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轻盈地跃然纸上,黑白墨彩的张力仿佛揽尽自然万象,很震撼!”12月10日下午,在广州美术学院(昌岗校区)图书馆内,“本·色——实验水墨画作品展”开幕,36幅由水墨构筑新形态的绘画作品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作品展持续到12月15日。 南方+ 韩安东 拍摄
这些颠覆传统笔墨画法,通过黑白水墨展现人与自然联系的作品,均由广东美术学院的么冰儒以及蔡同信所创作。继2019年“万象·浑然——么冰儒、蔡同信涂墨作品展”后,么冰儒与蔡同信再度合作策展,力图向观众展现对于水墨创作的新探索、新收获。
作品展部分作品。 南方+ 韩安东 拍摄
“相较上次作品展,此次画展侧重揭示创作的本源、追求创作特色,因此我们也将主题定为‘本·色’。”么冰儒表示,此次所展出的作品重在体现人与自然的联系,意在凝练水墨画文化及其精神的时代精华,展现大地情怀、天人互益,天地形内、厚重透明的思想与精神。
作品展部分作品。 南方+ 韩安东 拍摄
蔡同信介绍,此次带来的新作品,一方面古人之"五墨六彩"——浓、淡、干、湿、黑、白的不同层次的色彩释译艺术哲学语言,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破墨法、积墨法、泼墨法等不同的新技艺手段从意象到抽象,用涂墨方式探究艺术哲学问题。“此次的作品我尝试使用不同的新型材料,希望将作品从平面化转化为空间化,最终跟自己心中的意念相互连接。”
作品展一角。 南方+ 韩安东 拍摄
在此次作品展开幕后,来自高校、教育协会、学会等各界嘉宾参加了围绕水墨实验作品创作的学术研讨会,大家纷纷表达对么冰儒、蔡同信所创作的水墨实验作品的所见所感。其中,“中国水墨画技法的创新”成为现场的热议话题。
研讨会现场。 南方+ 韩安东 拍摄
过去一段,水墨一直被外界认为是极具东方特色的艺术媒材,鲜少与现代绘画相联系。“中国水墨画的基本特点是自然、单纯、有象征性;基本追求是笔墨、章法、意境,而水墨画的创作基础就是基于这三个特点、三个追求。”么冰儒说,“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艺术工作者的使命,我们要力图从具象到意象再到抽象,走出一条水墨画的创新之路。”
“么冰儒与蔡同信的作品,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创新技法的结合,表达了两位老师对艺术哲学问题的思考,这对学院的教学工作有所裨益。”广州美术学院城市学院院长雷小洲说。
参展嘉宾合影。 南方+ 韩安东 拍摄
“以艺术设计为己任的专业教师,在设计中总要寻求艺术设计的学术源泉。”除了对水墨实验作品的探讨,么冰儒也表达了对于教师身份的思考,“作为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只有在作品创新和学术创新过程中,用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滋养,才能哺育创新性人才,这是我们的使命。”
作品展吸引了许多观众。 南方+ 韩安东 拍摄
据了解,“本·色——实验水墨画作品展”将会持续到12月15日,对水墨实验作品感兴趣的市民可以到广州美术学院(昌岗校区)图书馆观展。
观众在拍摄展出作品。 南方+ 韩安东 拍摄
作者简介:
么冰儒。
么冰儒,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广美建筑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导师、广美城市学院环艺学部主任、商业与办公工作室负责人、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高级设计师、国际设计师协会会员、中国室内建筑师协会会员、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会员、广东省美协会员、广东省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协会理事。
蔡同信。
蔡同信,广州美术学院教师、广州美术学院城市学院整合工作室负责人、国际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协会高级设计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高级设计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师。
【记者】韩安东 唐楚生
【图片】韩安东 部分为受访者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