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市三角镇,有一条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商品鱼品种——三角生鱼。生鱼学名乌鳢,在三角镇,人们养殖生鱼的历史已超过50年,当地已形成从育苗到产品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为进一步擦亮三角生鱼品牌,推动生鱼食品走上更多家庭的餐桌,12月5日,以“三角好水出好鱼”为主题的“2021三角生鱼美食文化嘉年华”在三角镇正式启动。这是中山市首次举办以生鱼为主题的大型美食文化活动。活动期间,三角镇联合多方力量,开展三角生鱼美食研发、生鱼烹饪赛事、生鱼产品展销会、三角生鱼美食品鉴消费券发放等系列活动,这个活动将持续1个多月。
中山餐饮名店和粤菜名厨获授于“三角生鱼美食研发示范店”和三角生鱼美食大使称号。 南方+ 李姗恒 拍摄
30家示范店研发三角生鱼菜品,发放无门槛电子消费券
“2021三角生鱼美食文化嘉年华”由中山市三角镇政府主办。活动期间,主办方授予30家中山餐饮名店“三角生鱼美食研发示范店”称号,邀请30位粤菜名厨担任美食大使,研发以生鱼为主材料的菜式,并通过线上线下投票和生鱼烹饪赛事等方式,评出获奖生鱼佳肴。
为让更多市民品尝三角生鱼美食,主办方还将在30家生鱼美食示范店开展“三角生鱼美食品鉴”电子消费券活动。市民在示范店品尝三角生鱼美食,即可获得50元无门槛电子消费券抽奖机会。
此外,市民还可参加在三角镇举行的三角生鱼嘉年华活动展销会,看烹饪比赛、品特色美食、买三角特产、玩互动游戏。
“三角生鱼肉质鲜嫩,深受食客欢迎。”银泉酒店是本次获评的“三角生鱼美食研发示范店”之一,该酒店大厨植中钦表示,三角生鱼是品质优良,药用价值也很高,具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促进伤口愈合等功效。他计划结合健康理念,开发多款三角生鱼菜式。
广东省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主持人、中山市三溪酒楼董事长、中山市烹饪协会会长郑耀荣表示,三角生鱼是中山本土的优质食材,中山市烹饪协会将加强与三角镇政企联动,通过本次活动,开发更多高品质三角生鱼菜式,将三角生鱼打造成继中山脆肉鲩之后的第二个水产品美食地标。
2021三角生鱼美食文化嘉年华活动启动。 南方+ 李姗恒 拍摄
把“生”鱼做成“熟”鱼,擦亮“三角生鱼”品牌
三角镇本地生鱼又名斑鳢,渔民们俗称“土炮生鱼”。据《中山市三角镇志》(2019年12月第1版)记载,1966年三角公社鱼苗种场就开始试行孵化土种生鱼。50多年来,三角镇经过了“土炮生鱼”“香港生鱼”(原产于香港地区的斑鳢)、以及乌鳢与斑鳢的杂交新品种--“杂交生鱼”三个养殖阶段。2015年,三角镇惠农水产种苗繁殖场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共同培育的“乌斑杂交鳢”,被国家认证为水产新品种。自此,三角生鱼挂上“国字号”招牌。
凭着新品种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特点,三角生鱼迅速占领了市场。如今,三角镇每年生产并销往全国各地的杂交生鱼苗超过35亿尾,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
经过多年发展,生鱼产业已成为三角镇渔业的支柱产业和养殖户眼中的“致富鱼”。近年来,三角镇不断扶持三角生鱼养殖产业发展壮大,确定了把“生”鱼做成“熟”鱼的战略思路,将三角生鱼作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把生鱼产业打造成耳熟能详的特色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擦亮“三角生鱼”这一地方品牌。
三角镇副镇长陈灯表示,近年来,三角镇高度重视打造三角生鱼产业名片,引进全国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建设全省首家现代化生鱼养殖产业园,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三角镇已形成了涵盖苗种生产、成鱼养殖、流通和产品深加工等环节在内的产业链,全镇生鱼养殖面积约11000亩,每年生产商品生鱼8万多吨。同时,三角镇还是全国重要的杂交生鱼苗种生产地,每年生产并销往全国各地的杂交生鱼苗、鱼种超过35亿尾。加上生鱼流通、配送等服务业环节,三角镇生鱼产业全产业链年产值超过14亿元。在这条鱼的带动下,三角2020年农业总产值增加40%以上,渔农亩均增收达3.5万元。
在品牌建设方面,三角镇内生鱼企业已成功注册了包括“三角杂交鳢”“三角农情生鱼”等10个渔业商标,还有2个商标通过国家商标总局初审,进入公告期。后续将会有更多生鱼养殖企业申请注册涉渔商标。值得关注的是,“三角生鱼”正申报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望成为继“中山脆肉鲩”之后,第二条进入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中山鱼”。
陈灯表示,三角镇将坚持贯彻生态环保理念,不但要做大做强“抓住‘一条鱼’”这篇大文章,把“生”鱼做成“熟”鱼的路子走对走实走好,打造三角生鱼好山好水好味道的美食文化,还将切实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借助珠江水产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专家研究团队力量,积极探索开展三角镇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和生态养殖等项目,力争两年内完成尾水治理全覆盖。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雷海泉
【摄影】李姗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