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每次奔跑,都是与死神抢时间,奋力救治生命。近日,一名18岁产妇因突发抽搐昏迷,三水区人民医院通过多学科合作,医护人员与时间赛跑,与病魔竞赛,最终成功抢救产妇,母婴平安。
年轻孕妇病情危急,MDT联合救治与时间赛跑
11月10日傍晚六时,当产科医护人员都在密锣紧鼓地筹备三甲复评、集中培训的时候,焦急的电话声突然响起,“产科吗?急诊有个昏迷的孕妇,请立刻来会诊!”还沉浸在三甲条款思绪里的产前区余鑫主治医师来不及多想,立刻撂下电话,跑去电梯,过程中鞋子都差点掉下。同时,产前区钟爱玲副主任医师也紧接着跑出会议室赶往急诊科。
当她们来到急诊科后,看到一个年轻孕妇躺在急救床上,不醒人事。孕妇在院外已经抽搐2次,当时血压最高的有190/113 mmhg,心率110次/分,一直昏迷。同时,急诊科还邀请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医生前来会诊。钟爱玲副主任医师马上安排孕妇完善B超、头颅及胸部CT检查,请余鑫主治医生做好剖宫产术前准备,并与家属签好手术同意书。
“谁是张某(化名)的家属?”余鑫主治医生在抢救室门口呼叫。在急诊科外面还有其他病患及其家属,空气中都充斥着紧张的气息。“张某的家属在吗?”余医生又叫了一次。“我!我!我!”一个年轻女孩手里拿着电话走过来说。原来女孩是患者张某的同事,女孩表示张某的父母都在河南老家,目前电话没法联系,而且张某还没有结婚,年龄才18岁。
这样的情况顿时让在场的医生都措手不及,没有家属签署同意书便无法及时开展抢救手术,而张某现在情况危急,脑血管意外、多器官衰竭、胎盘早剥、大出血、胎儿窘迫缺氧,需要立即剖宫产。产妇生命至上,现场医务人员正在争分夺秒做好抢救准备,钟爱玲副主任医师立即通知手术室,“急诊送一胎红色预警的剖宫产,请做好准备!”与此同时,她立刻向产科副主任何健华汇报,并通知报告当天医院行政总值门诊综合部主任赖宜君。经医院行政总值赖宜君主任代替签名同意,紧急抢救正式开始。
现场医护人员一起跑着推抢救床前往住院楼12楼的手术室。
医护人员都在安全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救治,只希望这位年仅18岁年轻的生命可以得以康复,继续绽放她美丽的人生。
紧急剖宫产抢回母婴两条生命
剖宫产手术室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钟爱玲副主任医师带领余鑫主治医师在台上手术,产科副主任何健华、麻醉科主任盛恒炜等医护人员在台下支援。同时,儿科医护人员做好给剖腹产新生儿抢救的准备。
傍晚七时二十六分,宝宝出生了,体重大约3斤6两,没有呼吸、全身紫绀、心率只有40次/分,儿科教研室副主任蔡丽燕带领儿科医护团队立即展开心肺复苏,为新生儿进行气管插管、胸外按压、脐静脉置管给药,终于听到宝宝响亮的哭声,心肺复苏成功!现场所有医护人员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来,随后宝宝转去了新生儿科进行观察,在新生儿科的专业细心照顾下,体重增长到4斤。
另一边,产妇张某剖宫产安全结束,但仍处于昏迷状态,随后转去ICU观察。一天后,产妇病情稳定,送回到产科病房观察,在产科医护的专业细致的照料下,住院七天病情稳定,母婴平安出院。
这次通过MDT多学科协作成功抢救母婴的案例,充分体现了三水区人民医院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能力的提升。近年来,医院重点打造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今年11月,危重儿童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揭牌投入使用,以此为契机,着力打造具有省级甚至国家级水平的危重儿童及新生儿救治中心,在医疗、科研、临床教学及管理等方面谋划快速发展,不断提升解决新生儿疑难、复杂、危重病的救治能力。同时,加强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的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危重孕产妇救治能力,为危重孕产妇开辟急救“绿色通道”,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对孕产妇提供更快、更准确的评估和诊疗,降低危重孕产妇的确诊时间,术前等待时间,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
“很感谢三水区人民医院的医护团队。虽然我们家庭困难,未能及时交住院费,但是医院仍然全力救治我们,真的很感动。”张某感动地说。医护人员都认为自己作为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只希望患者能够平安健康,这就是她们最大的心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