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沙鱼涌登山道,踏上带有岁月痕迹的青石板,如今细腻洁白的沙滩曾见证了北撤历史,成为广大党员群众追忆红色初心的“网红打卡点”。在大鹏新区,参观红色景点、景区,只需要扫描一个二维码,马上就能了解到相关历史文献资料,聆听革命故事,学习党史知识。
这正是大鹏新区大鹏新区结合独特的红色、山海、人文资源优势,全力打造面向党员群众没有围墙的“四史”教育大课堂的特色举措。
11月30日,“循着红色记忆看深圳”系列采访活动走进大鹏新区。由中央、省、市等10余家媒体的20多位媒体人组成的采访团实地采风。沙鱼涌红色、海防博物馆和全国首个以自然童书为主体的少年儿童自然阅读和生态教育空间的大鹏自然童书馆,以及独具山海特色的沙鱼涌登山道、东纵北撤纪念公园等红色印记。现场了解并感受建党百年历史中大鹏新区乃至深圳走过的一段段历程,并感受大鹏新区锤炼实干担当精神, “办实事、开新局”的特色举措,体会到了新区居民不断提升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回望红色历史
新区打造面向群众没有围墙的“四史”教育大课堂
在充满历史气息的大鹏所城中行走,民旧居、大鹏所城东门中都立着一块“面向群众没有围墙的'四史'教育大课堂”的牌子,打开手机扫码,便可听音频讲解。其中有黑仔英雄事迹,东江纵队青年干部培训班旧址介绍,戴基生平介绍,戴卓民生平介绍和“抗战中的大鹏所城”。
据大鹏博物馆讲解员韦香艳介绍,刘黑仔本名刘锦进,是大鹏所城东北村人。其故居建于清末,坐北朝南的三层骑楼。如今的纪念馆正是其故居活化后的成果。
“刘黑仔他出身农民家庭,积极投入抗日宣传活动。在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港九独立大队短枪队队长期间,一支快掣驳壳枪插在腰里,穿黑色唐装,久而久之,大家都叫他刘黑仔。”韦香艳向笔者介绍,曾任东江纵队短枪队队长的刘黑仔,曾组织著名的“大营救”,护送文化名人、抢救国际友人。1944年成功营救美国飞行员克尔中尉、枪毙大汉奸陆通译、偷袭日军占领的启德机场。纪念馆通过漫画人物和艺术手法展现刘黑仔英雄而短暂的一生。
东门巷一栋民宅是抗日英雄刘黑仔的旧居。笔者在刘黑仔纪念馆看到,纪念馆共分为黑仔的任务、黑仔的蜗居、黑仔的情报站等多个主题空间,并重点呈现了咖啡馆突围、黑仔的装备等事件及物品。
刘黑仔是大鹏新区的抗日英雄之一。此外,大鹏所城还曾涌现“三代五将”赖氏家族、刘起龙、戴卓民等一批民族英雄和抗日英雄。
数起大鹏所城的“家底”,深圳“文化之根”的美名便毋庸置疑。占地约10万平方米的大鹏所城,城内文物古迹资源众多,有21处全国重点文物建筑、11处遗址及73处未定级文物建筑,包括赖恩爵将军第、刘起龙将军第、侯王古庙、天后宫、怡文楼等历史古迹,刘起龙墓、赖恩爵墓、赖太母墓等墓葬碑铭分布于城内的大片明清民居。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红色资源也成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市民假日游玩的热门景点,为大鹏这座山海城区擦亮旅游的金色招牌。
传承红色基因
新区划打造“一线七点”红色教育精品路线
两面靠山、一面临海,风声、鸟声、海浪声处处环绕,这正是沙鱼涌,一个位于大鹏新区葵涌土洋社区的小渔村。走在沙鱼涌的村道里,不少墙壁彩绘。过往游客或驻步停留,或“打卡拍照”,一副惬意的度假情景在沙鱼涌随处可见。
难以想象,这样的一座旅游城区,曾经还是一片革命老区。
“沙鱼涌和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直线距离仅百米远,是东江纵队北上山东的登船之岸,也是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的登岸之处。”沙鱼涌红色文化景区总经理曾捷介绍道,沙鱼涌乃至大鹏新区的红色资源颇为丰富。
血战沙鱼涌、沙鱼涌国际邮件互换局、胜利大营救、东江纵队北撤山东烟台等重大历史事件,在沙鱼涌红色记忆展馆中被一一成列出来。在沙鱼涌的展厅里你能这样逛展览:采用裸眼3D技术和视频动画,身临其境感受硝烟战场;老、中、青讲解员队伍为游客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精细化的讲解服务;由葵涌小学生组成的“小小讲解员”队伍成为党群服务站里亮丽的风景线。
值得一提的是,大鹏新区将红色文化植入山海生态资源,规划打造了“一线七点”红色教育精品路线,沙鱼涌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点位。
“葵涌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葵涌办事处党史办工作人员罗瑜向采访团介绍道,今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葵涌党工委结合葵涌本地特色,对原有“重走东纵路”“一线七点”红色路线进行升级,打造“听、感、忆、行”于一体的沉浸式红色教育路线,同时结合葵涌侨乡特色,还专门打造了侨史馆,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延伸到室外。截至目前已接待各级党组织和社会团体500余个,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群众达50余万人次,成为新时代内容丰富,史实鲜活的“四史”“活教材”。
我为群众办实事
新区将告别“零轨道”时代
行走在六百多年的大鹏所城中,可穿越时间品读历史;不远处的较场尾,更是可以一览山海大鹏的旖旎风光……
作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著名的旅游目的地的大鹏新区而言,规范、有序、畅通的道路交通与城区发展息息相关,更是市民的共同心愿。根据新区前期调研,超70%的网友最关心新区的交通问题。
长期以来,市民急切盼望新区能加快轨道建设,改变新区“手无寸铁”的局面。大鹏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懈争取轨道项目落地大鹏,“大鹏支线建成后将助力新区突破交通桎梏,实现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融合和互联互通,意义非常重大。”新区发展和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深惠城际大鹏支线为代表的重大项目是厚植经济发展之本、人民幸福之基的重要抓手。目前,轨道交通全面提速,地铁八号线(溪涌车辆段)重大交通攻坚项目纳入全市“百名干部破百题”攻坚行动,一期交地超11.3万平方米,签约率100%,提前1个月完成规定任务,二期交地4.4万平方米,签约率从8月的61.8%上升到90.8%;粤港澳国际旅游自由港(南澳码头项目)开工在即,坪西路快速改造工程立项,深圳外环高速公路深圳段三期建设方案审议通过,大鹏大道工程、南澳东西涌快速通道纳入深圳市干线路网规划,核龙线大鹏段市政化改造提前完成,睿鹏大道、鹏飞路完成提升、主干道实现通车等等。
“路好走了,轨道交通也准备开工了,以前'每逢放假就堵车'的情况有所好转,新区交通越来越好,对未来的生活也充满期待!”新区的居民们对新区的交通规划纷纷点赞。
随着项目的有序推进,新区逐渐形成集约高效、可持续高品质的“陆海铁”完备的立体化交通体系,过去令居民头痛不已的交通拥堵的“老毛病”将有望得到“根治”。
【撰文】郑婷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