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茂名的国家级非遗 ——高州木偶戏、化州跳花棚、冼夫人信俗

茂名网
+订阅

木偶戏表演吸引观众的眼球。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黎雄摄

茂名网讯 茂名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众多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高州木偶戏、化州跳花棚、冼夫人信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州木偶戏

高州木偶戏,也称“傀戏”“傀仔戏”,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戏曲艺术。

高州木偶属杖头木偶,始于明朝万历年间,是在福建布袋木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几百年来,高州木偶戏广泛流传于高州的村村寨寨,高州市28个镇、街道中23个有傀戏班。高州木偶戏的原始形态为单人木偶戏,清末发展了中班。其没有固定的演出场地,只需一小块空地就可以搭台演出。在时间上,一年四季都有演出,但以春季为最盛,特别是元宵、年例和喜庆节日。

高州木偶戏以高州白话演出,唱词为七字诗体句式,唱腔称木偶腔,以高州山歌调为基础,以叙事方式进行。木偶艺人集唱、做、念、打和奏乐于一身。木偶戏内容多取自历史演义、公案小说、民间传奇、神话故事,传统剧目不下数百种。所演人物忠奸、善恶分明,对群众有传播历史知识和传统道德教化作用。

高州木偶戏是一门融汇了雕刻、服装、表演、剧本、音乐诸元素的民间戏曲艺术,是优秀的人类精神文化遗产,是中国民间艺术瑰宝。“先有傀戏,后有人戏”,高州木偶戏对研究中国戏剧发展史、民族民俗文化史、社区史和建设新文化都有重要意义。

高州木偶戏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跳花棚》舞蹈。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黎雄摄

化州跳花棚

化州跳花棚又称跳棚、高棚舞,据史料记载,明朝末年跳花棚已在当地流传。关于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该舞的师祖为长尾公村的陈宝学、李德胜;二据同是该村的姚姓后人讲述,跳花棚是由姚氏七世祖从福建蒲昌硃机巷大井头村迁居化州时传入的,现尚存60年前抄自清代跳棚“科本”的手抄本,完整记录了跳花棚的全过程和所有舞蹈动作,是研究传统跳花棚衍变发展的宝贵文物资料。

化州跳花棚是傩舞的一种表演样式,在每年农历十月小雪至大雪期间择日举行。跳棚傩祭当天,先祈佑风调雨顺,物阜民安,接着便开棚门进行跳花棚表演。

跳花棚有固定的“科本”(演唱台本),共分为开棚门、小孩儿、道叔、秀才、后生唱歌等十八科(场),基本形式是一边舞蹈,一边吟唱。

跳棚时,舞者分别戴上樟木雕刻的36个不同角色的面具,按18科顺序进行表演,内容多为农事耕耘、男女情趣、祈求保佑等。重要舞段是跳纸钱,由傩面角色纸钱一人主跳,有撇里撇外、跪斗、转身托腮、垃乱抛果、指月、磨谷、斩手、踢球、插花等9个动作。接着,俗叫“七鬼仔”的2个道公和耙头、沙刀等5个傩面角色,便走上跳棚台,在四个方位,把纸钱的9个动作蹲着重跳一遍,俗称“跳四门”,是最能体现跳花棚特色的舞蹈程式。最后由身着道袍的“独角和尚”边独脚单跳,边喃喃吟诵,在锣鼓、鞭炮齐鸣中结束跳棚。

跳花棚的伴奏以打击乐为主,包括堂鼓、中钹、高边锣、高音叮等,也偶用唢呐、二胡和秦琴,场外还有带歌词的《鬼仔调》伴唱。

化州跳花棚是傩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结合,古老的傩舞和道教舞蹈的融合,也是傩戏与傩舞相互渗透的一种变体,对研究傩文化与民俗、宗教、农耕社会关系与傩舞自身的流变,均有重要价值。

木偶戏表演吸引观众的眼球。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黎雄摄

冼夫人信俗

冼夫人信俗早已有之,明嘉靖《重修谯国冼氏庙碑》中即有相关记载,清康熙《茂名县志》中有“十一月二十四日冼夫人诞辰,正日及前后数日,演戏、祭奠,城市乡落有庙之处皆然”记载。冼夫人信俗主要分布粤西地区,并流传至海南,辐射到东南亚地区,而尤以高州、电白、化州等地为盛。

冼夫人生于古高凉,历经梁、陈、隋三朝,是岭南地区杰出的政治领袖,一生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保障岭南地区安定。冼夫人信俗以崇奉和颂扬冼夫人的爱国、爱民、立德为核心,以冼太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庙会祭祀仪式、日常信仰习俗和传说故事等为主要表现形式。冼夫人信俗的祭祀仪式分官方祭祀和民间祭祀两种,其中官方祭祀规格固定,仪式繁杂。民间祭祀以各地冼太庙举行的庙会祭祀活动为主,如高州冼太庙和旧城冼太庙的“冼太诞庆典”,电白的“冼夫人诞辰节”、高州火神庙的“摆醮”、水上社“太平醮”等,而在茂名城乡广泛流传的“年例”活动中,冼夫人更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每逢初一、十五,高州旧城冼太庙中都有妇女轮值念经,有《冼太经》《冼太新经文》等,是民间纪念冼夫人最为独特的活动,各地群众也多汇聚到冼太庙祭祀冼夫人,祈求保佑。当地民间也多有与冼夫人信仰相关的习俗,如小孩满月时,父母抱到冼太庙祈福,并给小孩取如太恩、太保等带有“太”字的乳名,以求冼太夫人保佑;夫妻不和也到冼太庙中祭祀冼夫人和冯宝,民间称其为“和合神”。

戏曲音乐剧《冼夫人》剧照。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岑稳摄

除此之外,茂名民间也广泛流传冼夫人的传说故事,如表现其作为历史英雄人物足智多谋、善断是非、以身作则的优秀品质的故事,有《巧判耕牛》《帽归原主》《分鸭子》《冷水滩的由来》等;也有以想象的形式表现出冼夫人神通广大,如《冼太与大谢王比武》等传说。

冼夫人信俗已经融入岭南地方社会生活当中,已经形成了一种融政治思想、历史文化、民间信仰与习俗为一体的独特文化体系,对岭南民俗文化发展与变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于促进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

木偶戏表演吸引观众的眼球。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黎雄摄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