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数据科学与智能装备研究中心负责人余旸的办公桌上放了一段钢轨,那是他从四川带回来的一段断裂钢轨。余旸和团队建成了全国首个智能探伤生态,用于铁轨质量检测。”有一次铁路出现了钢轨断裂,是我们的算法没能保障好铁轨的安全,这让我感觉很惭愧,所以就把一段钢轨带回来,希望能提醒自己精益求精,担好责任。“在滨海湾新区活动现场,还有几位来自粤港澳的青年企业家也像余旸这样,向观众们娓娓道来他们的创业故事和创业经验。
12月10日,“湾区青年 才聚东莞”湾区青年科技领袖企业家高峰论坛暨青年人才交流会在滨海湾新区举行,现场100多名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人才齐聚一堂,行业大咖云集,分享在大湾区的创业发展的筑梦故事,共话未来。现场既有干货满满的创业分享、圆桌论坛、项目路演,也有活泼的乐队表演、互动节目、合唱等“户外”联谊活动,为大湾区青年人才提供最佳的展示和交流机会。
东莞市委副秘书长邓惠林表示,今年是东莞连续第七年举办高规格、大规模的高层次人才活动周。东莞将牢牢抓住人才这个第一要素资源,全力以赴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让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创新有条件、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滨海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叶绍强对滨海湾新区创新创业环境进行推介,他表示,滨海湾正以最优质的空间、最诚意的政策、最优美的环境,全力搭建创新创业的理想舞台,打造大湾区产业高地和宜居滨海新城。未来,滨海湾将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和营商环境,完善创新创业服务功能,让创业青年们“有所依”“有所为”,推动港澳台侨青年融入大湾区。
青年企业家共话创业、传经验
论坛伊始,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导余旸,盟大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李实,东莞市本末科技有限公司市场合伙人胡岳三位青年企业家进行创业分享。
余旸是轨道交通数据科学与智能装备研究中心负责人,他向在座观众分享了数据驱动行业智能决策支持方向的创业经历。余旸表示各位青年创业者要结合国家当前需要攻克的问题,深入一线调研,进行思考交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李实以“梦想与责任”为主题,分享了如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并创造企业的社会价值。李实从事塑化产业20年,在做塑化贸易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开辟了塑料行业供需信息匹配这一创业新方向。他认为创业是一件需要毅力的事情,但实现梦想最重要的是实践,还要打破传统观念,不断创新。
胡岳则为现场观众分享了他的创业历程和本末科技目前的发展情况,他认为创业要有价值导向,把握好进入市场的时机,通过打造好的团队和产品,为用户解决不同的问题。
三位粤港澳大湾区创业青年均表示,滨海湾新区紧邻深圳,地理位置优越,当地政府也为青年创业提供了许多福利和政策。依托东莞低成本空间资源、发达的制造业,想要创业的港澳青年能在此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
嘉宾探讨,牢牢抓住大湾区创业发展新机遇
如何捕捉大湾区的创新创业机遇?来自粤港澳三地的四位嘉宾以圆桌论坛的形式,围绕粤港澳三地资源要素流动、新发展格局、项目转型升级瓶颈、湾区港澳企业发展环境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碰撞。
“随着大湾区各地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我自己在粤港澳三地生活和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充实。“香港上市联盟粤港澳大湾区主席周伟雄表示,滨海湾新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的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要与国际对标,加强对外联系与合作。
广东唯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宇杰认为滨海湾可以加强与深圳、广州的联系,抓住战略机遇。“未来,希望滨海湾能建立专项化的队伍和机制,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人才服务。”
提到近年来大湾区的变化,东莞市东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黄惠铭明显感觉生活更加便利、交通越来越便捷,大湾区发展得如火如荼。他认为港澳企业在传统行业中要懂得打造自己的品牌,把握好机会融入市场发展。来莞生活创业多年的他鼓励更多港澳青年来内地生活、发展,也希望未来滨海湾能为港澳青年搭建更多创业平台。
“滨海湾新区在招引人才方面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青年来这里创业会得到很多支持和帮助。”香港东方合信金融服务集团副总裁刘坚冰表示,希望以后能看见更多港澳青年来到滨海湾新区发展事业。
创业项目亮相,聚焦前沿科技与市场需求
在项目路演环节,港合丰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剑桥大学博士关宪章带来了基于人工智能与项目大数据的建筑机电管线自动设计科技项目。关宪章表示,人工智能在近十年迎来了“技术爆炸”,项目结合工程机电管线专业的设计标准,针对建筑物机电行业的案例和经验进行大数据分析,自主研发了综合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并且已经在香港的建筑项目中开始试用。
德国生命科学双博士谢玉龙以“生命芯片数智健康”为主题,介绍了其项目将芯片用于健康监测、诊断、治疗和预防性保健。他表示,项目在不断突破芯片开发的底层技术限制,通过软硬件一体化设计,与各类健康AI算法无缝适配,应用范围广泛。
香港集思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辛妮诗现场介绍“零碳”离网电源供应系统项目。集思能源响应国家政策,基于物联⽹⼤数据智能管理系统,现已成功开发出“零碳智能储物柜”“零碳智慧空间”“零碳智能回收站”’“零碳智能公交站”等项目,实现零能耗目标。
据悉,本次活动共收集到来自香港科技园、香港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机构20个优质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项目。项目均聚焦最前沿科技,顺应行业和市场需求,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港澳青年人才希望项目能落地大湾区,得到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推动项目走向市场。关宪章表示,他的公司在前海有办公点,而滨海湾新区离前海近,交通非常方便,他希望项目能够落户滨海湾,同时通过这次路演能够为项目吸引到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的东莞青年人才。
冷餐晚会,滨海驿站共叙湾区情谊
伴着旖旎的晚霞,夜幕洒下皎月清辉。在徐徐海风和阵阵涛声中,港澳企业家代表和东莞、佛山、中山、珠海、惠州、肇庆等地市青年人才代表共赴滨海驿站,开启一场湾区青年人才交流会。
团市委、滨海湾新区管委会领导和青年人才代表为“跟党一起 筑梦湾区”主题造型揭幕,这个主题造型将成为滨海湾驿站一个新的打卡点,见证湾区青年的梦想和友谊。
在唱诗班、脱口秀节目表演等轻松愉悦的气氛下,杨俊、刘坚冰、曾庆龙、唐一瀚、黄泳仪、许柏鸿等6位青年人才代表现场分享了自己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创业故事。
滨海湾新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高地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特色合作平台,滨海湾新区主动作为,全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来滨海湾学习、就业、生活,促进粤港澳人才交流、深度交融。
在产业项目方面,新区已引入OPPO智能制造中心、vivo智慧终端总部、正中科学园等一批知名企业,以高端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的产业体系雏形初显。同时,新区正在谋划与深圳、香港联动发展,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高端研发+先进制造”产业体系,推动形成深港莞最佳组合、最佳拍档。
在平台载体方面,新区规划建设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针对初创型、高成长性项目,滨海湾启动低成本空间计划,出台一系列融资租赁、人才扶持等政策,全力构建N个“十条”政策体系,目前已出台总部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9个“十条”招商引资政策。
在综合环境方面,滨海湾目前已建成的东宝公园、滨海驿站、滨海湾青创广场等景点“串珠成链”。同时,加快推进镇远中学、人才房、文体公园等高品质公共配套建设,致力于以城市的精美品质、优美生态、和美生活为各类人才树起安居良木。
据了解,滨海湾港澳青年之家创新创业基地成立不到1年的时间内,已引入粤港澳企业32家,其中港澳企业23家,吸引了27位港澳青年落户新区发展,接待粤港澳青年人数超过1400人,成功入选2021年东莞市基层人才工作创新优秀案例。
滨海湾新区正乘着“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东风,加快打造最绿的绿地、最蓝的蓝海、最热的热土,以开放包容创新之态欢迎广大湾区青年走进滨海湾,投资滨海湾,筑梦滨海湾!
【撰文】吴碧彤 刘婉馨 郭文君
【摄影】黄政正
【通讯员】滨海湾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