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新乡村|碧桂园集团:一尾活鱼,撬动特色产业新发展

南方+

“放鱼了放鱼了!”

人们用塑料篷布支起一条“鱼道”,从山坡直通到水面,随着水流的引导,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鲢鱼游入水库之中,生于广东的它们,在这片千里之外的水库中安了家。

这是今年10月21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岩寨水库上的一幕。当天,“粤黔协作”生态养鱼鱼苗发放仪式在台江举行,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联合向当地农户赠送9000斤稻渔综合种养鲤鱼苗、2万斤水库生态养殖鲢鱼,助力台江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和水库渔业高质量发展。

一尾活鱼,给当地发展特色新产业带来了新的契机。

“粤黔协作”生态养鱼鱼苗发放仪式上,当地村民领取鱼苗。

“粤黔协作”生态养鱼鱼苗发放仪式上,当地村民领取鱼苗。

2.9万斤鱼苗长途跋涉 “广东鱼”在贵州顺利安家

提起贵州,人们总用“地无三尺平”来形容,亿万年的地形地质变化,给贵州带来了崇山峻岭的雄伟地貌,但带来了耕地不足的难题,这也是导致当地部分地区长期贫困的根源之一。

随着2020年末,贵州66个贫困县成功脱贫摘帽,台江县也在列。帮助台江接续乡村振兴,培育重点产业,增强自我“造血”能力,这也是进驻贵州开展工作后,碧桂园集团黔东南乡村振兴项目部负责人盛长城面临的新课题。

“我们经过多轮调研后发现,养鱼产业比较适合这里。”盛长城介绍,在当地发展鱼养殖是可行的出路,也是碧桂园能够在当地发展产业的落脚点。

碧桂园和国强公益基金会拿出100万元,从广东佛山采购了2.9万斤鲢鱼和鲤鱼苗,用货车装箱,千里迢迢运到了这里。

在10月21日的鱼苗发放仪式上,2万斤鲢鱼被投入岩寨水库水中,这批鱼会在水库中天然放养,也是大水面生态鱼养殖模式的试点。

而在台江县排羊乡排扎村、富强村等地,村民们每人领到了一大袋鲤鱼苗,大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顾先军便是其中之一,只见他把鱼苗装进两个水桶,一路挑回自家稻田,马不停蹄地将鱼苗放入稻田中。“我有两亩地,领了60斤鱼苗。”顾先军说,他想在家乡开个鱼庄,现在有了鱼,还有粤黔协作工作队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信心更足了。

台江苗族人口众多,当地居民多在半山梯田种植水稻,也有稻田养鱼的历史。碧桂园采购的9000斤鲤鱼苗属于“金元鲤”品种,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很适合稻渔综合种养。根据盛长城的测算,这次发放的鱼苗,能覆盖台江县当地2000多户农户,平均每户能够增收1000元左右。

探索渔业全产业链 助力当地养好“这条鱼”

如今距离鱼苗发放日已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批广东鱼在贵州怎么样呢?

“我们用无人机定期巡逻岩寨水库的情况,水库鲢鱼的成活情况非常好,几乎没有死鱼的现象。”盛长城和当地工作队也经常到水库进行巡查。而村民养殖的鲤鱼苗,也在水田中自由地游弋、生长着。

鱼苗刚刚投放没多久,论成熟还为时尚早。“我们在水库养鱼的目的之一是改善库区的水质,鲢鱼投放进去后也会逐步自我繁衍,”盛长城透露,他们计划在鲢鱼逐步生长、繁衍,形成可持续的生态后,在当地组织一场“捕鱼节”,捕捞后获得的收益将按比例分给当地的老百姓。

目前来看,这些鱼已经适应贵州的水土,这也为接下来台江县继续探索渔业全产业链帮扶模式奠定了基础。

 2万斤水库生态养殖鲢鱼被投入岩寨水库中。

2万斤水库生态养殖鲢鱼被投入岩寨水库中。

11月30日上午,台江县台盘乡举行了一场开工仪式,碧桂园台江县鲟鱼三产融合产业园正式动工建设。据介绍,台江县鲟鱼三产融合产业园拟投资10亿元,建设以鲟鱼养殖加工为主线业务的三产融合示范园区,分南北两个园区,分别坐落在台盘乡和老屯乡,总占地面积千余亩。

盛长城介绍,今后产业园将打造商品鱼和鱼类加工产品两大线条,其中商品鱼除了集中养殖外,还将分散给当地农户养殖,形成联动作用,鱼类加工产品则计划往鱼子酱、提取物制品和预制菜品方面探索。

未来,产业园将构建鲟鱼完整产业链条,以生产、加工、观光、科普、营销五位一体产业格局,联动上下游企业,打造循环多业态、环保生态农业,以市场为导向,打造可持续发展、可持续为农民增收、可持续为台江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的产业模式。

“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作为产业园牵头单位,将紧跟广东东西部协作工作部署,专注养好‘这条鱼’,重点打造亲鱼养殖基地、育苗育种基地、科研创新基地、示范培训基地。”国强公益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地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形成循环经济闭环,让更多的企业加入产业园的建设当中,探索搭建乡村振兴共同体以及更加有效的联农带农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制定振兴方案

因地制宜发展适合产业,是脱贫攻坚胜利后,接续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在粤黔协作的指引下,台江县引入了“广东鱼”,而与台江相邻的雷山县,则在碧桂园的帮助下开始持续探索文旅产业。

9月7日,国强公益基金会旗下的国华文旅集团与雷山县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下一步将推动文旅产业的落地实施,将雷山县最终实现文旅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

台江县和雷山县的产业发展,是碧桂园持续帮扶的缩影。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国强公益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夯实产业帮扶基础,链接供给端,打开需求端,整合资源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做强乡村特色产业链,促进农村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

多年以来,碧桂园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公益事业上,累计社会慈善捐款已超90亿元,主动参与全国16省57县(市、区)的帮扶工作。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后,碧桂园继续长期坚持乡村振兴作主业,形成以党建为引领,聚焦“五个振兴”,并以发展各类特色产业,反哺乡村公用事业的乡村振兴模式,助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其中,党建引领被放在首位。2021年6月,碧桂园集团结对帮扶台江、雷山两县,党建引领依然是“抓手”。把党的组织建在村里,发挥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更多本村致富能手、外出经商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等,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带领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共同唱好乡村全面振兴大合唱。

“6月9日我到台江后,我们项目部第一时间联动台江县委组织部,借助碧桂园集团与清华大学共同举办的基层党支部书记‘同上云党课’,组织台江县党员干部和村支书参与。”盛长城介绍,7月份又组织台江县党员干部到延安参加清华大学碧桂园结对帮扶县党建(延安)提升班学习,夯实基础。

“另外,我们在通过文化和教育领域助推乡村振兴方面也有所规划。”盛长城介绍,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计划联动郎朗艺术基金会,为台江县捐赠“快乐的琴键”智慧音乐教室,让乡村儿童能得到更系统更科学的音乐美育教育。

撰文】葛政涵

编辑 邵玉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