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反诈|“高管”指点赚钱门道,七旬老夫妇豪掷900万元“投资”!

广东公安
+订阅

近年来,各类“投资理财产品”疯狂生长,不少老年人因手头有闲置资金、信息分析判断能力较弱,成了诈骗分子眼中的“肥羊”。

近日,深圳一对年过七旬的夫妇就差点被骗走900万元。

事发当日12时许,张大爷夫妇走进深圳宝安某银行要求办理转账业务。

“您好,麻烦帮我们把卡上的钱都转到这个账户。”

面对眼前这对老夫妇的转账诉求,在银行工作多年的小王隐隐觉得不安。在简单询问转账用途和核对收款方后,小王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老人表示钱是用于投资,但若是投资公司,收款账户应是公司的对公账户,但转账单上的收款方却是个人账户。回想起派出所民警平时来银行开展反诈宣讲时的提醒,惊觉不妥的小王马上拨打了报警电话。

“千万要拦住老人家,一切等我们到了之后再说。”民警在赶往银行的途中一直跟小王沟通,希望他帮忙延迟两位老人的转账业务办理。

当日12时30分许,民警在银行见到了等待办理转账业务的老人。面对突然出现的民警,张大爷非常警惕,甚至拒绝和民警对话。见老人有抵触心理,民警暂时放弃询问情况,先是跟他们聊上了最近周边发生的投资诈骗案件。果然,在民警讲述的过程中,一开始有些抗拒的张大爷开始主动询问诈骗细节。民警判断老人应该是遇到了类似的事,于是耐心询问,张大爷这才慢慢道出了实情。

原来,张大爷夫妇不久前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名自称公司高管的男子。得知两位老人手中有大笔闲置资金,对方就指点给他们一个赚钱的门道。

“投资我们公司的产品,比市面上其他投资靠谱,而且收益高多了。”

听说有超高回报率且对方盛情邀请,张大爷夫妇决定先去公司一探究竟。经过实地考察发现,公司装修气派,地理位置、规模等各方面都很好,对方还保证需要用钱时可随时提取,张大爷夫妇便打消了疑虑,决定拿出毕生积蓄进行投资。

可当民警询问具体的投资细节时,张大爷夫妇却对所要投资的产品情况一问三不知,也坦言未与对方签订任何书面投资协议,但他们不愿透露更多该公司情况,并表示家里的子女对此不知情。

诱导投资的过程漏洞百出,与正常投资行为的风险及回报明显不相符,民警判定两位老人遇上了投资诈骗。

经过进一步深聊,张大爷夫妇才意识到他们差点被骗,于是紧紧握着民警的手,感谢民警及时赶到保住了他们辛苦大半辈子的积蓄。

就在不久前,也有一位老人到银行欲给骗子汇款,这次骗子引诱老人的花招竟是“充值会员可享六合彩内部消息”,所幸民警及时赶到劝阻,避免了老人遭受经济损失。

10月28日11时许,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匆忙走进深圳某银行。在银行工作人员的询问下,老人拿出手机打开备忘录指着屏幕上的一串数字表示要给该账号汇款。当银行工作人员问及对方账户名称时,老人的回答却出人意料,表示并不认识收款人。

得知老人要给陌生账号汇款,担心老人被骗,银行工作人员劝老人不要着急汇款,可老人坚持要汇款并且不愿意透露其中缘由,银行工作人员只好报警求助。

警方接到报警后,迅速安排民警赶往现场。一开始,老人对民警的询问很不耐烦,觉得民警耽误了自己的时间,民警便一遍遍向老人讲述处置过的诈骗案警情。最终,在民警和银行工作人员的共同劝阻下,老人打消了汇款念头。

原来,当天上午,老人在网上浏览网站时,一名自称是网站客服的人员主动联系并告知老人,支付5000元便可成为“会员”,之后可以购买六合彩享受内部消息,轻松获得赚大钱的机会。老人信以为真,拿着银行卡赶到银行准备往“客服”提供的银行账户汇款,因不希望此事被女儿得知,才不肯向银行工作人员说明汇款事由。

近年来,社会上针对老年人的骗局越来越多,骗子为何会盯上老年人群体?

老年人的普遍特点

1. 对新知识接受能力差

2. 性情善良

3. 风险防范意识欠缺

4. 子女不在身边

5. 十分在乎健康

电信诈骗的套路繁多,诈骗分子往往巧立名目,用花言巧语哄骗老年人。当老年人被绕得头晕眼花之时,就迷迷糊糊给骗子打钱了。

老年人如何避免掉进骗局,唯有让他们及时了解学习防诈知识。除了上述案例中的诈骗套路,还有这些针对老年人的骗局。

1.保健品诈骗

老年人十分注重养生,诈骗分子借此诱惑老年人高价购买毫无用处的保健品,某些受疾病困扰的老年人会相信诈骗分子所说的各种“神奇”的“偏方”。

诈骗分子打着免费送鸡蛋、水果、小家电的幌子,租用专门场地向老年人宣传“保健产品”“治疗药品”,夸大产品功效诱惑老年人,从而实施诈骗。

防诈提示

面对保健品诈骗时,要相信科学,不要相信诈骗分子所说的“神丹妙药”。身体不舒服时,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就医诊治,不要从非法渠道购买保健品。

2.冒充公检法诈骗

诈骗分子通常会伪造相关证件和文件,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工作人员,利用老年人法律意识薄弱和恐慌心理,声称若想避免被逮捕须缴纳保障金等,骗取老年人的钱财。

防诈提示

接到陌生人的电话,不要轻易相信,一旦陌生人在电话中提出汇款、转账等要求,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要轻易汇款。如果无法辨别,可到就近派出所咨询。

3.低价旅游诈骗

诈骗分子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老年人旅游,然后通过强制、诱导、忽悠、捆绑销售等手段,诓骗老年人以高价购买假冒伪劣保健品、奢侈品等商品,或者途中变相增加各种高额费用。

防诈提示

老年人一定要学会甄别旅游机构的资质,主动拒绝“不合理低价游”,不盲目追求便宜,签订正式旅游合同。在旅游消费时务必索取发票、收据等凭证,以便事后维权。

4.“以房养老”诈骗

诈骗分子将目标瞄准老年人的房子,推出“以房养老”项目,忽悠老人抵押房产贷款,将贷到的钱用于购买“高收益”的“理财项目”。前期老人还能获得收益,而后骗子卷钱跑路,房子也被强制过户,老人钱房两空。

防诈提示

老年人应主动学习投资理财知识,去正规金融机构购买理财产品,警惕“高息零风险”理财项目,远离非法集资,并积极与子女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

老年人防骗攻略

1.不要贪图便宜

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贪图小利,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打消“吃小亏赚大便宜”等念头,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拿出来。

2.提高法治意识

平时要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宣传栏等,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段,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

3.端正保健理念

要从正规的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常识,不轻信所谓的特效药、神药等,以防陷入“药托”的骗局。

4.树立安全思维

妥善保管自己的个人信息,不向他人透露,尽量避免通过公共网络环境使用金融服务。

5.保持警戒心理

骗子常常会主动与老年人套近乎,同时表现得很热情,此时有的老年人就会放松警惕。因此,外出时不要和陌生人过于接近,以免上当受骗。

厅哥提醒老年朋友,所有的锦囊最终汇成一句话:

同时,厅哥提醒广大青年朋友,要多了解父母的消费需求、消费心理,多为家里的老人提供一些科学的消费建议和生活上的细心照顾,多一些陪伴,让老年人消费得更放心、生活得更舒心。

来源:宝安公安分局、深圳公安发布、文明清远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