稠,用粗纱布过滤,除净杂质,放回锅里,撒上生姜细粒及山柑子碎末,加上适量的油。待煮沸时,一边把炒熟的生粉用细筛均匀地筛进稠糖上,一边缓慢地注入油料,并不停地搅拌,直至羹呈黑褐色,光亮润泽,香气喷发时便成。

来源:大埔小吃文化城

鸭双羹不光外观光亮、润泽,内含粒粒“珍珠”分外诱人,且吃起来更是香甜可口,松软脆滑,美味无穷。人们常常把给孩子做满月说成“请羹”。“请羹”即是请吃鸡酒,请吃“鸭双羹”之意。这已成为当地风俗之一。2016年大埔鸭双羹制作技艺被列入大埔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老鼠粄

新梅互联 摄

老鼠粄,源于梅州大埔一带,因为两端尖,形似老鼠,客家人惯称粉为“粄”,因此称为老鼠粄。客家小吃是主食的延伸,老鼠粄这种经济实惠的小吃经常出现于客家人日常餐桌上。

新梅互联 摄

老鼠粄入口有一股猪油香,非常有劲道,光滑而富有弹性,细嚼,胡椒粉和肉酱的咸香溢满齿间。看似平淡的食品,却是我们最熟悉的味道,最深处的记忆。2016年西河老鼠粄制作技艺被列入大埔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煎豆干

遇见连小连 摄

煎豆干选用上好的豆干,用新鲜猪油涂擦平底锅,放豆干在文火中正反面反复油煎至透即可。

遇见连小连 摄

一道金灿灿的煎豆干,蘸上酸醋、辣酱食用,味道极佳且有弹性,甘、咸、香、鲜四味俱全,可以用来下酒,佐菜。

粟米烙饼

来源:梅州市广播电视台

粟米烙饼是以玉米制成的一道风味小吃。将香菇、火腿、红萝卜等切碎,与玉米一起倒入锅中炒熟炒香,加入淀粉、生粉用开水拌成面皮,倒入锅中反复煎熟,并注意掌握火候,煎至两面金黄色即可。做好的粟米烙饼皮香饼酥、粟味香甜。

发粄炆花肉

wonder弯弯 摄

发粄又称酵粄、笑粄,客家人逢年过节都有制作此粄。发粄谐意兴旺发达,可作为拜年、祭祀供品,或走亲访友的送礼佳品。2016年大埔西河发粄制作技艺被列入大埔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梅州市广播电视台

发粄炆花肉是一道甜咸适中、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小吃。其制作方法是将发粄切块、五花肉切块备用,将锅烧热下油,并将五花肉双面煎成金黄色,再放入发粄,喷洒糖水和少许盐水,焗干即可。

忆子粄

来源:梅州市广播电视台

忆子粄为乳白色,造型别致,像茶盏一样,只有头露出来,四周都被包裹得严严实实。忆子粄是用糯米制成的,口感黏韧,特别耐嚼。

来源:大埔小吃文化城

忆子粄用糯米粉作粉皮,揉搓至软韧粘结,分成小团,撒上适量的生粉,压成粄皮,特色馅料一般以肉片、鱿鱼丝、豆腐干、蒜白、香菇、虾米等,加上适量的食油和酱油,焖至熟透即可食用,其味别具一格。2016年大埔忆子粄制作技艺被列入大埔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粟粄

来源:梅州市广播电视台

粟粄是大埔乃至客家地区非常受欢迎的一种粗粮小吃之一,是由粟米碾成粉末状,加入糖水,揉成各种形状后蒸熟而成。特点是香甜、健脾胃、安神、消食等。2016年大埔粟粄制作技艺被列入大埔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笋粄

wonder弯弯 摄

笋粄的粄皮以木薯粉为原料,在木薯粉中加入开水搅拌揉搓成柔韧的小团,碾薄成圆形粄皮;馅则以鲜笋为主,配以猪肉丝、虾米、鱿鱼丝、香菇、胡椒粉、食盐、味精等,用粄皮包住肉馅,封口捏成半月形状放进锅内蒸熟便成笋粄。

新梅互联 摄

出锅后的笋粄放在碗里,淋上少许香油和少许烧好的调和油增添鲜味,再撒上特制的大埔炸蒜蓉,这样又香又滑的笋粄就做好了,Q弹好吃,越吃越香,让你越吃越想吃!2016年大埔笋粄制作技艺被列入大埔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看完这些大埔“中华名小吃”

是不是食指大动呢

下次旅游

就来大埔品尝吧~

审核:温晓峰

初审:张   益

编辑:新梅互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