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作20年,柯木塱这块土地为何不用“休息”?

南方+ 记者

薄皮辣椒、香味南瓜、品质番茄,这里种植着代表市场趋势的新优品种。

展览展示、技术洽谈、信息共享,这里搭建了一个综合展示交流平台。

降解地膜、生物防控、健康栽培模式,这里能学到最新的绿色植保防控技术。

光谱分析、植物档案、数据系统平台,这里将引领农业进入硬科技时代。

柯木塱”这个地名,对于大多数种业人来说并不陌生。每年12月,来自五湖四海的行业人士都相聚于此,看品种、谈技术、谋合作。20年来,柯木塱的品种展示在行业内树起新风向标,柯木塱的展览水平在业界扬名立万。

举办了这么多年的地展究竟给行业带来了哪些效益和作用?为什么历经20年,从这块土地上生长起来的作物仍然能表现优良?未来,展商和观众可以期待这里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今天,记者就带您走进中国农业绿色产业大会暨第二十届广东种业大会的地展现场——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示范基地,一起解锁地展展示、管理、种植的奥秘。

多方位融合展示

地展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

上世纪80年代,“南大门”广东乘着改革开放东风,种子市场最先实现市场化。凭借着繁荣的种子贸易和巨大的市场空间,每年都会吸引无数种业人士南下来到广东发展一番事业。这时的他们迫切地需要一个平台拓展市场、结交客户、展示企业实力,在此基础上广东种业大会应运而生。

只办展会不办地展,品种交易无异于隔山买牛。为此广东种业大会引入地展机制,推进农业展示回归本真。“这是一个以‘政府搭台、企业参与、科技支撑、服务农民’为宗旨的展示交流平台,品种间竞技的擂台赛。”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植业技术与种业推广部部长罗学梅表示。

“在广东种业大会开展地展之前,以往的种子交易会类型都是以酒店房间洽谈、简单展位展示或者直接摆地摊为主要形式,极少甚至是没有鲜品展览,更不要谈地展了。广东种业大会的地展把各个公司需要向客商展示、介绍的成果在田间正常栽培并表达出其特性,让客商实实在在观察到该品种在这个种植时间段的表现,正确反映出该品种的产量、商品性、抗性,或受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后的效果,眼见为实,观众能更加直观地寻找到各自喜欢的产品,品种。”广州亚蔬园艺种苗有限公司陈绍贤表示。

从2002年起,广东种业大会地展平台在不断创新中发展壮大。广州市华艺种苗行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种子商会会长陈春山回忆,广东种业大会地展创办初期,规模不大,参与品种只有几百个,大家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需要动员会员单位带头征集品种。尝到甜头后,主动加入地展的企业越来越多,地展品种增加到6000多个,地展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国际十强种企、国内著名种企以不同方式参与地展,争光斗艳,成为中国种业最具发展潜力的盛会

南方农村报 蔡思宇 拍摄

20年来,地展对行业产生的深远影响,不仅仅只是经济上,模式上,规范上,更是在社会效益上。全国不少小微企业通过这个平台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种业的生力军;一些企业借助地展平台扩展国际贸易,时至今日,种子出口业务仍是这些公司主要营收来源之一;以广东种业大会为标杆,国内展会进行模仿效仿和延伸。

“20年的积淀,广东种业大会地展的规模由小到大,种植水平不断提高,种植模式不断更新,种植种类、品种类型不断增加,越来越具备现代农业示范区效果。”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高富欣有感而发。

如今,在柯木塱园区你可以看见:标准化的种植展示、代表育种趋势的多样化品种、高效的农机作业、规范化的种植管理、绿色的植保技术、全程跟踪记录服务。除了品种展示还把良种、良法、良机、良地融合起来进行综合展示,一系列独特展示之道让广东种业大会地展成为了行业的风向标

20年生生不息

这片土地为何能保持生机?

早在20年前,广东种业大会地展品种的第一颗种子就在柯木塱生根发芽,直至今日这片土地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生机。农户们最惧怕的茄果类连作障碍问题在这片土地上也得以解决,20年连作仍能保持良好展示效果的奥秘究竟是什么?

“耕作过程中土壤是很重要的,因此改土是每年地展种植开始之前都要重点进行的工作。”地展技术团队负责人广州骄阳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强说,“从6月初开始彻底清园,把田间一些杂物如秸秆等进行清理,减少土壤中原有的病原菌;接下来浸水泡田(水旱轮作),主要有两种方法,即早春的水稻种植或是6-7月份这40-50天的泡水;8月份时进行土壤的三翻三晒,让土壤接触到足够多的光线,杀死土壤下层的一些病菌;最后是投放有机肥与生物菌剂改善土壤微环境,调节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南方农村报 蔡思宇 拍摄

40-50天的浸水泡田减少土壤中原有的病原菌 

40-50天的浸水泡田减少土壤中原有的病原菌 

除了改土之外,更重要的是地下线虫的防治。据赵强介绍,前期的三翻三晒工作已经把土壤中的线虫基数降低到一定程度,致命性降低;后期再根据田间情况微量的使用药剂,以减少由于线虫侵咬植物地下组织产生伤口,使得青枯病菌等土壤细菌“有机可乘”。对土壤的改良、改善做到位了,病害就自然就减少了,加上营养物质的补充,植物抗风险能力增强,生长状态当然更好了

由于改土措施的实施,茄子青枯病等细菌病害大量减少 

由于改土措施的实施,茄子青枯病等细菌病害大量减少 

“种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链接各种生产要素,任何一个环节没做好都可能导致失败。品类多、同一片土地多年重茬种植,管理上需要更加周到细致,必须做好每一个细节。”赵强说。为此,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每年组织技术团队,通过分析气候条件和田间病虫害爆发的情况制定当年的植保方案,保障地展顺利进行。

20年来,每块田每个小区有什么样的病害发生,我们的技术团队都会记录在案,避免种植易感病品种。”广州骄阳农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陈凤如说,“同时,我们也会做好功能性肥料、生物肥料、新型土壤调理剂等绿色投入品的保障,再结合机械化深松深翻整地、水肥高效利用、防虫网和银灰网围蔽、秸秆还田等基本绿色防控技术实施。如此精耕细作,才能实现作物连续20年健康生长。”

此外,地展工作人员也会经常去参加全国各地同行举办的展会,交流优势做法。“这几年全国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始推行地展服务,如中原地展、浙江种博会、武汉种博会、寿光种博会等。我们也会时常前去参观,看到她们一些好的种植经验如搭架方法、爬藤种植密度等都会去和对方沟通交流,并学习这些技术精华用于我们的地展种植中去

南瓜搭架技术 

南瓜搭架技术 

也许,这就是广东种业大会历经20年仍能保持如此生机的奥秘吧!

引进新兴技术

未来这些改变可以期待

从前,地展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决定因素是人,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的机械也开始充当着“管家”的角色

近年来,柯木塱引入了许多新兴的种植技术和绿色科学的管理方法,如水肥一体化、双色地膜覆盖、无人机统防统治、叶菜防虫网全覆盖和田间图像光谱分析等技术。赵强介绍,地膜覆盖技术的引进大量减少了人工浇水和除草的过程,田间的劳动力投入因此而减少了近30%。叶菜全网覆盖技术减少了农药的喷施周期,原来一个星期需要打3-4次药,现在一个星期只用打1次,防治好的情况下甚至可以不打药,药物和劳动力的投入成本转为了防虫网等资财的投入成本,种植出的蔬菜也绿色健康

叶菜全网覆盖技术,减少害虫侵害

叶菜全网覆盖技术,减少害虫侵害

“最近几年我们还和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合作,定期邀请他们来田间进行地块光谱分析。通过光谱分析可以监控每一个地块的湿度和养分情况,不同地块根据湿度、养分、病虫害情况的不同,光谱分析图像上对应的区域也会呈现不同的颜色,这时候我们就知道,哪些地块需要进行什么样的处理了。”推广中心罗学梅部长说。

南方农村报 蔡思宇 拍摄

光谱分析,针对性解决地块肥水问题

光谱分析,针对性解决地块肥水问题

种业大会虽貌似是品种展示,但其实是以种业为核心,结合了农业技术和现代装备的综合展示,20年前广东种业大会用地展诠释了创新求变,20年后在地展的基础上又有哪些大胆的探索?

“今后,我们将更多的朝着数字化系统管理平台的方向去尝试,我们将把品种数字信息、农事操作记录、气候环境信息、恶劣条件应对措施等数据,通过图像、图文的方式录入到大数据系统平台。日后任何一个农业工作者,都能够通过数据系统平台看到自己想选择或推广的品种在柯木塱及周边地区的生长情况怎么样。”赵强说。

品种栽培信息收集,构建大数据档案 

品种栽培信息收集,构建大数据档案 

作为一个种子商家和种子企业,看到了数据库中保存的品种生长档案记录,当他自己在做推广的时候就能够有效规避风险,或是根据已经出现的问题给予相应的解决办法。这样无论销售者在哪里,当品种推向市场的时候他们就能更加准确的判断适宜的销售地,降低推广风险

“目前,在省农业农村厅和省科学技术厅的支撑下,我们在园区内还开展了职业技术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种植户们会带着疑问来到园区交流,这些疑问一般是:我家的地块可以种植什么样的品种、水肥一体化应用的注意事项、温室设备使用方法以及植保仓库物资的购买计划和存储方式等,通过现场培训和答疑交流她们就能找到想要的答案,展会不仅只是地展还融合了服务。”赵强说。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喻珺

编辑 叶凤林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