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万国外网友围观煎饼果子,中国版麦当劳肯德基要占领世界了?

南周知道
+订阅

很多留学生想家的时候,就会买些老干妈、螺蛳粉、辣条,在留学生的带动下,不少外国人也尝尝鲜,这一尝就上瘾了。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中国小吃怎么在海外火起来了。

IC photo/图

IC photo/图

面糊在铁板上圆润地“滚”过一圈,薄薄的一层面皮在高温下开始变得微黄,此时打入一到两颗鸡蛋,用铲子戳破蛋黄,将蛋黄和蛋清混合均匀铺满饼面,撒上葱花和芝麻……这就是美味的煎饼果子了,这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小吃之一。

如今,煎饼果子不仅在中国的大江南北流行,也火到国外去了。最近,TikTok上有一位中国大妈摊煎饼的视频吸引了1300万外国网友观看。她用果蔬汁制作出了彩色的煎饼果子,点燃了外国网友的热情。TikTok上,无数外国网友纷纷上传了他们制作中国煎饼果子的短视频,相关话题在TikTok引发广泛讨论。

从珍珠奶茶到煎饼果子,中国小吃为何风行海外?

从珍珠奶茶到煎饼

在TikTok上,#jianbing(煎饼)和#jianbingguozi(煎饼果子)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排队买煎饼、吃煎饼、亲自动手尝试做煎饼果子……屏幕里满满都是老外们无处安放的好奇心,而在伦敦、纽约、芝加哥、都柏林等许多外国城市纷纷开起了中国煎饼果子小摊或者店铺,受到热烈欢迎。

在ins上,来自中国的珍珠奶茶(英文名字为“boba”),则是热门的标签,与“boba”标签相关的帖子有两三百万个。很多国外网友晒自己和珍珠奶茶的自拍,纷纷表示一旦喝了奶茶就很难戒掉。今年外媒甚至有一个报道称,由于全球供应链的混乱和与疫情引起的劳动力短缺,美国西部木薯珍珠减产,引发了人们对珍珠奶茶短缺的担忧。如今珍珠奶茶店在美国的主流城市并不鲜见,价格比星巴克还贵,受欢迎程度依然不减。

不仅仅是珍珠奶茶和煎饼果子,在国外走红的中国小吃还多着呢,比如肉夹馍。美籍华人杰森·王在美国开了多家“西安名吃”的连锁店,受到热烈欢迎,肉夹馍、干扯面、凉皮、泡馍等西安小吃,让外国人大开眼界。有美国媒体报道,每到中午,曼哈顿中部的“西安名吃”店铺外都会排长长的队伍,有时甚至要等上二三十分钟,并且食客主要是外国人。

biangbiang面也是陕西关中地区的传统面食,“biang”这个字就是受面团不断拍击案板时发出的声音启发而来。近年来biangbiang面也在英国、美国风行。尤其是在英国,biangbiang面从伦敦的精致餐厅火到街头摊位,吸引了不少中外朋友,BBC还专门刊文报道《西安美食:一种名字写不出来的中式面食》

一直以来,中国留学生都是中国小吃的“宣传大使”,身体力行且不遗余力地对外推广着中华饮食文化。很多留学生想家的时候,就会买些老干妈、螺蛳粉、辣条,在留学生的带动下,不少外国人也尝尝鲜,这一尝就上瘾了。如今螺蛳粉已经打入美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多个国家,超市里常常是“手慢无”。

IC photo/ 图

IC photo/ 图

如何征服外国人的胃

中国小吃在国外走红的背后,有几个让人值得思考的地方。

一方面是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中国在国际能见度提高,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愈发频繁,饮食也成为交流的急先锋。另一方面,这自然是美食的天然魅力了。中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美食大国,其烹饪的方式、美食的种类,远在其他国家之上。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烹饪是数千年历史发展的结晶,这是美国这样的历史短暂的国家所不能比拟的。跟其他历史也很悠久的国家相比,我们地域辽阔,取材广泛、花色繁多、菜系多元,烹饪方式烧、煮、烩、蒸、烘、烤等应有尽有,酸、甜、苦、辣、咸、淡、香、鲜等口味无所不包,这又是别人所不具备的。比如不少留学生去了美国就发现,美国人很少使用“炒”这个烹饪手法,几乎就是“烤”,蔬菜就是拌一拌沙拉。因为美国很多原住民是牧民,以肉食为主,“烤”是最为方便的也是最常见的。

然而,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是,为何中国美食这么多,在海外也颇为流行,却没有诞生像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品牌?

这是由小吃的特性决定的。小吃具有鲜明区域特色,作为一代代口口相传下来的美食,当地许多人都会制作,并没有具体的标准,因此,同样的煎饼,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手里,做出来就是不同的味道。一样的粽子,有的地方是甜的有的地方是咸的。都是面食,却有炸酱面、阳春面、刀削面、热干面等多种做法。肯德基、麦当劳等西式小吃,讲究的恰恰是标准化、流程化,由一个统一的流程做出来的,以确保同一道菜有着几乎一模一样的味道。

中国小吃的自由,成就了它的创新和多元;也因为它缺乏统一的标准,让它无法形成稳定的口感,也就很难形成统一的品牌效应。这就造成中国小吃虽然遍地开花,但很散,没有办法形成聚合效应。美国虽是“美食荒漠”,却产生了肯德基、麦当劳这样流行全球的快餐品牌,它们的标准化、流程化、品牌化思路,也值得中国小吃借鉴。

这倒不是说,我们只要有一种口味的面食,而是我们有那么多种面食,每一种面食是否可以有一套标准化的制作方法?比如做biangbiang面,香油用多少,面粉加多少水,和面和多久,面的宽度、厚度是多少,什么时候下面,面要煮多久,等等,这些都可以形成一套标准,让海外的食客对biangbiang面形成稳定的统一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外国人的口味,适当对中国小吃进行创新。比如西安名吃,就积极研发了许多新口味,店内自创的“辣牛肉肉夹馍”,就是西方人爱吃的汉堡的结合,很受欢迎。

而门店的经营也应该走出小作坊式,而采用统一的门店设计、统一的食材配料供应、统一的管理,确保加盟的门店都能够具备高水准的口味与服务,把品牌做大做强。在美国有多家分店的“西安名吃”,走的就是这一思路。

当然,标准化、流程化,也可能会遏制创新,它带来的只是单一的、千篇一律的口味,就像肯德基、麦当劳的分店再多,它们的味道就那么几样。因此,中国小吃可以两条腿走路:一些商家,通过标准化实现规模化,做大做强;更多的小商家也不妨依然“小作坊”,让小吃的口味家家户户不同,让中国小吃永保活力和生命力。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