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说丨李雪英:开设“成长银行”,培养自信小福星

五邑大课堂
+订阅

★编者按

江门“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围绕“江门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结合江门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工作部署,南方+江门教育频道推出“校长说”栏目,邀请江门各学校校长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畅谈如何实施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助力江门教育走向现代化。

走进江门市蓬江区紫茶群福学校,每个课室都配置了一个“评价激励箱”,即“成长银行”,考评学生的“五育”情况,引导学生“立规立德立志,向上向善向美”。这是“双减”政策背景下,紫茶群福学校创新打造的“五育并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旨在以积分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

“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我们通过开设‘成长银行’,实行学生积分奖励制度,让学生在赏识教育中,建立自信心,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校长李雪英如是说。

蓬江区紫茶群福学校校长李雪英。受访者供图  南方+ 叶芷晴 拍摄

基于“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教育体系,李雪英以履职紫茶群福学校校长为新起点,一如既往地践行着“爱校如家、爱师如友、爱生如子”的赏识教育理念,同时开拓创新,探索建立全面的学生素质培养评价标准,让学生在新的评价体系中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她说,与学生相处,教师要学会俯下身,融入他们的世界,方能做到因材施教。

以生为本,践行赏识教育理念

自1997年毕业成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以后,李雪英一直走在探索开展“鼓励式教育”的道路上,用爱心、耐心、细心守护学生的童真,发掘孩子们的天性,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从那时起,“鼓励式教育”就像是一颗种子,在李雪英的心中萌芽、生根。

多年以后,李雪英主动接受挑战,向更大的平台出发,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兼任学校少先大队辅导员。彼时,她的“鼓励式教育”逐渐完善,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成熟的赏识教育理念,深受学生与家长的喜爱,并获评蓬江区首届“十位最受欢迎教师”。

“7年的幼儿园教学经历对我来说,是无价之宝,它教会我如何挖掘学生的优点,认识学生、赏识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唤起他们探索世界、主动学习的兴趣。”李雪英表示,有了幼儿园的教学经验作为基础,她接手小学低年级教学任务时,更能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学生顺利过渡、适应小学生活。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李雪英带领学校教师制定了《紫茶群福学校“五育并举”学生综合素质实施方案》,引入银行管理理念,以信息技术2.0工程为技术支持,结合日常评价标准,打造“教育+互联网”的“成长银行”综合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以银行储蓄的形式,把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良好表现化为积分,存入储蓄卡,以此作为学生评优表彰的依据,每月按照积分排名评出“周之星”,每月评出“超群少年”,每学期评出“五品少年”。当积分到一定的数量,学生还可以到“积分商城”和“积分超市”兑换奖励,让学生在评价中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

每个课室都配有“成长银行”。  南方+ 叶芷晴 拍摄

李雪英认为,学习成绩不是衡量优秀的唯一标准,教育者应以德育为先,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为杠杆,同时以课程为载体,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学校,我们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每一位教师成为‘德育教师’,把‘三全育人’的要求融入思想道德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中。”她说。

同时,李雪英还注重“搭台唱戏”——校园内,搭建多种活动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如校级、班级的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等活动;班级中,学生是班级文化的创造主体,图书角的布置、书籍的选择、植物区布置和养护等都交由学生抉择,保留他们创造发挥的空间。

教师为支撑,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作为江门市区较大的小学学校之一,紫茶群福学校拥有足够的场地与空间开展特色办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据了解,该校一共为学生配置了34间功能场室,例如科技创客室、计算机室、音乐室、琴房、美术室、舞蹈室、学生阅览室、心理咨询室等。

室内运动场。  南方+ 叶芷晴 拍摄

李雪英表示,有了完善的功能室,才能更好地上好每一堂课,如音乐课需要专业的声乐课室,学生上课时可以沉浸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实验课程上使用专业的实验仪器,学生才能有更加直观的感受与体验,更好地享受每一门课堂的乐趣,感受学习的魅力。

多样化的功能场所为紫茶群福学校发展多样化特色教育提供了平台保障。“未来,紫茶群福学校的学生至少掌握一项体艺特长。”李雪英告诉记者,“双减”政策背景之下,该校将会充分利用功能场室配备齐全的这一优越条件,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与平台。

紫茶群福学校拥有蓬江区最大的报告厅。  南方+ 叶芷晴 拍摄

紫茶群福学校给学生准备的运动场。  南方+ 叶芷晴 拍摄

“首先是开齐课程,构建特色课程体系,让专业课程拥有专业课室,每一门课不再枯燥无味,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其次,我们将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成长需求开设丰富多彩的素质提升项目,比如体育类、乐器类、语言类、科创类等。”李雪英补充。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李雪英看来,发展多样化特色教育离不开专业的教师人才,“要想办好一所好的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支撑。”对此,为了更好地促进一所新学校快速成长,李雪英计划借力江门市紫茶小学教育集团的教学品牌与教育资源,与紫茶小学开展“三同”活动,即“同课堂、同教研、同培训”。

其中,同课堂是指师傅和徒弟共进课堂,进行“一对一”帮扶,帮助年轻教师更快成长;同教研是指两校教师一起开展教研活动,以提高紫茶群福学校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同培训,是指两校共同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提升紫茶群福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助推该校的教、学、研工作的全面提升。

同时,在学校内部,李雪英还将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组织开展“班主任能力大赛”“教师基本功比赛”“公开课比武赛”等活动,搭建平台,让新教师快速成长,站稳讲台。“走向教育现代化的背后,是每一位教师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李雪英说。

家校协同育人,落实“双减”政策

“双减”政策背景下,设在每个班级里的“成长银行”还成为了紫茶群福学校开展家校共育的平台。一方面,家长可以随时查阅孩子的积分情况,了解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另一方面,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在家里的表现进行打分,督促孩子形成更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双减’政策落地,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也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家长的精力负担,让学科教育重新回归学校主阵地。但作为孩子的父母,减负不代表减轻肩上的责任。家长永远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应该时时关注孩子的成长,与学校合力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李雪英补充。

学生正在上素质拓展课。  南方+ 叶芷晴 拍摄

同时,为了培养孩子大胆“说”的能力,紫茶群福学校创新设计“能说会道小福星”作业——从一年级起,结合学科的特点设计口语训练作业,要求每一位学生在完成课本要求的基础读说任务之后,向家长口述总结当天的学习内容或分享课堂上的学习心得。

“这样一来,既能训练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可以让他们用‘说’的方式回顾学过的知识,一举两得实现‘减负增效’。”李雪英阐述她的用意,“如果一个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强,说明他(她)的思维很活跃、思路很清晰,那么他(她)的学习成绩也不会差。同时,布置这项家庭作业也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

同时,为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优势,紫茶群福学校还推出了“智慧小福星,家校携手行”小视频,逢周二、周六推出不同科目老师的分享视频,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进度和行为表现,及时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搭建家校共育的桥梁。

紫茶群福学校致力培养自信小福星。  南方+ 叶芷晴 拍摄

以紫茶群福学校为新起点,李雪英透露,未来将以落实“双减”政策为契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全面发展、超群拔萃的青少年,“下一步,学校将以创建‘四个一流’的现代化名校为目标,即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力争五年内建成一所学生自我管理、教师主动发展、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区域示范学校,助力蓬江教育高质量发展。”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黄烨倩

编辑 钟惠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