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精准“微改” 城市“血脉”畅通

惠州公安
+订阅

今年以来,前往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的市民会发现,医院周边的拥堵现象和交通乱象大为改观,非机动车有了停放的地方,院外道路还开设了公交专用道、临时接送道,市民进出医院的通行效率大幅提升。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周边交通状况的改善,是今年惠州市继续实施“畅通工程”取得成效的生动缩影。为应对市区道路节点的拥堵压力,惠州公安交管部门从解决市民关心关注、反映强烈的交通拥堵问题出发,通过一系列精细化、精准化、精致化的交通“微改造”,“短平快”缓解道路交通“痛点”。截至目前,已对市区12条道路24个点段实施交通组织优化,对55条道路开展交通信号灯“绿波”改造,努力让市民出行回家的路更温暖、更畅顺。

微改提速

破除交通“肠梗阻”

车行道按需“调导向”、斑马线“换新装”……近期,许多交通设施“新面孔”出现在惠州市区主要道路和路口。尽管改造幅度不大,却很好地缓解了局部交通拥堵、交通秩序乱等问题。

当前,惠州市汽车保有量约150万辆。随着车辆的不断增加,市民停车难、出行难等交通“痛点”与日俱增。对此,从去年9月开始,惠州市成立市“畅通工程”工作专班,由公安、交通运输、市政园林、交投集团等11个单位组成,重点围绕完善中心城区便捷化路网体系、整治中心城区交通堵点等开展工作。

在市“畅通工程”工作专班的部署和指导下,惠州公安交管部门聚力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道路交通“微改造”工程,一方面通过“短平快”施策、“微观化”治堵,另一方面总结经验,提前预判,减少拥堵源头,让畅通、安全惠及每一名道路交通参与者。

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警方供图

记者了解到,之前,惠州印象城山姆会员店经常出现行人横穿马路的情况,附近的金山二桥作为快速路,车流车速很快,高峰期日均车流量达上万辆次,给行人过马路带来安全隐患。

“我们通过现场走访,发现金山二桥的桥下空间可以建成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经评估后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开工建设,建成后取消金山大道原来设置的过街通道,并在辅道和中央绿化带设置隔离防护网,防止行人横穿马路,减少事故风险。”惠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惠州公安交管部门还部署实施市区惠州大道、惠博大道等进出城道路“减灯封口”提速,市区鳄湖路、麦地路等部分灯控路口“绿波”优化提速,以及对惠州大道、东江大桥等路段路口实行“微改提速”等多项缓堵提速措施,先后推动金龙大道四角楼路段的扩建改造;研究实施鹅岭北、鹅岭南交通组织优化措施;对三环南路实验中学人行天桥进行改造等。为解决广惠东延线巽寮湾收费站假期通行拥堵“痛点”,今年,惠州交警通过改造高速出口匝道、新建入口收费站、建设环岛高速等措施,有效解决道路通行瓶颈,进一步优化内外循环,提高通行效率。

疏堵保畅

缓解就医停车难

医院周边停车难、行路难,是一大顽瘴痼疾,给前往就诊的市民带来诸多不便。为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打通医院与患者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惠州公安交管部门秉承便民利民工作理念,借力市“畅通工程”工作专班,通过优化道路设施、调整交通组织等综合手段疏堵保畅,全力解决市医院周边道路拥堵、交通秩序混乱问题,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据了解,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是市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就诊市民多、入院停车需求大,日均停车需求高达6000辆次,但院内仅有1200个停车位,停车资源严重不足,导致大量就医市民车辆无法进入院区,从而在鹅岭北路、南湖路等路段排队等候,造成严重交通拥堵。如何设计才能确保医院内部及周边不出现堵车情况,成为问题的关键。

“经过多次实地调研摸排,我们调整了鹅岭北路横街交通组织,对主要出入口进行优化,并将原汽车客运站停车场移交中心医院,作为职工临时停车场,同时在院外道路开设即停即走专用通道、公交专用道等。”上述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经过调整优化,中心医院高峰期排队入院车流长度已由过去的约350米,减短至现在的不到150米,通行秩序明显改善。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经改造后交通变得畅通。黄辉延 摄

无独有偶,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也存在与中心医院类似的问题,且因该院面积较小,大量就医市民的电动自行车在院外人行道随意停放,导致停车乱象。对此,惠州公安交管部门积极协调市政园林相关部门,将院外绿化区域压缩改造为非机动车停车场,同时采取开辟便民接送通道、优化调整院内交通组织等措施,有效治理医院周边拥堵现象和交通乱象,缓解停车资源供需矛盾。

除此之外,惠州公安交管部门紧盯治理拥堵薄弱点和空白点,着力健全各项管理机制。针对市民关切的道路施工问题,联合有关部门制发《惠州市高速公路施工占道管理规定(试行)》《惠州市城市道路施工占道管理规定(试行)》等,形成施工、行车“两条线”互不影响或极少影响的良好态势;专门制定《重点高速公路应急封控分流工作预案》,针对辖区广惠高速等12条主要高速公路,逐一研究制订应急封控分流预案,建立交警高速大队、地方大队和高速公路路政部门协同作战机制,确保重要节假日高速公路安全畅顺。

优化提升

打造安全上学路

日前,在惠州市第一中学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家长发现,学校周边多了临时接送通道,学生在等候区安心等待,在执勤交警和保安的指挥下,学校周边路段交通井然有序。“现在停车很方便,接送孩子也很快,交通拥堵现象已基本见不到了。”一名学生家长深有感触地说。

学校安全无小事。今年以来,惠州公安交管部门持续强化学校周边交通环境整治,对全市多所学校周边交通组织逐一调研,按照“一校一策”原则,制订交通组织优化方案,并根据每所学校周边的交通特点和“难点”,进行精细交通组织、优化交通设施、强化停车交通秩序管控,并推出“接送车道”“警家校”等多项措施,全面保障校园周边交通安全。

此前,惠州市第一中学位于惠城区南部的体育南路中段,该校区现有学生人数超7000人,因大量学生采取走读形式,需家长接送上下学,导致上下学期间体育南路交通流量峰值超出承载能力。加上部分家长有占用主干道多个车道的不规范停车行为,致使拥堵愈发严重且安全隐患突出。

服务过马路行人。警方供图

“为破解上述交通堵点,我们经实地走访调研及综合研判分析,通过设置中间隔离护栏、合理设置行人斑马线、清除路边停车位、设置临时接送通道、设置学生等候区等措施,分批次对市区内学校进行交通组织优化。”上述负责人介绍,此外,实行警校联动,在上下学前30分钟,学校配合公安交管部门在禁停路段设置警用反光锥,警示家长禁停车辆;设立交警护学岗,增派警力在上下学期间加强交通疏导。

据悉,目前第一批次学校周边交通提升已完成,包括惠州市第二小学、惠州市第一中学(高中部)、南雁小学等学校。根据学校及家长反馈,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秩序和安全程度均得到极大提升。下一步,惠州公安交管部门将继续巩固前期治理效果,并将完善第二批次学校交通提升措施,全力打造安全、舒适、畅通的上学路。

来源:南方法治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