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眼 | 一年被罚款20次,你还相信豆瓣评分吗?

南方+ 记者

2021年12月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人约谈豆瓣网,针对近期豆瓣网及其账号屡次出现法律、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情节严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责令豆瓣网立即整改。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即对豆瓣网运营主体依法予以150万元罚款。

由网信中国发布的这则信息,引发了网友对豆瓣的热议,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就在今年豆瓣已经被罚款20次了,送一句“屡教不改”也不为过了。

同样是在12月1日晚,豆瓣又上演了场“剧未播控评先行”的闹剧。

原定晚上8点在爱奇艺开播的,古装连续剧《风起洛阳》因为技术原因,推迟1小时上线。但是在晚上8点左右,原定剧集开播的时间,就有网友发现豆瓣上已经有人在给该剧打1星恶评,同时粉丝为了帮助偶像拉回评分,也纷纷涌入豆瓣打5星。明明剧集未播,却已经打出了不同评分,写出了不同的剧评,豆瓣的公信力再次被大众所质疑。

评论截图时间为20:08,各位“评论家”都是穿越回来的吗?

评论截图时间为20:08,各位“评论家”都是穿越回来的吗?

在这次剧集未播,先有评分的“粉黑大战”事件后,《风起洛阳》在豆瓣上显示暂无评分。

对于豆瓣再次被处罚,网友们也表示希望披露豆瓣的相关违规信息,同时也有网友表示换个方法惩罚豆瓣,目前的惩罚已经没有任何效果了。

12月2日,豆瓣宣布根据有关部门的整改要求,所有小组回复功能暂停使用,将于12月17日恢复正常。

为什么“粉”和“黑”都要去抢占豆瓣的评分阵地呢?在过去,豆瓣的书影音评分相对是“靠谱”的,甚至一度是大家评判一本书、一部剧、一部电影是否值得观看的标准。那是因为当时豆瓣的会员管理比较严格,一个人在豆瓣上的“活动痕迹”都会出现在会员页面上,大家可以通过你看过的作品、点评过的作品的“品位”,来判断一个账号的打分是否具有参考性;而且会员账号的“可信程度”,都是由一条条自己亲手去写的评论、去分享的作品、去参与的讨论积攒起来。在那个时候看起来起码区别于微博上粉丝简单反复转发刷出来的数据要真实可靠。

但也正因为豆瓣的“靠谱”,甚至成为了不少影评、书评的标题——“豆瓣高分作品”这样的言辞经常可见,反而让豆瓣又成为了粉丝控评的“主要场地”。甚至,当下在某购物平台上一搜,就能出现一大批花钱就能“控评”豆瓣的交易,难怪其评分可信度大幅度下降。

可以公开交易的豆瓣“控评”服务。

可以公开交易的豆瓣“控评”服务。

豆瓣的信用度下降对于真正的影视阅读爱好者来说,当然是个坏消息,长久下去大众想要知道一个影视作品、一本书籍是否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如果我们想要一个天地来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想,也找不回一个可靠的平台;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想,是不是也能利用此次机会,把那些利用豆瓣来牟利、赚取流量和眼球的营销号,以及用来为偶像“控评”的粉丝驱逐出场?

希望这样的声音远离各大平台。

希望这样的声音远离各大平台。

而对于普通的观众来说,最简单、直观的办法还是自己去感受一下作品的本身,如果大家都不盲目相信榜单、评分,自然就不会有人去刷榜单了。

【记者】梁燕 实习生 蔡婧怡

编辑 刘奕伶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