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绣代表性传承人佘燕璇复原了畲族潮州凤凰装。受访者供图
凤凰装是潮州畲族妇女的代表性服饰。受访者供图
畲族文化与潮州文化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传承与发展潮州畲族文化?怎样认识畲族招兵节?12月9日下午,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迎来一场关于畲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对谈。
12月9日下午,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迎来一场关于畲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对谈。肖燕菁 摄
潮州市原台办主任、潮州畲歌传承人雷楠,潮州市畲族文化促进会会长、畲族知名企业家雷仁广,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院教授石中坚,潮州市人大立法委副主任庄瑾瑜围绕上述问题开展讨论。本场活动的主题为“探寻畲族文化与乡村振兴契合点”,为潮智汇·潮州文化沙龙第二十四期 ,由潮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潮州市潮州文化研究中心承办,潮州市畲族文化促进会协办。
畲族文化与潮州文化共融共生
雷楠首先对畲族文化做介绍。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国内畲族总人口超过70万,分布在闽、浙、赣、粤、黔、皖、湘七省80多个县(市)的部分山区,其中90%居住在浙江、福建的广大山区。畲族有其自身的五大特色文化:“样式雷”建筑设计、古畲语、畲歌、凤凰装、畲族医药学。
潮州市原台办主任、潮州畲歌传承人雷楠。肖燕菁 摄
“畲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它有一套完整的声母、韵母、声调、语法特点、词汇特点体系。”全国畲语划分为13个语区,潮州凤凰山得2个,一是潮州语区,一是丰顺语区。雷楠表示,时至今天,虽然潮州畲民人口不多,但古畲语成分保留得最好。
雷楠认为,畲汉两个民族群体的语言互动、共生,是从借词开始的。“现在可以看到融合于潮州话中畲语元素。如潮州话中的“吧呅笑”(微笑),“溜绝”(漂亮),“有盘口”(有办法),“妈牛”(黄牛)等,还有那些有音无字的土语等等。
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院教授石中坚。肖燕菁 摄
石中坚认为,一方面畲族文化对潮州文化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潮州文化对畲族文化也有反作用。石中坚提到,潮州在民间有“畲歌仔”“逗畲歌”等,说明畲歌已融汇到潮州的说唱文学和潮剧艺术形式之中。此外,畲族到神庙拜神时以“卜杯”预知前程,青草药疗法等文化习俗也影响了潮州文化。同时,发展成熟的潮州文化通过节庆民俗、工夫茶、潮剧、传说等形式走进畲族同胞的生活。
发掘畲族文化价值与现代生活连接
庄瑾瑜组织参与了《潮州市畲族文化保护条例》的相关工作。《潮州市畲族文化保护条例》于2021年5月施行,是广东省第一部专门针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也是国内极少数的民族文化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之一。
潮州市人大立法委副主任庄瑾瑜。肖燕菁 摄
庄瑾瑜带来了畲族特色服饰现场展示。肖燕菁 摄
庄瑾瑜带来了畲族潮州凤凰装和香包等畲族特色刺绣品到现场展示。此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绣代表性传承人佘燕璇复原了潮州畲族妇女的代表性服饰——畲族潮州凤凰装。“保护是为了传承。《潮州市畲族文化保护条例》的重要意图是在传承畲族文化的过程中努力促进畲族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庄瑾瑜认为,借助潮州现有的产业基础,可大力鼓励潮绣大师进入畲族聚居村,培养畲族刺绣技术工人,带动畲族村民在保护、传承民族工艺的同时,实现创业致富。
潮州市畲族文化促进会会长、畲族知名企业家雷仁广。肖燕菁 摄
雷仁广认为,可整合发挥潮州凤凰山畲族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推动特色村寨与畲族文化高度融合、高质量发展。以落实“一村一品”试点为抓手,以点带面,打造特色村寨。李工坑畲族村可大力发展根祖文化,围绕原有的祭拜台建设“畲族发源地文化广场”,进一步促进畲族发源地特色文化品牌旅游大平台的形成。石古坪村可在茶文化上大做文章,在现有茶园的基础上再扩大茶园的建设,形成产业基地,同时修建有民族特色的道路绕茶园一圈,让游客参观茶园或体验采茶制茶。
畲族招兵节是畲族世代相传的最隆重的传统民俗节日,是一个以祭祀、祈祷为主要形式的祖先崇拜的民俗活动,是全国畲族中硕果仅存最古老、最完整、最独特的非遗项目。雷楠认为,招兵节是畲族同胞交流的重要平台,可发展为品牌。石中坚认为,招兵节就是畲族的嘉年华。庄瑾瑜提出,可以招兵节为契机,展示畲族文化,展览畲族文创,形成工艺交流、商业合作的氛围与机会。
【撰文】肖燕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