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建松山湖科学城!东莞与6家高水平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南方+ 记者

12月9日,在松山湖建园20周年“改革、创新、再出发”大会上,东莞市与6所知名高校签订《共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合作框架协议》(下称“合作框架协议”),携手打造校地合作新典范,共同谱写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新篇章。

大会现场上,东莞市委常委、松山湖党工委书记刘炜作为东莞市政府代表,与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6所高校签约代表,共同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

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后,松山湖将聚集新一批国内一流高校科技创新资源,结合松山湖科学城在大科学装置及新型研发机构等方面创新优势,在校地合作、产学融合、人才招引等方面再开创松山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以高校创新资源赋能科学城建设

据介绍,东莞市与国内高校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将整合校地优势创新资源,以松山湖科学城为抓手,共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具体而言,双方将在合作方式、组织架构、工作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围绕打造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粤港澳合作创新共同体、体制机制创新综合试验区四大定位,通过充分发挥学校参与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建设的经验和优势和东莞市大科学装置资源、良好的市场机制和丰富的产业资源,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推动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的建设工作。

此外,双方还将在高层次人才培养、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多层面深化协作,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推进松山湖科学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培育壮大深松山湖科技创新力量。

在科研创新领域开展多层合作

根据合作框架协议内容,双方将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发挥校地全面战略合作优势,助力东莞打造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科技服务体系,推动东莞市建设成科技创新活跃、人才团队聚集的创新型城市。

加快大湾区大学建设。依托大湾区大学资源,推动签约高校在松山湖科学城建设人才培养基地,支持在东莞开展多层次人才培养,在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领军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家。

支持高水平大学建设。根据各签约高校不同的优势学科和领域,组织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入驻松山湖科学城,支持学校开展高水平科研人员培育及学科建设,共同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技术需求、科技成果落地产业化等需求,进一步协商制定政策支持,加大力度培育高科技企业;支持通过科技特派员、共建产业技术联盟等方式加强与东莞企业的科技合作。

共建特色产业园区。结合东莞市政策优势和新兴产业发展趋势,重点聚焦各合作高校的优势学科及技术领域,挖掘和协调包括学校系统在内的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等上下游资源在松山湖科学城与东莞市共建特色产业园区。

搭建对外开放新平台。支持学校将松山湖科学城作为学校参与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加强与香港、澳门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设立离岸科技孵化基地或研发机构。

【撰稿】陈启亮 郑国豪 刘婉馨 


编辑 毛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