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傍晚,2021年红海湾开发区查扣“三无”违规船舶网具集中销毁活动在施公寮岛中坨码头举行。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庄光链到场指导并讲话。
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一批涉渔“三无”船舶及非法捕捞网具在现场被依法拆解和销毁,其中就有近期市民反映十分强烈的“长城网”。
记者向广东省渔政总队红海湾大队有关负责人了解到,“长城网”其实代指的是部分渔民使用的网眼直径极小的非法捕捞网具,因其具备上述特点,故而使用该类违规网具捕捞时,可将体积较小的鱼虾幼苗尽数捕获。因鱼类通过性极差,宛如铜墙铁壁,一入网中便“在劫难逃”,一经设置又最少绵延数十米甚至上百米,“长城网”由此得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关于实施海洋捕捞网具最小网目尺寸制度的通告》明确规定,适用于南海(含北部湾)海域的拖网网嚢,其最小网目尺寸不得低于39毫米。而此次红海湾开发区集中销毁的“长城网”,网眼直径大多不足1厘米,捕捞“杀伤力”可见一斑。
“网开一面”本是古人传承至今的智慧,其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生的观念,而使用这样的违规网具从事捕捞工作,无异于“赶尽杀绝”,不仅与历史经验背道而驰,势必还将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对环境美观和环保的负面影响,也是“长城网”必须坚决取缔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废弃的网,渔民就直接扔在海滩和礁石上,这么大块的‘牛皮癣’就这样晾着,肯定会影响到这边观光的游客的体验。”居住在施公寮岛上新围村的村民们,对这些违规网具随意丢弃意见很大。他们还担心,这些废弃的塑料制品不经过回收处理,长时间经受风吹日晒和海水冲刷腐蚀,会破坏海洋水质,对环境造成污染。
充分听取群众呼声后,在本次公开销毁活动上,红海湾开发区再次向民众展示了坚决保护海洋资源环境的决心。“我区将常态化做好对涉渔‘三无’船舶及违规网具的打击、清理、取缔工作,以雷霆手段、雷霆之速、雷霆之力全面推进渔业生产清理整顿工作,维护红海湾渔区的和谐稳定。”红海湾开发区农林水和海洋渔业局主要负责人在现场向大家承诺。
据统计,今年以来,红海湾开发区累计投入执法人员1771人次,出动执法船艇279艘次、执法车辆271辆次,检查渔港码头及渔船自然停靠点309个次,检查渔船921艘次,依法查扣涉渔“三无”违规船舶37艘,扣缴“定置网”“长城网”等违规网具32000米。而连续多年举办涉渔“三无”船舶和违规网具公开销毁活动,正是该区在坚决打击非法捕捞行为、斩断违法作业源头方面毅力决心的有力昭示。
【记者】黄韬
【摄影】黄小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