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佳腾龙
整理:袁 海
主播:韩 强
各位听众朋友,晚上好!这是南空夜读的第67期节目,我是今天的主播韩强。地导部队,被称为“车轮上的部队”,虽然上高原、赴戈壁、战海疆是常态,但能够跟随单位执行一次任务,亲眼看到导弹发射的宏伟场景,仍然是许多官兵的梦想。今晚的主人公佳腾龙,在今年7月就有幸参与到一次演训任务中,留下了一段“先苦后甜”的回忆:
和很多战友一样,第一次到戈壁执行任务,我的内心充满了激动和期待。坐在奔赴远方的列车上,瞧着植被越来越稀疏,身边的景色换了“一茬又一茬”,“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景逐渐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然而,当梯队抵达戈壁深处的阵地时,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望无际的戈壁滩,看不到一根草、一丝绿,烈日炙烤着沙石,沙石升腾着热浪,热浪扑打在皮肤上,让人无处躲藏。高温下,每个人似乎都处于濒临缺水的状态,狂风卷着沙子,往脸上“洒”去,疼痛的表情显露在脸上,还略带有灼烧的感觉。“快被烤熟了”这句短语,形容的恰到好处。
在这样的条件下,平日里最简单的几项工作,都变得十分困难,就比如说搭建帐篷。漫天的风沙让人睁不开眼,“爆表”的温度让人汗如水洗,体力消耗成倍增加;被烈日烘烤的金属杆件,烫得让人不敢直接接触,好不容易撑起的帐篷,如果不快速进行紧固,很快就会被狂风吹歪,甚至直接掀翻。
▲ 图片源于往期推送
进驻第一天,戈壁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
不少新同志嘴里开始嘟囔着“这鬼天气”“受不了了”之类的话,只有带我们的班长始终岿然不动、坚持如一,偶尔还能听见他那一成不变的声调:“各就各位,我喊一二,大家一起抬杆!”“一二,起!”全班一齐用力,一顶又一顶的帐篷支了起来。
班长这个人,平日寡言少语,但颇受大家敬重。不仅因为他眼明心细,所负责的工作总是挑不出任何毛病,更因为在关键时刻,他总能发挥“压舱石”的作用,“稳得很”!
在班长的带领下,大家嘀咕的声音少了,干活的速度快了。经过一番奋战,帐篷搭建任务圆满完成,我们总算有了一个落脚的地儿。看着整齐排列的帐篷,我的心头涌上一阵自豪感:戈壁,你难不倒我们!
接下来,必须快速进行战斗准备。我的工作是通信构建,从通信车到接线箱,就短短3公里,但我感觉这是有生以来最长的3公里,头顶的烈日和脚底的热浪不断消磨着我的意志。汗水刚刚流下就被烘干,脚下的步伐越来越沉,沙子不停地往脸上打、往耳朵里灌,我第一次感受到3公里这么难走。但一想到,这些工作都是为了导弹的顺利发射,就始终咬着牙,凭着一股劲往前走。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完成了光缆铺设,实现了通信畅通。
▲ 图片源于往期推送
晚上,班长“变戏法似的“拿出几瓶冰镇矿泉水。在这茫茫戈壁,我根本不敢想象,会有一瓶冰镇矿泉水出现在我的面前。这一瓶冰水跟平时是那么不一样:它带着一丝苦味,那是任务的苦,是戈壁生活的苦;它又带着一丝甜味,那是战友情谊的甜,是战胜困难的甜!
很快,我们迎来了导弹发射的日子。虽然当天因任务需求,我距离发射阵地还很远,但当利剑出鞘的那一瞬间,我还是被深深“震”到了。广阔的戈壁中,大地一阵颤抖,导弹一飞冲天。朝阳下,尾焰划破长空留下壮丽的轨迹。我第一次感受到戈壁的天空是那么的美!祖国的领空是那么的神圣!我想,这么多人的辛勤付出,不就是为了这一刻吗?
▲ 图片源于往期推送
炊事班的战友,每天起早贪黑,天不亮就开始忙碌,在这个“用电靠油机发、吃水要到几十公里外拉、风沙频繁光顾”的环境中,为了让大家吃上一口可口的饭菜,他们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
车保组的战友,只要有梯队行动,就有他们的身影。没有一个人的衣服是干净的,爬车头、钻车底是日常,沾满油污是常态,但他们依旧用乐观的态度、过硬的技术,保障了部队在戈壁中的一次次机动转移。
▲ 图片源于往期推送
通信的战友,部队每机动到一个地方,都要去规划布线,构建通信,经常是半夜出发、连夜工作,他们用一次次精准的连接,确保了指挥畅通。
戈壁的日子,我看到了机关帐篷经常开会到深夜,看到了连队主官、班长骨干忙碌的身影;还看到了身边战友们一丝不苟、任劳任怨、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态度,以及面对困难时一往无前的巨大勇气。
导弹飞天,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按下发射键,但我们每一个人又都真真实实参与到了其中。全营一杆枪、全旅一张网,每个岗位都很重要,每个人都不可或缺。上下齐心、团结一心、人人用心,只有在任务中不断淬火、磨砺、锤炼,才能造就坚强意志和必胜决心,才能锻造一支所向披靡、百战百胜的军队。
初战戈壁,让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长,相信再过10年、20年,当我回首过往时,仍会记得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画面,并且充满自豪与骄傲:因为我曾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用忠诚和生命守护祖国的空天安宁!
欢迎关注
“南部空军”视频号
▼
主 办:南部战区空军政治工作部
刊 期:第1127期
监 制:刘华军
主 编:孙 涛 范以书
责任编辑:黄丹尉
投稿邮箱:nbzqkj@163.com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