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结束的广州车展,最大的“新意思”可能并不在展馆内,而是展馆外围的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体验,不设任何门槛,市民观众可以轻松体验到L4级别自动驾驶运营车辆。
以往,Robotaxi更多由自动驾驶企业率先落地,但如今,整车厂商却纷纷加入这一赛道。12月8日,上汽旗下的享道Robotaxi宣布在上海运营,年内上海车队规模将增加至40台,并在苏州上线20台运营车辆,明年该Robotaxi还将进入深圳,落地大湾区市场。
不止上汽,目前包括广汽、小鹏、大众在内的多家国内外车企,都有运营Robotaxi的具体计划。
像网约车一样呼叫自动驾驶车
南都记者从上汽方面获悉,此次Robotaxi服务主要由上汽人工智能实验室、Momenta、享道出行三方打造。
要体验该Robotaxi服务,用户只需要在享道出行APP中进行正常的打车操作,一键就能呼叫到L4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和普通的打车基本无异。
作为一个车企、自动驾驶上游企业以及出行平台联合搭载的自动驾驶体验服务,“智造+AI+运营”的体系也极具代表性。
作为整车企业,上汽可以利用产业链资源,打造一辆自动驾驶的“专业车”,此次Robotaxi使用就是飞凡品牌的MARVEL R车型,整车由上汽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乘用车技术中心、联创汽车电子等上汽集团旗下公司提供自动驾驶软硬件整合,并基于GVDP整车开发流程建立了面向Robotaxi的改制体系。
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则提供算力支持,以及“视觉+雷达”的解决方案,后者能够独立完成3D感知,保障系统多重冗余,上汽帆一云平台以及Momenta Framework在确保数据和网络安全的前提下,打通量产整车与Robotaxi自动驾驶数据传输与技术融合。而上汽人工智能实验室搭建的智驾数据监控平台,则提供了车端-云端完整数据闭环,实时掌握每辆Robotaxi的运行情况。
而享道出行则属于网约车运营平台,提供毫秒级的人、车、时间、空间匹配。此前,享道已经在近40座城市提供网约车运营服务。
上汽集团副总裁陈德美总结,享道Robotaxi是上汽集团布局“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的战略项目。
当然,出于法规的要求,这一Robotaxi目前只能在允许自动驾驶测试的区域内运营,而且每辆车都配有安全员,随时接管车辆。距离真正的全场景商业化运营,还有不小的距离。据悉,该服务明年还将落地大湾区市场,率先在深圳实现运营。
整车厂商蜂拥而至
今年广州车展,本地参展的广汽提供了Robotaxi的摆渡服务,更有自动驾驶车辆在展馆周边供市民观众体验,同样地,该Robotaxi也由三方共同打造,包括广汽集团,以及自动驾驶企业文远知行,以及网约车平台如祺出行(详见报道《广州车展:自动驾驶与低碳车“互抱”,绘未来出行新“轮廓”》)。
不难看出,上述这一合作,同样也是基于广汽集团的整车研发和全冗余平台,文远知行的自动驾驶软硬件解决方案,以及如祺出行的智慧出行平台。车展期间,广汽还宣布将推出新的造车架构,以生产更适应自动驾驶的汽车。早在去年,大众集团也宣布将在合肥开展Robotaxi业务,并进行了测试运营。
造车新势力方面,广州车展期间,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也宣布将进军Robotaxi领域,一直强调自动驾驶全栈自研的小鹏,将使用量产车型进军自动驾驶运营领域,同时数据也将“反哺”生产制造以及自动驾驶研发。
从动力形式来看,以广州车展为节点,多个车企集团都将进行彻底的“新能源化”,未来纯电车型以及混动车型将成为主流,而纯电车型“天生”更适应自动驾驶的软硬件布局,纯电动车将成为车企自动驾驶落地的载体。
当然,从商业化角度来看,各家的只是在“试水”的阶段,而已经“开始接单”的上汽,目前代表车企大集团们走出了第一步。
整车企业进入Robotaxi赛道,最明显的优势自然是制造端以及产业链的调度能力,上汽与广汽就是最佳的例证,但在算法上,它们依然要跟自动驾驶专业企业合作,后者长期的测试,已经基本具备L4级别的各种道路场景处理能力。
但在上汽之前,目前市面上宣布自动驾驶运营主要还是专业的出行和自动驾驶企业,包括百度、滴滴小马智行、AutoX,以及文远知行等,文远知行在与如祺出行“联姻”前,已经在特定区域开展了Robotaxi服务。
不过,上述这些企业在与整车企业合作前,往往有着车型复杂、车型迭代难、后装成本高的挑战,整车企业车辆的一致性,以及强大的制造、产业链能力,是自动驾驶企业不具备的,例如,早期自动驾驶曾广泛使用林肯车型进行改装,但在如今落地运营阶段,使用的大多是本土车企纯电动车型。为此,像文远知行、Momenta等与车企融合的方式,或将逐渐成为主流。事实上,Momenta此前的C轮融资中,就有上汽的身影。
上汽集团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项党介绍,通过Robotaxi的合作,既能打造数据闭环,加速车型迭代,也利于上汽的智能化转型。
至于商业化,才是Robotaxi未来更重要的任务,陈德美表示,到2025年,上汽集团将组建商业化Robotaxi车队,“实现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2025年的商业化节点,也曾被许多自动驾驶或车企高管提及,技术的完善、运营范围的扩大、法规的完善,都仍有许多进步空间。
出品:南都智能汽车产业生态研究课题组
南都记者 钟键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