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越合作区:乘风破浪,开工五年绘就深圳境外经贸合作“新风景”

南方+ 记者

五年时间,如何在一片杂草丛生、道路泥泞的荒芜之地“铲出”一片累计产值达10.9亿美元的现代化产业园?

是怎样的担当,才能在几天时间内协助越南海防3000多名中国同胞完成新冠肺炎疫苗接种?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项目众多,如何后来居上,勇创标杆,绘就深圳境外经贸合作“新风景”?

园区一角

在深圳首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济贸易合作区(简称“深越合作区”)即将迎来开工五周年之际,深圳市深越联合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深越公司”)正用一个个生动实践,为上述问题给出精彩注解。

披荆斩棘 :杂草堆中“铲出”海外园区建设“深圳速度”

一栋栋绿色节能的厂房拔地而起,12条便利的交通网络分布,雨水公园、23公顷绿地和5.5公里绿道生态交融……

如今,站在高处放眼望去,这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的现代化园区,让深越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小涛感慨万千。

深越合作区总体规划鸟瞰图

五年前,肩负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中越合作品牌项目的重要历史使命,张小涛带着团队来到越南海防市。彼时,合作区杂草乱生,道路泥泞,百废待兴。就是在这样异常艰难被动的形势下,深越公司开启了披荆斩棘、风雨兼程的建设历程。

五年过去,深越合作区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面貌焕然一新。据张小涛介绍,园区已建成产业用房面积12万多平方米,包括7栋多层框架混凝土结构的标准厂房、15栋单层轻钢结构的标准厂房、1栋办公楼、1栋宿舍;铺设道路10多公里,各项配套工程基本完成。

模式创新:“中国总部+越南基地”助力中国企业 “出海”远航

为打造海外一流园区,深越公司在深圳市国资委、市商务局等政府部门和股东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指导与支持下,结合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产能溢出特点,实施“精准招商”策略,加强与专业服务机构等合作,重点引入电子信息、机电制造类知名企业,引导企业构建“中国总部+越南基地”的产能溢出模式,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数据显示,目前合作区引入32家优质制造类企业,包括16家上市公司分支机构,入园企业累计产值10.9亿美元,带动国内货物出口额5.4亿美元,解决当地大量就业。

全景

“合作区让民营企业‘出海’变得简单了。”深圳市共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澜说,深越公司积极对接商务、外管等政府部门,帮助企业打通境外投资许可、证书注册等业务办理流程,缩短境外投资审批时间,建立跨区域“绿色通道”,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各方面问题。

“通过合作区工厂,公司海外订单激增,产值持续增长,抗风险能力和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并一跃成为国际知名企业的第一梯队供应商。”在深圳市豪恩声学股份有限公司越南工厂总经理邹然看来,合作区已成为中资企业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融入全球产业和价值链的重要平台,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在越南的生动实践。

逆行出征: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先行示范区责任担当

合作区建设、招商乘风破浪,战疫一线同样彰显担当 。

今年3月,中国政府推出为海外中国公民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的“春苗行动”。而越南本轮疫情自4月底暴发以来持续蔓延。在此形势下,为维护在越中国公民健康安全,中国向越南援助了50万剂国产疫苗,优先为中国公民接种。

为落实党和政府对在越中国公民的关心关爱,助力越南海防中国同胞顺利完成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在中国驻越南大使馆支持与推动下,深越公司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发动园区企业党员群众迅速组建起一支1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不惧风险、逆行出征。

“在这种特殊时期,特别是在境外,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中共党员,我们更要不忘初心、主动作为,在同胞最需要我们的时候冲锋在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合作区创新发展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凭着这份责任感,深越公司党支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强化统筹协调,做到组织保障到位、工作流程到位、责任分工到位、服务细节到位,最终高质量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实现海防中国同胞应种尽种、能种尽种。对此次服务保障工作成效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中国驻越南大使馆给予了高度肯定,海防中国同胞也纷纷“点赞”。

【记者】杜艳 

【通讯员】谢志雄

编辑 胡佩瑶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