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不少班主任会建立班级QQ群或微信群,以便及时发布信息。骗子却发现了其中的“商机”,通过潜入班级群冒充班主任,以收取资料费等理由疯狂行骗。
近日下午,江门恩平某学校年级的班主任正在上课,却被不法分子冒充在班级微信群发消息,谎称学校要为学生购买辅导资料,总计498.5元,并附上了收款二维码,@了每位家长。
很快有家长响应并发出支付成功的截图,其他家长也纷纷付款。直到有一位细心的家长在打开付款页面时,发现收款方是某烟草销售行,才识破了这个骗局。然而,当这位家长发出提醒时,已有21名家长受骗,骗子已带着1万余元退出了群聊。
这个冒充班主任的骗子是怎么混进班级群的呢?民警询问后发现,骗子是通过扫描一位家长分享的入群二维码进群的。这位家长经常把手机给孩子玩游戏,孩子在打游戏时,看到有人发消息称进QQ群可免费送皮肤,便入群了。
随后有骗子私聊孩子,让孩子把班群二维码、群名称发过去,以证明自己符合获得赠送皮肤的条件,孩子照做了,骗子便扫码加入了班级群。事情暴露后,该QQ群也被解散了,而所谓的赠送皮肤也只是个幌子。
恩平警方接报警后,对涉案银行账号追踪资金流水关联,并采取紧急止付措施。目前,公安机关已锁定涉案账号关联嫌疑人,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同样的骗局频频有家长上当。
广州黄埔7名家长
被假老师骗走上万元
8月31日,广州黄埔某幼儿园的班主任刘老师报警称,有人假冒其身份在家长群骗取家长钱财。据了解,该幼儿园的新生家长为了方便联系自发建了QQ群,该群未设置进群认证权限。
当天上午,有人自行加入该群,然后冒用刘老师的头像和昵称发布“收取学费通知”,要求家长向3个指定账户转账。
中午时,有家长对此心生疑惑,便电话联系刘老师询问情况。刘老师发现不妥后,立即提醒家长不要上当。此时已有7名家长反馈被骗。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佛山数名家长
被骗子以收取学杂费为由诈骗
今年8月,佛山三水的陈女士被孩子的班主任拉进了一个新建QQ群。班主任表示,是为了方便发送和共享照片或大文件。
8月16日晚,班主任在群里发了一份缴费通知,称学校要收取学杂费328元,通过微信扫码付款缴纳,还要求家长回复信息,提醒家长缴费后发送截图以便登记。
家长们看到信息后纷纷扫码缴费。直到一名家长准备缴费时,微信弹出一个信息框显示:当前交易存在风险,暂时无法支付。
家长们这才察觉不妥,该账号由于交易过于频繁,被微信暂时关闭交易功能,证明它是一个私人账号,而学校正规的收费会通过一个私人账号吗?家长们纷纷提出质疑。
有家长发现该班主任的QQ个人信息有虚假成分。此时,真正的班主任才获悉实情,立即让家长停止缴费并报警求助,总计有5名家长上当受骗。
诈骗套路解析
一、混进班级群
1. 不法分子直接在QQ内搜索关于班级群的关键字,即可出现大量公开的群聊信息,由于很多群聊设置并未开启“群主确认”功能,申请后即可进入。
2. 不法分子会在学校门口逗留,与其他家长套近乎,获取相关信息后伪装成学生家长,并向家长索要班级群的二维码。
二、冒用身份信息
1. 不法分子进群后会盗用老师的头像和昵称,往往会挑选上课、午休等时间段发布“收费通知”,让真老师不能及时发现。
2. 骗子团伙也可能假扮“学生家长”,第一时间回应“假老师”的收费通知,并带头转账,降低其他家长的戒备心。
如何防范
1. 添加好友时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备注信息可作为参考,但不要完全轻信;
2. 不随意向他人推送微信群、QQ群的二维码,并设置相关身份验证,谨防无关人员进入群聊;
3. 注意查看可疑人员的微信号ID,高仿号一般会复制头像和昵称,但ID无法频繁修改,可以此核验对方身份;
4. 收到“缴费”“转账”等通知时,可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学生、老师多方核实,不要急于转账。
警方提醒:学校或家委会应加强对班级群的管理,建立严格的入群审核机制,并提醒家长注意防范。家长在班级群看到缴费通知时,一定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老师核实。
一旦发现可疑情况,请保存好相关证据并及时报警。
来源:江门公安、平安广州、三水公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