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实现全容量并网投产、巴斯夫(广东)一体化项目大件码头开建、汕头南澳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项目正式落地……随着一系列海域工程项目的开工建设,广东东西两翼海洋经济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12月1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广东将构筑陆海一体的“一核、两极、三带、四区”的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体系,“十四五” 期间重点打造海上风电、海洋油气化工、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旅游以及现代海洋渔业等五个千亿级以上海洋产业集群。
东西两翼海洋经济“两极”发力
汕头和湛江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作为东西两翼海洋经济发展极的两个“极点”,承担着重要作用。《规划》提出以汕头为中心建设东翼海洋经济发展极和以湛江为中心建设西翼海洋经济发展极,明确各城市海洋经济功能定位,将与大湾区串联成珠,形成世界级沿海经济带。
五大千亿集群覆盖东西两翼
《规划》提出打造五个千亿级以上海洋产业集群,每一个集群都与沿海经济带城市息息相关,为粤东粤西7市海洋经济发展加足马力!
①海上风电产业集群
近来“风光无限”的海上风电产业更是成为千亿海洋产业集群打造的重中之重。而海上风电的主战场主要分布在阳江、揭阳、汕头、湛江、汕尾和惠州,其中粤西和粤东是重点开发地区。这无疑为东西两翼沿海城市海洋经济发展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规划》提及建设粤东、粤西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粤东方面,争取将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纳入国家相关规划,推动开工建设。打造汕头海上风电创新产业园,配套一定整机组装产能。推动汕尾 (陆丰) 海洋工程基地建设,设立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汕尾分中心,谋划布局揭阳运维基地。
粤西方面,阳江、湛江海域海上风电项目规模化集中规划、连片开发。打造阳江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基地,加快推进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阳江分中心建设,支持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 (湛江) 参与海上风电研究。
②海洋油气化工产业集群
海上“巨无霸”中科炼化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600亿元,另外一个“绿巨人”茂名石化实现年度生产乙烯最高达119.05万吨……海洋油气化工一直都是粤西城市湛江和茂名两市的强势产业。《规划》提及发展湛江东海岛石化基地和茂名石化基地。
一方面,以中科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巴斯夫新型一体化项目为动力,加快石化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建设,发展清洁油品、基础化工材料、合成材料、精细化工产品,形成比较完整的石化产业链。另一方面,以中石化茂名分公司炼油和乙烯项目为核心,茂名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茂南石化区为依托,构建科学合理、具有茂名特色的石化产业链,形成高质量成品油、润滑油、溶剂油、有机原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液蜡等系列特色产品和高端精细化工产品。加快东华能源丙烷脱氢项目建设。
粤东的油气化工业集中在揭阳大南海石化基地,《规划》对此的定位为粤东地区石化原料和产品的中转基地。同时,加快中石油广东石化项目及中下游石化项目建设,加强与大亚湾石化区的联系与合作。重点发展清洁油品、化工原料、合成材料、精细化工等石化产业。
③海洋旅游产业集群
海洋旅游向来是广东东西两翼沿海城市的拳头产业,此次《规划》重点提出了海岛旅游、滨海旅游、旅游景区以及邮轮游艇等四方面内容打造海洋旅游产业集群,进一步为沿海经济带城市的旅游业发展提质扩容。
其实,早在2018年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就发布《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规划》。
广东滨海旅游公路东起饶平县大埕镇粤闽界,由东往西经潮州、汕头、揭阳、汕尾、惠州、深圳、东莞、广州、中山、珠海、江门、阳江、茂名、湛江等14个滨海城市,终于湛江市廉江市高桥镇粤桂界,长约 1570 公里规划,粤东粤西7个海滨城市全覆盖。
④现代海洋渔业产业集群
靠海吃海,说的不仅是粤东粤西沿海城市的饮食习惯,更是海洋渔业大发展。湛江拥有全国最大的对虾专业交易市场,年产值近60亿元。而在潮州市饶平县汫洲镇,拥有超过5300亩面积的生蚝养殖基地,年产量达4000吨,成为全国知名的“大蚝之乡”……
在东西两翼城市中,依靠养殖渔业发展起来的城镇多不胜数,可见海洋渔业的“含金量”和重要性。
⑤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湛江湾实验室、阳江海工装备制造基地等一批集科研和制造一体的“蓝色引擎”产业,如同东西两翼海洋产业的“最强大脑”,为本地海洋产业发展输出源源不断的动力。湛江湾实验室是广东省第二批启动建设的省实验室,而阳江海工装备制造基地则主要为陆续进驻阳江沿海的风电企业以及三峡、中节能、国家电投等企业供货。《规划》提出,重点推进广州龙穴、深圳蛇口、珠海高栏港和湛江、阳江、汕尾等地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建设。东西两翼城市海洋经济,未来可期!
【策划】陈丹佳
【记者】冯玉怡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