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要闻|佛山用文明打造闪亮的城市名片

南方日报

近日,佛山外卖小哥欧阳海锋感动了全网。在送餐途中,他义无反顾救起落水女孩,在确定女孩平安后悄然离开。随后,外卖小哥救人话题迅速登上微博同城热搜第一,受到众多媒体关注。小小善举,不仅让小女孩脱离危险,更温暖了整座城。

与此同时,在前往四川、河南、浙江和山西参与救灾136天后,佛山市菠萝救援服务中心救援队全体队员终于顺利返回佛山。“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佛山市菠萝救援服务中心理事长王治勇用简单的语句道出人间温情。

欧阳海锋、菠萝救援队的义举,正是佛山城市文明的最美注脚。

多年来,作为全国制造业大市,佛山在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在着力塑造提升城市软实力。自2015年成功创文至今,佛山已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文明佛山”正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

在日前召开的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佛山提出,要共建共享“爱满佛山、向善之城”,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新起点、新征程。朝着更具影响力、辐射力、引领力的“文明高峰”,佛山正砥砺前行、不懈攀登。

打磨细节

匠心扮靓城市颜值

年尾将近,佛山一村居获“国字号”荣誉。12月3日,在2021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论坛暨中国最美村镇颁奖典礼上,乐从镇沙边村荣获“2021中国最美村镇”称号。

沙边村是佛山众多古村落之一,拥有600多年历史。近年来,沙边村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态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实践,取得显著成效。事实上,沙边村的蝶变,与佛山持续推进美丽文明村居建设密不可分。

今年以来,佛山将美丽村镇整治提升工程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佛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15项重点工程”予以部署推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提升,超过60%的村庄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期间,佛山禅城区紫南村、南海区凤池社区、顺德区逢简村、高明区小洞村、三水区富景社区等一批乡村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很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在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佛山也在积极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着力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佛山市住建局统计显示,自2020年以来,佛山市已累计对312个小区开展相关改造工作,涉及改造面积超过1189万平方米,涉及户数9.6万户。今年计划启动的189个老旧小区改造,也已完成前期筹备工作。其中,纳入“宜居佛山 共同缔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考评的184个小区正顺利推进。

经过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重现生机活力,不少小区还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网红点”。“随着老城区环境逐步提升,本地逐渐开始有更多年轻人回流,在祖庙街道,尤其是老街道、老社区中工作、生活甚至创业。”“同济再拾”项目负责人黄立信说。

除了焕新村居容貌,佛山还注重从细微处着手,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

“菜篮子”关系到百姓生活质量,事关百姓对生活的美好感受。今年以来,佛山持续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截至2021年11月,全市共215家农贸市场纳入市级升改名录,当中涌现出桂城中心市场、里水岗联市场、龙江盈信市场、大良幸福市场等一批标准化、智慧化、现代化市场。

“我现在来岗联市场买菜,逛出了超市的感觉。”家住岗联市场附近的市民黄敏仪感慨,改造后的市场,设计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环境舒适卫生,一改过去脏乱差的现象,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购物体验。

丰富供给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12月6日,佛山市第十届运动会闭幕式在新落成的南海体育中心举行。这座南海区规模最大的体育综合体正式开始试运营,进一步完善南海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今年以来,佛山将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一环。

在载体建设方面,经过不懈努力,目前佛山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新格局已基本成型。其中,市、区、镇“六馆三院”“五馆一院”“四馆一院”配套格局基本形成,今年新建成顺德区自然科学馆、三水区小明星纪念馆等一批文化设施。截至11月,全市已有及在建博物馆类147家,美术馆类98家,共245家。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781个,对照省建设指引,达标率超80%。建成功夫角100个。

完善硬件的同时,佛山也不断创新服务产品、形式,为市民带来更多便利。

较早前,佛山邻里图书馆项目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进行终期验收。根据验收标准,验收组认定邻里图书馆项目的创建工作各项指标达到优秀档次。

邻里图书馆是一个家庭阅读推广项目,发起于2018年,旨在将图书馆阵地资源与社会家庭阅读需求进行对接。经过长时间的推广建设,截至今年11月,邻里图书馆已发展至1322家,覆盖全市五区32个镇街,并将超过49万册次公共藏书资源下沉到家庭末梢,为群众提供就近的公共阅读服务。

 “在快节奏生活下,坚持读书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但是如果孩子身边的朋友、家人都在看书,会让这件事变得容易一点。”作为“一言一语”邻里图书馆馆长,陶湘梅在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也在助力打通佛山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百米”。

随着各级场馆设施和服务内容不断提升完善,更精准匹配的供给将满足佛山市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12月12日,2021第一届佛山城市艺术季闭幕式暨闭幕演出在佛山大剧院举行。此次艺术季为期3个月,以点亮城市艺术之光为主题,推出了精品剧目展演、戏剧大咖研讨沙龙、青年戏剧人才孵化等多个内容板块。

其中,作为艺术季重磅单元,戏剧之光板块为市民带来了口碑舞剧《朱鹮》、中文原创音乐剧佳作《赵氏孤儿》、年度现象级作品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等16部作品27场精彩演出,共吸引了近16000名观众走进剧场欣赏。

首届佛山城市艺术季的举办,成功打造了又一城市文化品牌,为佛山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升文化大市美誉度、影响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星火汇聚

用大爱打造志愿之城

每天,在佛山城区主干道的十字路口,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手握红旗、身穿红马甲,认真维持交通秩序,努力为市民出行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这是发生在佛山这座“志愿者之城”温暖的一幕。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早在1993年,佛山便诞生了第一支志愿者队伍——佛山义工团。此后,志愿服务的“星火”日益汇聚成精神火炬,温暖着整座城市。经过28年的发展,佛山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目前,全市共有注册志愿者约129.3万人、志愿服务组织团队7727个。

志愿者活跃在佛山抗疫一线。  南方+ 戴嘉信 拍摄

志愿者活跃在佛山抗疫一线。  南方+ 戴嘉信 拍摄

佛山充分整合资源,成立了覆盖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助学支教等领域的市级“8+N”常备队伍。他们深入基层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助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成为佛山开展、参与文明实践的重要力量。

在此过程中,佛山也注重培育新生力量、打造服务品牌。作为佛山扶持志愿服务组织成长的重要抓手,“益苗计划”——佛山志愿服务组织成长扶持行动暨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开展至今已有4年。其中,佛山市共有103个项目进入了广东志愿服务组织成长扶持行动暨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益苗计划”,15个项目获得省级示范项目;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奖项共8个,2个金奖,5个银奖,1个铜奖。

在完善志愿者队伍、项目与机制建设的同时,佛山也持续优化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阵地建设。走进桂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左侧的LED屏正常态化开展道德人物展示、播放文明桂城短视频。不仅如此,这块屏幕还通过链接“云上桂城”等渠道,及时发布实践内容和信息,打造文明实践信息互通共享的平台。

如今,全市实现五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2个镇街实践所全覆盖,建成700多个村(居)实践站、近1400个特色实践点。与此同时,佛山已在城市街道、商业中心、社区等人流密集区域,建成“便民利民志愿V站”71个。

近年来,佛山还推出了多项举措加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激励保障,例如实施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计划、购买志愿者团体保险、做好志愿服务典型宣传推介等。在提升志愿者荣誉感的同时,鼓励更多市民参与共建共享“爱满佛山、向善之城”。


■文明微光

“菠萝义工”何腾远:

 “投身志愿服务,我无怨无悔”

何腾远(右一)在进行救援知识培训。受访者供图

何腾远(右一)在进行救援知识培训。受访者供图

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佛山菠萝救援队队员何腾远被评为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

何腾远是佛山市菠萝救援服务中心团支部书记兼中心秘书长。2015年入队至今,他跟随救援队奔赴祖国各地,投身于自己热爱的志愿工作,志愿时数已达3025小时。

2019年协助扑灭高明区凌云森林火灾、2020年协助佛山防控疫情、2021年参与浙江余姚暴雨救灾与河南抗洪抢险……这些志愿行动中都有他的身影。

在今年菠萝救援队赴河南的救灾行动中,何腾远是第三批抵达河南的“菠萝义工”。在河南的几十天里,他共参与转移群众4096人、患者173人,运送生活物资187船,运送沙包195船,消毒超1500万平方米,抽水超130万立方米。

多年的志愿服务生涯中,他印象最深刻的还是2016年安徽孔城镇的抗洪救灾行动。当时洪水已经淹至腰部,洪水中布满了杂物,橡皮艇和冲锋舟在这样的环境下都无法前进,救援队只能徒手推船转移受困群众。当他和其他队员合力把93岁老人王龄松从洪水中转移到安全地方时,王龄松说:“你们从广东远道而来,与我非亲非故,但却冒着生命危险来救我。这件救生衣我不能还给你们,我一定要将它买下,永远保存下去,将你们这份恩情一直铭记。”

 “当时刚入队,经历还不多。那次行动中被救人员对我的信任,让我深受感动,鼓舞和支持了我将志愿工作继续下去。”何腾远回忆道,正是这些受助者表达的善意让他明白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除了救援行动之外,日常的培训工作其实也充满了艰辛和危险。”何腾远说。2016年,在新队员培训中,他和其他队员不幸遇到爆炸事故。他义无反顾地推开队友,自己却受到爆炸波及,左腿多处粉碎性骨折,头部以及身体多个部位也有不同程度受伤。事后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何腾远才感到有些后怕。想到自己的家人,他也曾一度想要放弃自己的志愿事业。妻子安慰他,不能在前线救人,就留在队里从事幕后工作,只要能够帮助别人,一样能够发光发热。

几个月后,何腾远出院,左脚还未完全康复的他,拄着拐杖,重新回到了自己热爱的志愿事业,负责救援队的内务工作。数月之后,他放下拐杖,走出办公室,到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社区等地方举办救援知识培训,每年他组织的培训超过百场,获得众多学员的好评。“这些培训一样是在‘救人’。教会民众自救技巧,这样在他们遇到危险时,也能够提高获救概率。”何腾远说。

凭借工作中的良好表现,2018年,何腾远被评选为“第二季度最美佛山人”。此次荣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也是对其工作的认可,“这项荣誉既是鼓励,也是责任和担当。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回馈社会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何腾远表示。

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何腾远的微信朋友圈中,记录着菠萝救援队成立时长。他在最新的一条微信朋友圈中写道:“菠萝义工已走过3690天,感恩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支持和鼓励,我们会努力做到更好。”


■数说文明

1、目前有注册志愿者1293656人,志愿者组织(团队)7727个。

2、实现五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2个镇街实践所全覆盖,建成700多个村(居)实践站、近1400个特色实践点。

3、公共文化设施室内面积近144万平方米,万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室内面积约1516平方米,高出全省平均标准近316平方米。

4、农村干净整洁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超过60%的村庄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5、“百里芳华”示范带建设围绕开展“五大美丽”行动,分两个批次启动重点项目84个,已完工项目32个。

6、共215家农贸市场纳入市级升级改造名录,其中完成设计待施工26个,正在施工92个,已竣工5个。

7、佛山的医院、大型商场、交通枢纽、旅游景区、政务大厅等公共场所现建有各类型母婴室约258间。

8、自2020年以来,佛山市已累计对312个小区开展相关改造工作,涉及改造面积超过1189万平方米,涉及户数9.6万户,改造栋数1.1万栋。


■记者观察

一座制造大市的文明进阶路

如果说,制造业是佛山的立市之本;那么,精神文明铸就了佛山的城市之魂。

佛山素有乐善好施、通济天下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座全国闻名的制造业大市,佛山历届市委、市政府均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内涵、塑造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一环。

2011年,佛山瞄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开始全力冲刺;2015年2月28日,佛山仅经过一轮创建,便成功摘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17年、2020年,佛山均成功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十年的创文之路,佛山获得的不仅是“国字号”荣誉,还是一次从外在到内在的蝶变。从外在来看,佛山的天更蓝、水更清、居住环境更宜人,城市品质在悄然提升,群众获得感“成色”也更足。从内在来看,佛山的好人好事温暖了城市各个角落,乐善互助成为社会风尚。创文十年,佛山走出了一条制造大市的文明进阶路。

连续三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佛山的脚步并未停歇,并吹响了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冲锋号。

今年,佛山印发了《佛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重点专项工程常态化工作方案(2021-2023)》,明确提出围绕“改善市容环境、促进生活便利、优化交通出行、深化文明实践”四大方面,常态化推进15项重点专项工程。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涵,也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随着创文工作进入深水区,留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更需要各级各部门从细节入手,以“绣花”功夫常态化推进创文工作,让文明基因融入城市发展血脉,奋力谱写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新篇章。

【南方日报记者】王芃琹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任燚

编辑 朱苏娇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