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2021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东莞)采购会(简称“文采会”)在东莞市文化馆拉开帷幕。本届“文采会”作为2021年全国“文采会”(东莞站),是全国三大区域“文采会”之一。其中大朗参与“文采会”的民间传统文化项目共有四大项,包括大朗镇获得“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毛织工艺美术、珐琅彩绘工艺、麒麟龙狮文创以及巷头木偶戏,这些项目都是大朗镇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工艺和非遗项目。本次参展将全面展示近年来大朗镇在推动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促进毛织产业创新与融合的成果,进一步提升大朗城市品牌形象,为“科创新城、品质大朗”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本届“文采会”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指导,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东莞市台港澳事务局承办,中国文化馆协会、中国文化馆协会摄影委员会协办,东莞市文化馆执行。
“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为推动民间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而组织开展的一个文化品牌项目。
今天上午“文采会”的启动仪式上还举办了2021-2023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授牌仪式,大朗镇党委委员蔡培光(右起第三个)代表大朗镇接受了“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毛织工艺美术)”牌匾。
据了解,今年4月份,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2021-2023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命名工作。为推进毛织工艺美术弘扬传播,大朗镇迅速行动,由大朗镇文化服务中心启动“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申报工作。经过层层筛选,大朗申报项目“毛织工艺美术”以其文化特性的独特新颖,获得评审专家的青睐,被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毛织工艺美术)”的命名。
C1—24展区
- 大朗毛织工艺美术 -
(大朗镇文化服务中心)
近年来,大朗结合自身产业特色,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资源,积极打造毛织文化品牌,通过举办毛织风情文化节、创建毛织文化艺术之乡、创作一批毛织艺术作品等方式,为毛织产业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推动了毛织特色产业与毛织文化品牌的融合发展。未来大朗将积极弘扬和保护传统文化,大力培养传承人,让薪火得以相传,着力打造文化艺术之乡。
形态逼真的毛织编织工艺品
C1—31展区
- 巷头木偶 -
(东莞市巷头朗声木偶剧团有限公司)
大朗巷头木偶戏源自福建,经百年传承,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曾影响东莞莞城、东城等镇街,2006年被认定为第一批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朗巷头木偶是“杖头木偶”,演出时需要演员把木偶举过头顶表演,舞台上要设一道帷幕遮挡演员,帷幕的大小由木偶的大小决定。2008年3月27日,“东莞市群众艺术馆木偶剧创作演出基地”在大朗镇巷头社区挂牌成立,巷头木偶艺术进入新时代。巷头木偶戏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这一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在东莞的传承传播,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栩栩如生的木偶
C1—34展区
- 珐琅彩绘工艺(大朗镇)-
(东莞市东立彩绘工艺品有限公司)
东莞市东立彩绘工艺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坚定不移传承手绘技艺的创新型公司。公司在传统的技艺上不断创新变革,采用进口的液态珐琅彩料,纯手工勾勒金色、银色、黑色等轮廓,在水晶玻璃上进行手工晕色。纯手工打造出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珐琅彩玻璃艺术作品。立体的轮廓及彩料完美结合,丝绸般细腻的质感,犹如宫廷御用的铜胎掐丝珐琅彩精美艺术感,传播了工匠技艺精神及展示了传统手工文化之美。
精细华丽的珐琅艺术画
C1—38展区
- 麒麟龙狮文创 -
(东莞市大朗昌华狮鼓店)
大朗昌华狮鼓注册成立于2002年5月,是一间专门从事岭南各地民间舞麒麟、龙、醒狮、䝛貅扎作的工艺坊。2016年扎作的客家麒麟入围“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同时昌华创始人万贡学紧跟时代潮流开发了多款服装、腰包、手袋等高端旅游文创产品,其中狮子头、麒麟头高端摆件产品整体设计精巧别致,极具岭南传统文化气息,寓意能驱邪避祸,招财纳福,象征着如意吉祥、兴旺进步,多次在国内外展览比赛中获奖。
精致小巧又不失霸气的麒麟龙狮摆件
为全面配合“文采会”的举行,大朗镇文化分馆还将在文采会期间举办文化惠民活动周,包括6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切实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将文化惠民的宗旨落到实处。
- 大朗文化惠民活动周安排表 -
活动咨询热线:83315566
了解更多文化和旅游动态,
请关注“文旅大朗”
出品:大朗融媒
来源:文旅大朗
编辑:韩晓初
责编:陈俊祥、韩晓初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