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红霞 实习生 陈淇莹 武汉报道 以新冠病毒为代表的β属冠状病毒长期困扰人类社会,加之病毒容易产生变异,加大了疫苗开发的难度。
面对来势汹汹的“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我国有多种疫苗免疫技术路线,包括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载体腺病毒疫苗等,但是全球对于长效且高保护效率疫苗的呼声越来越大,甚至有人开始预测下一波冠状病毒可能在2026年再次威胁人类社会。
“我们急需的是一个可持续性的方案,至少是两三年内有效果的方案,广谱疫苗就具备这样长期作用的潜质。”12月14日博沃生物创始人吴克接受21世纪经济记者采访时如是说道。
事实上,其中,复旦大学在研发高效广谱抗冠状病毒疫苗和药物的领域内保持国际先进水平,Fulgent公司开发的佐剂能够帮助疫苗抗原针对冠状病毒产生长效广谱的免疫效应,博沃生物研发的新冠疫苗已获准在南美开展临床研究。
吴克指出:“基于复旦大学和Fulgent既有的成果,我们希望开发一种针对β属冠状病毒B谱系的广谱疫苗,让疫情更加可控,长效、高效起作用。利用自身产业化开发的能力尽快将疫苗推向临床应用,造福全球公共卫生事业。”
病毒变异频繁
疫苗研发的速度似乎不及病毒变异的速度。
近日,全球医药巨头辉瑞宣称第三针加强剂可以对抗奥密克戎变体,给接种者提供好的防护,但实施效果不及预期,7个感染奥密克戎变体的患者中有6个打了辉瑞疫苗第三针加强剂。辉瑞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将需要“比预期更早”的第4剂。
吴克指出:“国内外药企都在强调要开发奥密克戎的疫苗主要是因为他们所用的技术只能够针对某一个主病毒,如果变异太突出,那么这个疫苗的功效基本就非常低甚至没有了。”
自2020年初,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健委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姜世勃即提出应采用“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研发高效广谱的β冠状病毒B谱系通用疫苗。
该主张的提出与其团队多年研究成果有着紧密的关联。自2004年来,姜世勃团队发表了100多篇论文证明RBD-Fc二聚体是研发高效(中和抗体效价在5000以上)、广谱(交叉中和抗体效价在500以上)抗冠状病毒疫苗的最佳抗原。2018年,姜世勃团队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X疾病”的概念,推测第一个“X疾病”很可能是一个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可在全球蔓延的传染病。此后,姜世勃即大力呼吁要尽快研发高效广谱抗冠状病毒疫苗(靶向S1的RBD)和药物(靶向S2的HR1)。
遗憾的是,在疫情暴发后,或困于对疫苗的急迫性,很多疫苗开发商并不相信这一论断。
因此,本次合作不仅为概念的落地提供了契机,Fulgent开发的新型STING激动剂佐剂或将成为疫苗开发中的黑科技。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佐剂对于毒株本身以及变异后的毒株均有交叉保护作用。由于可以产生超高滴度抗体,可以提供的保护时间也许可以延续到3年甚至5年。这意味着接种疫苗的频率大幅下降,同时对于变异病毒依然能够保持控制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博沃生物在此次合作中主要承担产业化落地的职责,也就是将实验室数据和文章这类概念性的原型产品变成能够应用于人体、流通于市场的定型产品。
据吴克介绍,博沃生物需要完成概念验证、工艺开发、工业规模制备、质量的一致性和工艺参数的重现性等一系列环节,确保原型产品在工业环境下性质的稳定,从而推动产业化生产。“这不是一个线性放大的过程,在工艺放大时需要面临各个方面的参数的控制及调整。就像从小锅炒菜变成供应数千上万人的大锅菜,要想保持两者口味一致,是有一定挑战性的。”
或成终极解决方案
广谱疫苗或能够成为新冠疫情的终结者。
吴克介绍称:“本次合作中的这款广谱疫苗有一个非常独特的顶层设计,就是将抗原顶层设计加上先进佐剂,可以说是融合了全球最尖端的一些科技前沿进展。未来一段时间内,博沃生物将致力于原型产品的工业化设计和规划。一方面,要建立实验室规模无法开展的检验分析方法,并形成一套通用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加快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进程,推动疫苗的产业化。”
在吴克看来,倘若广谱疫苗能够实现产业化,将有望在世界范围内实现流通,并获得不可预估的市场份额。从理论而言,广谱疫苗可以作用于全人类,比如接种率仅有7.5%的非洲就是等待开发的蓝海,而对于接种过的群体也可以当成加强针使用。
与此同时,这款疫苗与其他蛋白苗的成本相差无几,工艺流程上也不太复杂。在这样的对比下,疫苗着眼于冠状病毒共同具备的特征,能够预防多种病毒以及变异病毒,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当前,无论是新冠疫情的防控刚需,抑或类似HPV疫苗,都为疫苗行业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据业内人士观察,当前大部分头部国内药企往往受制于复杂的内部流程或者风险控制等多方因素而延滞了新品种开发,反倒是一些中小企业持以更高的创新活力。
在疫苗行业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给予小企业脱颖而出的机会至关重要,一个优质产品的推出可能让一家企业升值几十亿甚至几百亿。以Moderna为例,其疫苗管线以新技术弥补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其市值已进入美国上市药企前二十,2021年收入预计超过192亿美元。
因此谈及下一步规划,吴克表示:“博沃生物将继续致力于新技术的开发与产业化运作,通过培育前沿品种、自主开发或甄别吸纳黑科技,构建知识产权的护城河,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持续发挥自身的谈判能力和市场运作能力,搭建疫苗开发的一站式技术平台。”
(编辑:徐旭)
一键查询全国各地疫情地图、风险地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