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棒的心思”“值得全国推广”“这个创意太好了,简单易行”……
近日,新华社客户端一篇题为《小区里有人总盯着老人家的窗帘看!网友:建议全国推广》的文章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阅读量迅速达到10万+,大家纷纷为文中提到的山西太原志愿者开展的“窗帘行动”点赞!拉窗帘,这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常行为,成了志愿者与社区独居老人的暖心约定,成了一个“平安信号”。今年4月至今,在山西太原杏花岭区已经有35名志愿者和8个社区16户老人立下了“窗帘之约”。
在寒意渐浓的冬日,这样的新闻是让人感到暖心的。不免让人感慨,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的当今社会,在各国媒体时不时会看到独居老人无人问津,在家发生意外无人知晓的类似新闻。关注独居老人的安危,山西志愿者的“窗帘行动”确实是个好办法。这是当地志愿者通过联系社区进行摸底,征求老人及其家人同意后,为社区部分年龄偏大、行动力差、体弱多病的独居老人、孤寡老人提供的一种志愿服务。老人家的窗帘若被拉开,表明老人安全,负责每日巡查的志愿者便会放心离开;如果窗帘没有被拉开,他们就会立即前往老人家中查看询问,防止意外发生。简单的一个是否拉窗帘举动,在这里是约定,是关怀,更是温暖的力量。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规模日益庞大、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人。为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其中明确,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调查显示,我国九成以上的老年人倾向于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成为养老的主要模式之一。《意见》强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供多元化产品和服务,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等。
现实情况是,由于工作在外地等多种因素,不少老年人的子女不在身边,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现象比较普遍。近日,浙江省规定独生子女家庭父母一方年满60周岁的,独生子女每年享受5天的陪护父母假期间工资、奖金和其他福利待遇照发;关于修改《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中明确,父母年满60周岁以上的独生子女,每年有5日护理假;父母患病住院治疗的,其子女每年有累计不超过15日的护理假。这些新规如能落到实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外地工作子女“常回家看看”的需求;而儿女不在身边的日子,社区帮助、志愿者帮扶在居家养老中的积极作用也日益凸显。
在韶关“长者饭堂”“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志愿者代买服务”等都已深入社区成为较好的辅助措施,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的顺利开展。随着社区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社区相关服务要更加系统化常态化形成规范,像“窗帘行动”的简单易行,“长者饭堂”“老年人活动中心”等都可以作为关注老年人的“驿站”;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开展的今天,社区“网格员”“机关党员到基层报道”等实用的做法可以与关注居家养老、关注独居老人工作相结合,出台激励机制,纳入志愿服务体系,鼓励更多志愿者加入关注独居老人的队伍中,希望当地越来越多的社区多一些类似“窗帘行动”的暖心举措,让更多独居老人、空巢老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撰文】秦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