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班长们要退伍了

南部战区
+订阅

又是一年退伍季

十二年、十六年……

老兵们是部队的宝贵财富

他们的故事是政治教育的鲜活资源

从新兵到老兵

从战士到骨干

从入伍时的“新手小白”

到现在的“业务大拿”

他们用不一样的迷彩青春

书写专属自己的军旅传奇

今天

他们将自己对部队的真挚情感

凝结成声声珍重和嘱托

向战友们送上贴心的离别感言

装甲技师兼驾驶员:李任杰

作为一名入伍16年的边防“活化石”,连队装甲技师兼驾驶员李任杰曾五换单位、七易岗位,频繁的岗位变动也造就了他部队“多面手”的名号。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扎根边疆、戍边卫国的理想信念。

他说:“比赛必有一胜,苦学必有一成。投身火热军营,就得有干一行、爱一行的踏实态度,不论身处何职,都要有当状元的野心!”

通讯兵:张雪刚

长期坚守通信保障岗位,成千上万次操作训练,光纤(光缆)技师张雪刚凭借着一股“有短板就要把它变成长项”的牛劲儿,交出了一份12年通信保障“零事故”的优异答卷。

“通讯兵都知道“100-1=0”的道理,一年365天,绝不能有一秒钟松懈,信息传到哪里,使命和责任就要到哪里。”张雪刚如是说。

“技术大拿”:李兰生

“优秀四会教练员”、岗位练兵比武轻武器射击第二名、炮兵专业“技术大拿”……提起李兰生,连队里人人都竖起大拇指。作为远近闻名的“神枪手”,生活中谦虚低调的他,一上训练场就仿佛变了一个人,在他的眼中永远只有靶心。

“要对自己的每一枪负责,因为每一环都决定着自己的命运。”李兰生常常这样跟战友们说。

线路维护员:何孝忠

何孝忠入伍30载,始终保持入伍初心,扎根基层,坚信平凡岗位也能创造不凡。如今,他即将达到最高服役年限离开军营。他有感而发:“感谢党组织对我30年的培育,是部队这个大熔炉,让我从地方的一名青年,成为一名光荣的‘兵王’。回到地方,我定不忘初心,发扬水兵精神,在新的岗位上,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警卫员:刘航

在警卫分队的岁月是一段刻苦铭心的记忆,是一段难说离别的深情,是一段触及灵魂的成长,更是一场影响一生的旅程。从军16年,我用行动诠释着使命与担当,这也是警卫兵始终如一的追求。我感谢军旅中遇到的所有战友们,退伍不褪色,我的生命中从此多了一份坚毅,也多了一份远方的牵挂。

管理员:廖晶

临近退伍,回想自己这16年军旅生涯,虽然没有电视中的刀光剑影,但也算是经历过灼灼烈日。让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2009年时,作为女兵方队的一员接受了祖国的检阅,阅兵的经历教会了我坚持和忍耐。正所谓:百日刻苦、一刻庄严、一生荣耀!

油机员兼职驾驶员:王晓东

临近退伍,我最舍不得的是我工作了16年的岗位。车台就像是我的好兄弟,不记得有多少个日夜,我曾和它一起并肩作战,圆满完成多项通信保障任务。一晃眼,竟也到了要道别的时刻。虽然我脱下了军装,但军人的职责使命依然是我内心最鲜红的刻印。一声到“到”,一生“到”,若有战,召必回!

炊事员:刘松闻

三尺灶台风与火,一尺炒勺翻江倒海,12年不惧油烟,不畏炎热,十八般武艺酸甜苦辣皆成章。我想说,今朝献身国防,明日建功家乡!我对部队这个大熔炉有着深厚的感情,能将人生中最宝贵的12年奉献给部队,是我一生最大的骄傲。

脱下军装

并非结束

而是新的开始

亲爱的老兵们

愿你们纵横四海

归来仍是少年

向老兵们致敬!

(素材提供:陈玥、冯丽、张荣荣、李伟国、李润发、段磊、胡何、姚刚、朱春生、吴昊原)

南部战区权威发布

监制:梁启英 田军里   编审:刘道付 姜博西

主编:孙炳祥  责编:蔡梦华   版式:侯鲁晋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