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内海上新!毛虾捕捞量较去年下滑近半,虾皮售价略上浮

南方+ 记者

初冬,毛虾当季。用毛虾晒干而成的虾皮,味道鲜美且营养价值高,在各种烹饪中都能独美一角,一直是沿海地区深受欢迎的美食。近日,记者在电白区澳内海探访发现,目前毛虾捕捞已进入丰收季。尽管连日天气稳定,但捕获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近半,虾皮产出随之减少,导致售价略有上浮,市场成交价在每斤20元左右。

毛虾晒制分生晒及熟晒,澳内海渔民以生晒为主。

毛虾晒制分生晒及熟晒,澳内海渔民以生晒为主。

澳内海是远近闻名的渔村,也是海鲜爱好者寻鲜的胜地。每年十一月到次年二三月,毛虾集中上市,虾皮就会成为主角话题。“近几天每天有30万—40万斤的毛虾上岸,总体捕捞量比去年高峰期要低,大概要少三分之一到一半。”渔民老杨对近些天的收获不太满意。据海洋生物学专家介绍,毛虾是近海物种,惯于聚集在浅滩、泥沙底。毛虾捕捞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如气流、洋流、风雨等都会影响捕获,甚至往年的捕捞量过大都会影响到下一年的收获。不过如果产量下降特别大,则需要做专门监测才能确定原因。

一箱箱的虾皮上岸就被等候的买家买走。

“今年毛虾产量少一点,毛虾收购每斤约4元。虾皮售价也高了1-2元,大概20元一斤,多买点18元一斤也能卖,整体其实差别不大。”老魏的晒场是澳内海最大的毛虾晒场,每天大概收购1500斤毛虾用于制作虾皮,按1∶5的成品率,晒干后大约能有300斤干货。

澳内海虾皮晒制及销售以家庭作坊为主。

在完成晾晒并进行简单的包装后,老魏家的虾皮成品会通过零售、批发、电商等渠道进行销售:“销路目前是不愁的,因为产量也不大,在周边乡镇就可以卖完。今天这十几箱就是别人提前订好的。”

澳内海虾皮晒制及销售以家庭作坊为主。

“都是家庭作业,想多晒点也做不到。”老魏介绍说,澳内海毛虾捕获量仅有十分之一被集中收购晒制虾皮,其余则通过村民、散客、鱼贩等途径零散销售出去。此外,晒场都只是家庭作坊,晒制手段基本都是生晒,销售无法形成规模。尤其相较于国内黄海、渤海,甚至省内阳江等毛虾盛产地,产业化水平较低。也正受限于此,澳内海虾皮产量提升难度较大。

【采写】南方日报、南方+见习记者 邓建青

【图片】张鹏飞

编辑 何雪峰
校对 洪江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