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 | 飞“阅”红色汕头,览读革命遗址

南方日报

南方拍客 彭深 供图

红场广场革命旧址。

红场广场革命旧址。

赤杜岭南昌起义军营地旧址。

赤杜岭南昌起义军营地旧址。

中共闽、粤、赣边区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

中共闽、粤、赣边区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

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

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

大衙红色渡口。

大衙红色渡口。

翁千未完成的石刻。

翁千未完成的石刻。

江海交汇处的汕头,是一片饱含红色基因的热土。

近日,汕头市委网信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汕头分社联合出品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百场 党旗飘扬”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推出《飞“阅”红色汕头 览读革命遗址》系列报道,深入汕头红色乡村遗址,以航拍视角展示党建引领下革命遗址焕发的新颜和党史文化建设成果。

据《红色汕头》书,西南红军医院(红军医院)旧址位于汕头市潮南区红场镇大溪坝村东北面1公里处,俗称“老虎洞”。与寻常医院不同,俯瞰只觉这里是天然石块,实则别有洞天,1931年初,中共闽粤赣边区特委领导下的西南分委所辖潮普惠和海陆惠紫地区的红一团和红二团,为治疗伤病员而在这里建立西南红军医院。在这里,勤劳智慧、开拓进取的革命精神得以充分彰显。

在大溪坝村石狮埔“余氏祖祠”红色故事经久流传,1930年11月1日,这里曾召开中共闽粤赣边区第一次代表大会。1932年被国民党张瑞贵部队烧毁,1950年依照原貌重建。闽粤赣边区第一次党代会对潮普惠地区的革命斗争具有重大意义,使大南山革命根据地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对大南山苏区的巩固和发展、红军和地方武装的壮大、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等都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从大溪坝村、大陂村和虎白坟村之间的飞鹅山下来,是一处为中共东江特委和潮普惠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发动群众所开辟的红场广场革命旧址。该广场作为红军操场作用,面积近2000平方米,并设有戏台、球场和秋千等文体设施,阅兵台巨石正面镌刻“巩固苏维埃政权”七个大字。1931年5月17—23日,东江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参加会议代表300多人。东江特委书记徐国声将广场命名为“红场”。从此红场广场便成为潮普惠三县和东江特委机关开展军事、政治、文体活动的中心场所。

镜头拉近,隐藏在红场镇山域的石刻革命标语印记,讲述着生动的革命故事。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位于大南山潮普惠三县交界处,以红场镇居多,为大南山革命根据地石匠翁千于1930年—1932年所刻,共57条,461个字。

在七日红公园门口同一直线,潮汕人民英烈纪念碑高高矗立在公园北面90米高的山峰上,“人民英烈,浩气长存”八个大字面向山海,熠熠生辉。1927年9月,八一南昌起义军在周恩来等领导下,挥师潮汕,23日下午起义军主力进占潮州,24日下午进入汕头市,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在国民党优势兵力的围攻下,起义军于30日撤离潮汕,这就是有名的“潮汕七日红”。

飞“阅”革命遗址,接受红色洗礼。这些红色遗址串联起汕头的红色历史文化,鼓舞着后人赓续红色传统、传播红色精神。

【文字】吴利婷

【摄影】彭深 吴宏彬

【相关报道】

百年百场 党旗飘扬

飞“阅”红色汕头(一):红军医院

飞“阅”红色汕头(二):中共闽粤赣边区第一次党代会旧址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1

编辑 肖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